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挂绿荔枝历史考述:官吏勒扰遭厄运 烽火不断剩半株 枯树新枝终长成

18-6-19 03:1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5685| 评论: 0|原作者: 赵飞 倪根金 章家恩

摘要: 荔枝是具有我国华南特色的美味水果, 也是热带珍贵果树之一。荔枝在世界其他地方栽培甚少, 且品质也较差, 只有我国才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 优良品种也甚多。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部的增城种植荔枝历史悠久, 一直是广 ...
荔枝是具有我国华南特色的美味水果, 也是热带珍贵果树之一。荔枝在世界其他地方栽培甚少, 且品质也较差, 只有我国才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 优良品种也甚多。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部的增城种植荔枝历史悠久, 一直是广东省的重要荔枝产地。元大德《南海志》便称荔枝“今佳品多出增城”1。

增城种植荔枝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北宋《太平寰宇记》, 增城“县北又有搜山, 有荔树, 高八丈, 相去五丈而连理”2。北宋张宗闵所著《增城荔枝谱》, 记载增城荔枝品种有100多个, 可见当时增城荔枝的栽培盛况。增城挂绿荔枝是享誉国内外的荔枝名种, 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

有关挂绿荔枝的历史, 王一洲 (1956, 1984) 1、陈镜泉 (1981) 2、杨宝霖 (1995) 3、彭世奖 (1995) 4、罗兆荣 (1995) 5等学者都进行过有益的探讨, 主要涉及挂绿荔枝的起源方面, 但尚存一些争议, 且对清朝中叶以后挂绿的历史缺乏较为系统的总结介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深入挖掘和现代文献的广泛搜集, 对增城挂绿荔枝起源与演变做一个历史考察。


(增城西园挂绿荔枝部分年份的产量)


一、起源:说法多种

综合相关研究, 有关增城挂绿荔枝的起源, 影响较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 绿罗即挂绿:12世纪以前已有此种

康熙二十二年 (1863) 来粤的江苏诗人吴绮, 在其所著的《岭南风物记》中说, 挂绿“亦名绿罗袍”6。之后的吴应逵《岭南荔枝谱》也提出“绿萝即指挂绿”, 并在引用南宋杨万里《诚斋集》诗注中所记的“五羊荔子, 上上者为绿罗包”的“包”字去掉7。一些学者据此记载推断挂绿荔枝在宋代已有文献记载。

受这些历史记载的影响, 如《广东荔枝志》8、余国扬等《广州农业土特产发展简史》9、罗兆荣等《增城挂绿荔枝史考》、《农区生物多样性编目》10、马冀《中国名城历代贡品录》11等文献都认为增城挂绿“12世纪以前已有栽培”。《广东省志·农业志》则称“11世纪以前已有栽培”12。罗兆荣等甚至依据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推断出:“唐代已经实有挂绿其树, 距今1300多年”;西园挂绿才是“增城挂绿正宗祖树”13。

王一洲、彭世奖等则认为, 南宋杨万里《诚斋集》诗注所讲的“绿罗包”是另一荔枝品种, 而非挂绿14。究其原因, 挂绿在明代以前的多版本荔枝谱未有记录, 也鲜见文献记载, 如早有此佳种, 岂不引人关注?此外, 清代“岭南三家”之首的屈大均曾贩卖过荔枝, 对岭南荔枝品种甚为熟悉, 有多篇“挂绿”诗作, 但同时也有“绿罗袍”诗, 诗注也说明“绿萝袍, 荔枝名”15。
(二) 起源新塘:尚书怀的变异种

清康熙三十九年 (1700) 任东莞知县的钱以垲所著《岭海见闻》对增城挂绿之由来有准确的记载:“新塘去莞四十里, 地隶增城, 湛甘泉先生所居乡也。有湛氏居傍山麓, 林木丛翳。康熙八年偶产一树, 以为杂木欲除之, 及花, 乃荔枝也。其实大于常荔, 坚莹似玉, 脆如霜梨, 津液内敛, 剥而怀之, 三日不变。其色微红带绿, 故名挂绿。味之香美, 冠于群荔, 不由人间凡种而得, 岂物之美者出现亦有因缘时节耶?”1该文献记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可推断挂绿荔枝是偶然得之, 是变异种, 而非人工培育而成。

曾任明朝吏、礼、兵部尚书的湛若水, 从福建著名的荔枝之乡枫亭怀荔枝核而归, 培育出广东荔枝名种“尚书怀”2。康熙初年, 尚书怀荔枝在增城已成为名种, 且具有一定规模, 屈大均有诗云:“六月增城百品佳, 居人只贩尚书怀”3。湛氏故乡在新塘沙贝, 屈大均就曾赞叹过这里“所产多荔枝异种”4, 湛氏故居所生的此棵挂绿就极为可能为尚书怀的变异种。以广东农业史研究见长的杨宝霖、彭世奖都持这种观点, 笔者亦赞同。

(三) 起源福建:湛若水引种

清乾隆年间檀萃所著《楚庭稗珠录》有“挂绿乃湛文简移其种于闽者”的记述5, 《中国名胜词典》等当代文献也称增城挂绿“据传系明朝兵部尚书湛甘泉, 引种自福建仙游”6。这种说法, 显然是把尚书怀引种自福建的故事嫁接到了挂绿身上, 不足为信。

(四) 西园挂绿或最早:传说故事多种

目前尚存之挂绿母树仅西园一株, 现位于增城市区挂绿广场, 以致有学者认为西园挂绿是增城挂绿荔枝的最早起源。当代人有关西园挂绿的起源又有多种说法, 目前尚未有定论。有价值的历史记载未见, 大都是传说与神话故事。1918年6月28日, 岭南学校高鲁甫、郭华秀等五人到实地考察了西园挂绿。郭华秀在《增城挂绿荔枝》一文中提及西园寺缘空和尚如此说:“此树原为山枝7, 某年该处逢大风, 田崩围缺, 榖积树基及榖腐, 树吸之作肥料, 遂变佳种, 后人号为挂绿”8。

此外, 另有一种说法影响较大。与郭华秀所载大同小异, 不是“田崩围缺”, 而是西园附近因粮仓被烧, 人们把残留的火烧谷米搬填于此9。综合这两种观点, 都是指因山枝吸收粮食之滋养而变异成佳荔。《广东新语》有云:“自挂绿至状元红, 皆火山之属也。火山善变, 滋味百出, 随其土为高下”10。可见, 山枝易变, 此种传说有一定可信度。

有关西园挂绿之由来, 神话故事还有多种。《增城挂绿荔枝》也记述了西园寺缘空和尚所讲述挂绿荔枝由来的另一版本。摘录如下:“正挂绿已种几千年, 云是神人所植。缘空大师云, 昔时西庵甚穷, 独一和尚在此。一日有一位神人访之, 扮作同门, 来此宿食, 而谓主持曰, 此处甚佳乎?主持曰:佳, 惜粮粒不佳耳。畧时主持极穷, 粮绝乃往别家, 借米以欵来客。翌早该僧不去, 仍食一餐, 主持又无米, 复出外再借。

来僧悯其穷苦, 而又羡其忠厚, 临行时谓主持曰:该庵不忧无钱, 下年必佳。主持曰:一物皆空, 何佳之有。僧于是挟主持出庵外园中, 拾被水冲下、挂于林中之荔枝秧一株, 曰:此挂枝种于此, 他年必多人息, 但不可平沽, 遂去。该主持莫明其故, 翌年该树结果。买客到购, 僧取价亦较昂, 谓仙人所植, 其味又甚佳, 于是附近之人, 以其树结果之速、又佳, 名遂着于世, 后人称之曰挂绿。”1

此外, 比较有代表性还有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 (已被列为第三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笔者对文献的掌握, 此传说最早见于民国十五年 (1926) 《黎明》杂志第42期, 作者称是一个广州人给她讲的故事, 云:“不知多少年代以前, 何仙姑坐在这株荔枝树下做女红, 恰巧这时晚上要凑起‘八仙’来, 她闻听得群仙在云端呼叫的声音, 忙着要赶回天宫去, 把一根绿丝线随便挂搭在这树上, 所以后来所结的果实皮上便永远有一根绿色线纹了”2。

1943年《荔枝闲话》也有提及此传说, 并称“所闻如此, 虽不足信, 斯亦奇矣”3。建国后, 1956年7月12日的《南方日报》王一洲所撰《挂绿荔枝的来历》也提及此传说4。王一洲后来在《挂绿荔枝若干史实之探讨》一文解释说只是“为了增加情趣”, 编造了这样一个优美的传说而已, 并询问本地人有无听闻此传说, 答案为否5。但现在看来, 并非没有。
12345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