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新增城人”谈溶于荔乡的经历点滴 寻觅本地文化给他们烙上的生活印记

17-3-15 05:1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974| 评论: 0|来自: 增城社区报

摘要: 远归的游子在踏入异乡街道时,总有一些东西或曾触动过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逐渐成为熟悉的记忆。随着增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增城人”,来到这方热土追逐梦想。通过走近几位“新增城人”的故事,了解 ...
远归的游子在踏入异乡街道时,总有一些东西或曾触动过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逐渐成为熟悉的记忆。随着增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增城人”,来到这方热土追逐梦想。通过走近几位“新增城人”的故事,了解他们在增城经历的生活点滴,希望从中找寻他们眼中的增城是怎么样的。他们大多是因为工作到来增城打拼的年轻人,有的初来近两三年,有的已在此度过二十年的岁月。当增城成为他们“第二故乡”时,增城本地文化能给他们烙上多少印记呢?



★詹燕斌:想与那个对的人在增城奋斗

詹燕斌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已经搬来增城居住了,在詹燕斌的印象中,增城就是她一直生活成长的地方,因为没有入籍增城户籍,所以在学校里都还算外来人士子女,詹燕斌的一家都是普宁人,詹燕斌在增城生活已有22年,对增城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当我问到她作为外地人在增城生活会有什么新奇体验时,詹燕斌的眼睛大大的瞪着我,义正言辞地告诉我:“我是增城人,从小就生活在增城了!”然后便是捧腹哄笑。她告诉我,她们家每年仍会有坚持回老家探望老人的习惯,但更多时间还是在增城。

现在她们居住在彭屋村的房子里,她讲到,这里住着很多本村的人,我们住在这里和他们相处得也非常融洽,有时候在路上碰见也会相互打声招呼,过年时也会相邀到各自家里吃饭聊天,在彭屋村已经生活了挺多年的,虽说是后来搬到彭屋村的外地人,但是村民和我们家人却从未感觉自己是异乡人。

“小时候觉得增城真的很小,从家里走到增江不过需要几十分钟,对于曾经的我却显得那么大,街边的每一家店都充满新奇,这边新开了一家漫画屋,那边新开了一家零食铺,还有永远逛不腻的文具店,增城的街头到街尾对我来说就是整个世界,一天又一天的晃荡也不会无聊。这里的中老年人都喜欢聚集在公园绿荫下,主要的休闲活动就是打牌、喝茶。”詹燕斌说道。

“觉得增城的所有食物都很好吃,如今很少看见身影的碗仔糕成为我内心最浓烈的怀念。”现在,走在熟悉的街道上,詹燕斌忽然意识到这些曾经走过数千数百次的小巷,去过无数次的店铺,这些熟悉的地名,这个承载着所有幼年、童年、少年时代情绪与回忆的地方都将与詹燕斌的未来生活继续关联着。

讨论到詹燕斌心中未来的那个他,詹燕斌和记者说,希望将来可以在增城找到互相喜欢的人并互相觉得都是那个对的人,两人在增城努力地工作,相互支持,如果以后能够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组成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共同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过年过节时两家人聚在一起,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就更加好啦。


★陈韵婵:想接家人来增城养老


陈韵婵说她每次从家里回到增城都能非常清晰地感觉到增城正在发生着的巨大变化。“每次从家中坐车来增城沿途所见,尽是高楼叠起,同时伴随着大大小小的现代化挖掘设备,以及万达广场那霸气十足的宣传广告,以及一栋栋高耸在网格中的在建楼盘。飞驰在宽阔的道路上,那一份辽阔,还有那欣欣向荣的场面,使人顿时生出份时代变迁下的陌生感,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都市呼之即出。”

在增城已经工作了一年的陈韵婵,回想起第一次来到增城面试时的情景,陈韵婵说,“之所以选择在增城工作,是因为增城作为广州东部后花园,近年来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拥有适宜的物价水平,还有优质的居住环境,空气好,我很喜欢增城,我就在这里生活,这里会让我生活的很惬意。”记者问陈韵婵是否会一直留在增城,陈韵婵毫不犹豫回答会!“增城的房价相比于深圳、广州这些大城市来说也相对合理,与广州快节奏生活模式不同的是,增城更适合生活,自己也越来越喜欢增城了,也希望以后有能力在增城买房时接自己的爸妈来增城养老。”

谈到城市发展,陈韵婵笑言道:“增城现在的发展越来越好了,但是也保持着很浓厚的人文情怀。”陈韵婵初到增城租的第一间房子就坐落在中山路的居民楼里。对于陈韵婵来说,增城最熟悉的便是曾经住过的解放路老楼和中山路的骑楼群,这些住房都是砖瓦结构的,那一排房子甚至还保留了砖头的原始的色彩。有一些住房倒是在外墙上刷了一层石灰水,看起来还是挺白的,不过石灰水连砖头的形状都还没有完全遮盖住,刚刚毕业和舍友住在中山路,那栋楼房每一层有三间,只在左边有一个公用楼梯上下,如果楼梯上站了两人,大家都会自觉停下来等另一个人通过。

这样的房屋结构决定了每家每户都是开放而包容的,大家也都喜欢到处乱窜,到各家去串门,经常是窄窄的房间里挤满了人,毫不夸张的说连我们的床上都坐满了人,有人还只能靠在走廊的栏杆上,最难忘的是,房东从村里摘了杨桃分到各家各户,一层楼的人都可以尝到。平时有了啥好吃的有啥要帮忙的,大家也都是自动自觉的,也就打个招呼的事。

中秋节的时候,每家每户搬出了小桌子,摆上各类月饼水果,一起赏月聊天。那时大家住的房子虽小,心的容量却是大的。“一座手制花灯,一碗传统地道美食,一部老式自行车,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它们算不上时尚,甚至有一些已经被历史选择了淘汰,可是我却在增城这些古老的物件里,听到了岁月的回声。”陈韵婵如是说。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