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市新塘镇沙村陈大震:开创了岭南地方志书先河的“神判”

14-8-22 10:5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212|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陈大震(1228~1307)南宋名臣、学者。号蘧觉。增城沙村(今新塘南安村)人。南宋宝佑元年中进士,先后任博罗主簿、循州长乐令,蕲州令,代理雷州知州、朝奉大夫知全州等职。判案严明,有“神判”之誉。宋末,请辞回 ...
陈大震(1228~1307)南宋名臣、学者。号蘧觉。增城沙村(今新塘南安村)人。南宋宝佑元年中进士,先后任博罗主簿、循州长乐令,蕲州令,代理雷州知州、朝奉大夫知全州等职。判案严明,有“神判”之誉。宋末,请辞回沙村,拒任宋端宗召为尚书吏部侍郎。元初又借病为由拒任元世祖授司农卿、广东儒学提举。著有《蘧觉集》传世。晚年与吕桂孙篡编《大德南海志》,开创了岭南地方志书的先河。

增城新塘镇西部有个古村落叫沙村。沙村包括今天南安和新墩两个行政村。南安村有条长长的石街叫牌楼街。牌楼街东端有起首间是一座一座极为普通的三进祠堂。这座名为“蘧觉陈公祠”的祠堂主人就是南宋清官。学者陈大震。陈大震,号蘧觉,南宋宝佑元年中进士,先后任博罗主簿、循州长乐(今广东五华)令,蕲州(今湖北蕲春)令。任县令其间,他处事敏捷,施政宽厚,平盗得力而屡屡领功受赏。

咸淳七年(1271)他代理雷州(今广东海康)知州。代任期间,他为了根治西湖湮废现象,发动百姓修筑西湖堤岸,修建平湖书院,祭祀寇准和苏轼、苏辙兄弟,深受百姓认同。尤其是他性情刚直,清正廉明,处事果断,评冤英明,更被百姓视为神判。

有日,有一妇人到公堂报案,诉其母被盗贼所杀。陈大震察言观色,觉得疑点很多,便私下访查,发现不是盗贼所杀,而是妇人与其夫所为。开审之日,妇人服贴认罪。陈大震在雷州两年,判案数百,全无冤案。人们把他的判语汇编成集,名为《蘧翁山判》。

宋末,元兵压境,大震时任朝奉大夫知全州(今广西境内)。他深知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国势颓弱,难以抗元,便请辞回到家乡沙村。陈大震是沙村陈姓始祖陈铎的五世孙。陈铎自汴京(河南开封)迁入广东时就居住在沙村以北的山谷。山谷峰峦环绕如城,中间平畴沃野,周回20余里,只有南北两个进出口,环境十分清静。

陈大震解甲回乡后,祖先居住过的地方却被贼人占山为王,美丽的山谷竟变成“贼田凼”。陈大震闻知,就搬入“贼田凼”居住,以观察贼情。贼人惊闻鼎鼎有名的神判陈大震入住陈家林,个个都闻风丧胆,怆忙而逃。从此,先人住过的山谷又还原一派清静。贼人走后,陈大震在南出口立上石匾,上面写着“陈家林”三个大字。从此,陈家林成了山谷的地名。陈大震也在那里过着以巾代冠,布衣广袖的退休生活。

宋端宗南退广东时,又召陈大震为尚书吏部侍郎,他仍旧力辞不就。宋亡后,元世祖下昭录用旧臣,元至十八年(1281),授大震为司农卿、广东儒学提举。大震以病为由,不赴元廷所任。在山清水秀的陈家林,陈大震赏山乐水,教子育孙,以书为伴,以文会友,写下《蘧觉集》等有益于后人的传世之作。

晚年,他更殚精竭虑,与广州路教授吕桂孙合编了《大德南海志》,开创了广州志书的先河,为岭南历史文化作出杰出的贡献。陈大震是个百姓爱戴的清官,名留史册的学者。他辞官回乡以后,管教子孙严而有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据地方志记载,陈大震以后,沙村成进士的4人,中举的21人;勤奋好学不但成了陈氏的家风,而且成了沙村的村风。

感悟陈大震德行的时代价值

增城历史文化名人陈大震是一位受百姓爱戴的清官、一位名留史册的学者。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以陈大震清正廉明、施政宽厚、淡泊名利和立言传世、劝人为善以及家教家风严而有度的德行中,感悟其时代价值。

感悟他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即公正,它是法律的灵魂,是在大多数人中间又能保证社会中最弱势群体的底线生存、底线权益和底线尊严,是一种能让社会凝聚起来的力量。当然,在百姓眼里:官府实事求是地下判就是公正。陈大震任县令、代知州,判案无数,全无冤案,百姓视其为评冤英明的神判,并将其判语汇编成集,名为《蘧翁山判》。所以说,今天,我们从清官陈大震的德行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内涵很有现实意义。

感悟他的淡泊名利。陈大震请辞朝奉大夫知全州,力辞不就宋端宗尚书吏部侍郎和元廷司农卿、广东儒学提举,体现他高尚的节操和明智的选择。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是中国最早的退休理论。当今,我们更应以崔与之、陈大震等先贤为榜样;

不妨体味以下一副对联:上联“早也退晚也退早晚都要退”、下联“早也死晚也死早晚都要死”,横批“早退晚死”。活得开心自在,健康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福盈门”才是人生的追求。陈大震耄耋八十,无疾安详而终便是一个典范。

感悟他的立言传世。如果说陈大震为官清正廉明、抑恶劝善、平盗安民、修湖作筑、兴建水利、福泽万民,屡屡受奖,为世人称颂是“立德”、“立功”行善积德的话,那么,解甲归田,退休还乡的陈大震,致力“修志”、“家教”,便是在“立言”。陈大震著有《南海志》二十卷、《元大德残本》、《元史地理篇》、《陈大震文集》,开创了广州志书的先河,为岭南历史文化作出杰出的贡献。

陈大震不仅是一位清官、学者,管教子孙也严而有礼、严而有度。故其遗裔至今昌盛。他的五世孙陈政,在明朝正统至景泰年间,先后考中解元、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副使。他的家教家风带动了民德民风,所在家乡沙村成进士的4人,中举的21人。他的德行印验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至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重温青春记忆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
  • 广州市唯一乡镇上榜 增城区派潭镇荣获第三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玉枕家具现代化智能制造
  • 稻花香里说丰年 增城区6.8万亩晚稻喜迎丰收
  • 24小时通关不打烊!广州市增城区双擎发力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