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明朝的《沙堤乡约》是以德治村的乡规 其本质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正统化"

18-7-18 08:4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453| 评论: 0|原作者: 于笛; 宁欣

摘要: 乡约,是传统中国民间基层社会秩序之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增城的《沙堤乡约》是明朝时期由当地士绅代表湛若水、伍克刚等发起的以德治村的乡规, 其本质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正统化”。《沙堤乡约》由当地乡绅提倡和 ...
乡约,是传统中国民间基层社会秩序之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增城的《沙堤乡约》是明朝时期由当地士绅代表湛若水、伍克刚等发起的以德治村的乡规, 其本质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正统化”。《沙堤乡约》由当地乡绅提倡和制订, 由乡间的宗族、耆老主持, 通过一整套仪式, 贯彻“尚礼义”“恤患难”“立臧否”“行保甲”“躬巡省”五大要点, 对全乡民众聚众教化, 达到了移风易俗、维系乡土社会秩序的目的。

我国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湛若水, 是广东增城甘泉都沙贝村人。先后官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侍读, 国子监祭酒, 历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 赠太子太保, 谥文简。在湛若水的时代, 增城包括县城及三个乡, 县城下面是坊, 乡下辖十一个都, 湛若水的家乡沙贝村是甘泉都下的一个自然村 (沙贝是沙堤在当时的官方名称) , 该村人口可能超过1000人1。

湛若水出于士大夫的礼教情怀和对故乡的厚爱, 在家乡推广乡约教化。虽然古代中国的行政控制向下只触及县级, 县以下的社会单元没有正式的行政机构建制, 但并不意味着国家对基层社会放任不理, 而是靠建立一系列基层的单元组织、由乡民进行半自治的管理, 其中乡间具有威望的长者或财富最多的家族常常成为乡间与国家官员之间的桥梁纽带。

催督赋役、纳粮征科和定期的户口检查, 在明代一般通过“里甲正役”完成, 但在当时的华南地区则主要结合地方情形由乡间宗族承担。推动广东增城《沙堤乡约》 (又名《沙堤圣训约》) 的就是当地士绅。湛若水的同里门人、岳州府通判致仕的伍克刚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伍氏提出要有能力的湛氏为没有显著社会地位的老人出面和出资, 并欲借此议定教化乡中子弟的条约。为了加强湛若水的行动意愿, 伍氏还大力以“正学”“经济”之说来动员湛氏。

中国传统的士大夫, 特别是自宋以降的士绅群体, 不同于魏晋六朝的门阀家族成员享有世袭的荫庇、晋升的封闭式的成长空间, 而是在严苛的科举选拔的洗礼下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本着出于乡间、成于庙堂的人生经历, 一方面对乡土社会有着极为浓厚的情感, 另一方面怀抱着强烈的“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和抱负。伍克刚在《沙堤乡约序》中陈言“天下皆知其经济之大略, 而况于一乡之教乎?教行于一乡者即其行于天下者也”, 表明了作为一名合格的士大夫, 必须将兼济天下的情怀付诸实践;

作为一名朝廷的官员, 大政方针能了然于胸、衙门之务能熟练运用, 如果连民间之秩、乡里之序都无法协助维持, 这就是士大夫的失职。另一位为《沙堤乡约》作序的伍万春也引用古人的话语称“达则兼善天下, 贤人之事业也;穷则兼善万世, 圣人之事业也”2。在退休致仕、告老还乡以后, 尽自己最大所能, 延续前期当政的热情, 将丰富的治国经验用于民间社会, 改善乡间环境、维系乡间秩序, 是士大夫的责任与担当。

按照《沙堤乡约》所规定, 执行乡约的人群, 按照职责分工主要有主约、副主约、约正、约副、乡正、约宾、执事等。正副主约是乡约仪式的全面主导者, 主约便是《沙堤乡约》的全面起草制定者—湛若水本人, 前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副主约伍克刚, 曾官至岳州通判。约正、约副、乡正是乡约执行的监督人, 主要由同族的乡间耆老担当, 协助正副主约完成乡约仪式。

此外, 作为嘉宾参与仪式的人数则极为庞大, 按照湛若水制订的规程来看, “乡约宾”就有35人, 其中湛姓和伍姓的居多, 前者有十位, 后者四人, 还有何姓二人, 黄姓三人, 温姓三人, 熊姓二人, 区姓二人, 梁、招、洪、姚、钟、林等姓氏各一人。执事, 包括同赞二人、摈二人、介二人、读训示者一人、讲书者二人、歌工四人、司钟磬一人、司鼓一人、举酒六人, 都是湛姓族人参与。

人选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乡绅与宗族主导乡约推行, 沟通基层与国家的特点。宗族体系的发达与严密, 是明清时期广东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 宗族组织在乡间社会征派赋役、教化民众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学者刘志伟指出, “珠江三角洲宗族发达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宗族控制了相当部分的经济资源”3, 这是当地宗族发达的经济基础, 也是《沙堤乡约》“非官方色彩”4的特色所在。

《沙堤乡约》的最大目的, 在于通过仪式进行教化乡民、维系乡土社会的秩序, 因此其主要内容基本覆盖了儒学的基本理念, 最核心在于“孝”。《沙堤乡约》开篇便强调培养乡村子弟的“孝道”情怀。湛若水尤为看重乡间的老者在教化当中的作用, 他认为“盖父老乃弟子之素敬信者也”, 乡间子弟需要人人做到“礼高年, 敬其父老”。在其看来, 自己的家乡要想成为富甲一方的名乡、望乡, 必须开展有序的礼仪教化, 防止青年子弟不懂礼法而误入歧途。

如何将这样宏大的蓝图付诸实践呢?湛、伍拟定了一整套仪式进行程序:乡约地点选在本地的独冈书院, 时间定在“四仲之望日”;在规定的时辰里, 正副主约必须提前赶到仪式举行的场地—即约所, 等候约宾们的到来;约宾则先在各处的祠堂集合, 然后有序前往约所;正副主约站在书院前台的东阶等候, 宾客们从西阶进入;

首先双方作揖, 然后步入书院, 在这个过程中每进一级台阶, 就相互作揖一次, 直至抵达正堂, 再全体北向作揖, 最后再对号入座。正式入座前有一段饮酒的仪式, 首先是约正、约副命弟子向众宾客赐酒, 主导仪式进行的赞者先饮, “赞各作揖, 赞宾主各饮酒”, 随后赞者相互作揖, 再就坐;再便是正副主约请在场众人就坐;座次严格按照长幼顺序对号入座。

仪式的主体包括“宣圣训”和“读乡约”两大环节。“宣圣训”, 顾名思义就是宣讲皇帝颁下的训导, 包括明太祖的“圣谕六条”和当朝皇帝的部分训言;仪式要求在书院正堂处设香炉, 朝向西北方, 所有人跪地聆听主约宣读圣训, 内容大致如下:“承天府百姓曰:各要为子的尽孝道, 为父的教训子孙, 长者抚那幼的, 幼的敬那长的, 勤生理, 做好人, 依我此言语。钦此!”圣训宣读完毕后, 在场众人三叩头, 最后撤掉香炉, 各自归位。最后赞者要自行宣讲一段鹿鸣南山, 该环节结束。

接下来便是整个乡约仪式的核心:宣读乡约条文。主要有五大要点:尚礼义、恤患难、立臧否、行保甲、躬巡省。在湛若水看来, 儒家之教化是维系基层社会的根本, 因此, “尚礼义”被置于《沙堤乡约》条文之首。它要求“父子相亲、兄弟相友、长幼相爱、夫妇相敬、朋友相信、有恩相亲、有礼相接”。实际上是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作为教化乡里社会的精神宗旨, 其中着重强调尊老;

 比如“遇长者来, 少者立, 待长者过乃行, 己若骑马遇长者, 则下马或引马避之, 若长者避之, 则至其处下马, 请出揖之”, 所有的这些指引, 从形式上强化基层社会尊敬长辈的氛围。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形态下, 长者是维系以家庭为单位的最核心的骨干, 家庭的和睦对于维持基层社会良好的治安、稳定的秩序起着最直接的作用。

第二项“恤患难”强调乡间社会家庭和邻里秩序的整体规范性:“义如一家之人, 又如一人之身, 须要如子弟相卫, 手足相顾”。邻里间需要像一家人那样相互帮助:“凡有疾病, 必相问疗, 有水火盗贼之灾, 必相久远。有死丧必相吊慰。邻里有丧, 舂不相许, 不巷歌”, 第三项“立臧否”之条文中“一人为非, 则共往戒之……一人为善, 则共往赞之”, 强调邻里之间要形成紧密互帮互助的集体, 相互督促、制止恶习出现。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