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吃喝玩乐 查看内容

增城区中新镇福和圩坳头岗埔村的客家围龙屋 抵挡着四百年的风风雨雨

16-6-22 05:0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468| 评论: 0|原作者: 独庸生

摘要: 围龙屋,中国五大民居,和北京四合院,云南一颗印,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并称。这些地方全去过,这些独具特色的民居却总是无缘得见,已经不能用遗憾形容了。其他地方远在千里,梅州不过数百里,几个小时,不看说得过 ...
围龙屋,中国五大民居,和北京四合院,云南一颗印,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并称。这些地方全去过,这些独具特色的民居却总是无缘得见,已经不能用遗憾形容了。其他地方远在千里,梅州不过数百里,几个小时,不看说得过去吗?梅州回来,就一直耿耿于怀。思量着要再去一趟,转念一想,难道广州附近就没有围龙屋吗?上网一查,还真有,在增城区中新福和的坳头岗埔村,说是广州唯一一座围龙屋。离我这里不到五十里,五十里和五百里比,自然不足一提,完全可以自驾游。

夏天的烈日和胸中的热情,同样无法抑止,天上白云也象心情一起悠然。绿树,青山,在窗外,在倒影镜上,如旋转的山水长卷。不必问牧童,一路百度,与正午同步。坳头村座落在小岗上,村前山溪潺潺。几十户人家,散落如珠,时见人影,偶闻犬吠,有两只追了数米,欺我是外来人。转了一圈,是有几座老屋,却非围龙屋,奇怪呀?再看资料,才发现完整的地址,坳头村后还有一个岗埔村,一搜结果有岗埔村,距离八百米。不辨东西,沿山径(水泥的)只往更幽处寻,绕过小岗(也就是坳头村),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山谷,还是微型盆地?山环如屏,地旷如垠,比山谷开宽,比盆地稍小,此情此境,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宁静的小天地,绿茵如毯,是成片稻田---已经多少年不见稻田了?乡下早成果园和菜场了-----不用多久,这将翻成金色的稻浪。绿色“盆地”中央,静卧一座老屋,青砖黑瓦。天似蓝穹,山如青屏,地如绿毯,全成衬衫,周边一二人家,更成山野间点缀。

那就是我要找的围龙屋。走近才知建在土坡上,地势最高,大如村落,其实只一座。屋前是半月形的池塘,似是融进绿意清风,有让人看不透的内蕴。围龙屋的外型像个半圆,堂屋在中,横屋两侧,围屋在后,组成一个封闭的半圆。却恰好和屋前半圆的池塘合成一个整圆。水亮白而瓦暗黑,对比分明,若从上俯视会惊诧发现这不就是一个阴阳八卦图么,两极分明,流转不息。

客家人是不是从阴阳八卦中得到建筑的灵感,我无从得知,相信这绝不是巧合,追求或象征“圆满”却非常明显。这座围龙屋,是二堂二横一围,是最小的一种。除了正面用青砖,其余都是泥砖,泥砖也仅有一层,厚不过尺,非常单薄。见过福建的土楼,墙体厚达五尺,还是夯土,泥砖怎能和夯土相称并论,还只是薄薄一层?有点不敢相信,不敢相信它将有四百年历史,就凭这单薄的泥砖怎样抵挡四百年的风风雨雨呢?它成功了,但也早成了危房,靠外墙一圈木柱支撑,才免于倒塌。由残存的“批荡”(抹灰)可以看出,是黄泥混着稻草,很原始很简陋。

用料简陋,不代其他简陋,屋顶有飞脊,门前有木柱,横屋还有高高的锅耳山墙,怎么看都颇有气势---地广势高,堪称虎踞。二横,故开三门,中间正门进堂屋,左右侧门是居民日常出入口。先进堂屋参观,只有二进,门厅不大,天井不大,大堂也不宽敞,左右隔有堂间,不知是原本这样,还是后面加建的。按说大堂是公共活动中心,不应这么狭窄。堂后有门,可通后面围屋。天井两边的小厢房,也有门开向横屋。堂屋是唯一青砖彻房,用石灰漆成白色,行行砖痕看得清清楚楚;一股霉味,光线幽暗。天井是石彻,青苔上阶绿。

两扇侧门建在堂屋和横屋的通道上,是围龙屋主要进出门口。堂屋是中轴建筑,或二进或三进,横屋对称在堂屋两边,面向堂屋,长短和堂屋进深齐。如果把堂屋看成一个大堂,横屋就象两边的堂间。最早期的围龙屋,其实就只有堂横两屋,呈长方形。客家人生活的地形往往是“八分山一分地一分水”,耕地非常少,建宅自然不能多占宝贵的耕地,所以通常依山而建。山多雨水,直冲下去,容易把房屋冲塌,先是屋后挖沟导流,沟易塌,再建墙,继而墙变屋,就这样形成了围龙屋。

我对这说法颇不认同,尽管围龙屋是从无围到有围。客家人是先到江西和福建,再到广东的,所以是先有土楼,后有围龙屋,围龙屋其实是切开一半的土楼。土楼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在陌生地方有更大的自保能力,故合族聚居,重防御。土楼虽好,可建造不易,要相当的财力,费时也长,客家人在江西福建一带站稳脚跟,又继续出广东进发,梅州是最后的中心。

再向广东南迁,多般是分支南下,人数既少,财力有限,无力制造土楼,于是改楼为屋,而且只建一半,取其易成,这就是围龙屋了。围龙屋在广东流行,说明广东地理环境没有福建的恶劣,而客家人生存环境也大有改善,还是合族而居,可建筑的防御功能已大大降低。围龙屋虽然经历了从无围到有围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其实一开始都是以土楼为蓝图,只是因时因地因财而施的取舍结果罢了。围龙屋一开始,就是土楼的变形,哪怕只只有横堂两屋的最初形式。

从侧门望进去,里面的情境非常有趣。堂屋方正,而围龙一弯,方圆变化形成奇异且和美的视角效果:线条是由直而圆,地势是同低而高,门门户户累叠而上,如巷非巷,似院非院,可又那么幽深,那么幽静,那么古朴,那感觉真奇妙。堂屋和横屋间是“天井”,多有水井,以前人家多在这里洗衣淘米。铺以碎石,有冰裂和梅花错落的美感,现在石隙多有杂草。堂屋为方,围屋为圆,方圆之间有一大块半圆形的空地,形同一般的院子,却是围龙屋最主要风水宝地,叫龙胎。

山是龙脉,围屋如围龙,堂屋为首,空地为腹,腹中有胎,总有天会化胎而出,族群自兴旺发达。龙胎一定是中间鼓四面低呈球面,也是碎石铺成,因为龙要呼吸。多植草木花卉,又叫花胎。这座围龙围年久失修,花胎无花全是离离野草,有如荒地。隆起明显,坡度不大,比堂屋地基高出至少一米多,形如“断崖”。花胎隆起其实也有安全的考虑:减缓了斜坡,小孩子跌倒,才不会一滚而下呀。

围屋大概有三十几间(我没数),全屋最高点就是中央那间围屋,叫龙厅,一定要敞开,更不能住人。围屋每间大小相等,开间极小,一门一窗,有小数有门无窗,放一张床,就没多余空间了,上有阁楼,可放杂物也可住人。外墙都不开窗,只在阁楼开小窗若孔,居住环境其实很差。几十户挤在一起,比大杂院更杂。客家人族群而居的实际情形,远没我们想象的美妙

竟然还有一户人家,住左边横屋里,以其中一间围屋为厨房。估计他们是养鸭户,屋前池塘用竹篱围起来,鸭群见人就呷呷大叫。屋里屋外,遍地鸭粪,右边天井更有一竹篱,围着一群小鸭子。里面拴着条狗,见我就猛吠。看样子,人住左边,右边是鸭场。正犹豫间,养鸭人回来了,儿子骑摩托先回来,父亲荷着锄头,穿着水鞋,带着草帽,估计是刚劳作回来。

“可以进去参观吗?”儿子作了一个请进的手势。父亲拿下草帽,猛喝了几口凉水,就蹲在天井上磨镰刀。还有两个老妇人,估计是一个母亲,一个祖母。四口人家。“你们就好啦,住别墅豪宅”我开他们玩笑。“呵呵”当父亲乐了,呵呵大笑:“别墅豪宅蚊子多呀!”杂草丛生,蚊虫自然滋生,从头到尾,我要不断和蚊子搏斗,稍有不慎就给叮上一二口,结果,手脚红肿一片。

徘徊再三,似乎看到时光流转。对面那条狗一直瞪着我。一间围屋爬出一只小狗,刚会走路,跌跌撞撞的,象一团白棉在滚动,是拴住的那条狗生的吗?那父亲笑问:“就你一个人?别人都是有人陪的。”显然,时常有人来参观,他们都习以为常了。这座围龙屋,虽然简陋,还真不错,只是谈不上保护。我忘了问他们是否原住居民,听口音,是客家人,应是原居民吧?住这里,他们寂寞吗?安全吗?

版权声明:“增城视窗”(520zc_com)是广州增城最大的本地门户平台,本地特色明显且资讯丰富及时。微博和微信认证号:增城视窗;客服qq:945753060;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增城区|荔城街|增江街|朱村街|永宁街|荔湖街|宁西街|新塘镇|石滩镇|中新镇|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仙村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