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区新塘镇塘美村的华侨民居 随着时代和融合的变迁 建筑风格也在急遽地嬗变

18-7-30 05:0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584| 评论: 0|来自: 历史现场

摘要: 广东是中国最大的侨乡。“父母在,不远游”是中国人古老的观念,但广东人似乎不太在意。他们对远游有一种天生的渴望。也许,这与他们祖先的迁徙经历、与他们长年漂泊羁旅,远途经商有关。“男望出门,女望坐月”,“ ...
广东是中国最大的侨乡。“父母在,不远游”是中国人古老的观念,但广东人似乎不太在意。他们对远游有一种天生的渴望。也许,这与他们祖先的迁徙经历、与他们长年漂泊羁旅,远途经商有关。“男望出门,女望坐月”,“出门”被视为改善生活的机会。增城很早就有人漂洋过海,到别国谋生。据记载,新街村的陈容达是增城最早的华侨之一,他在清道光元年(1821)就往美洲经商了。

鸦片战争以后,被拐骗和绑架卖猪仔到海外的中国人,不计其数。许多华侨当初抱着掘金山的心理出洋,后来虽然发现与理想有天壤之别,但为了不让家人失望,为了“唔可以畀人睇衰”(不能让人看扁),乃以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菲饮食、恶衣服、沐甚雨、栉疾风,克服常人所不能克服的阻碍,在异乡扎下根来,手胼足胝,惨淡经营,把攒下的一点血汗钱寄回乡下,回馈乡亲。


新塘镇的塘美村,是增城的侨乡之一,居民以刘、叶、关姓居多。清代就有不少人出国闯荡,足迹遍及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至今塘美村仍保留着近百座华侨房屋,分布于叶屋街、一坊街、二坊街、六坊街等处,其风格既有传统广府民居形式,也有中西合璧的。在叶屋街有一片华侨民居,现存11座。都是当地华侨叶彩胜等人回乡兴建的。

叶彩胜是在清代被卖“猪仔”到澳洲做苦工,五年约满后,与几位同乡在澳洲创办“五桂堂”经商,赚了钱以后,就回乡鸠工选材,大兴土木,修筑楼房。这11座大宅,依然保留着广府民居风格。均为三间两进的住宅,坐西朝东,门前有横巷,左右有冷巷分隔,每幢的总面阔15.75米,总进深14.61米,建筑占地230.11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石脚。

头门是花岗岩石门夹,安装了广府民居的经典样式“三件头”——脚门、趟栊和木板门。门内设中门,次间为房,明间、次间都有搭建阁仔,明间的彩色转叶玻璃花窗,则带有一点异国风情,与封檐板上传统的花卉纹饰,相映成趣。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共二十七檩。采用这么多檩是很少见的,几乎密密麻麻铺满屋顶了。

厅前的木雕挂落十分抢眼,挂落俗称“花罩”,大户人家的花罩,手工通常都极精美。图案、材料和工艺,充满岭南风情,是非常珍贵的工艺品。客厅通往次间和两廊的门额、窗额上,都有彩色灰塑壁画,题材都是中国传统的花鸟山石;客厅的阁仔以木雕竹节做护栏,檐下施木雕隔扇,封檐板上的花鸟纹饰,亦精巧美妙,饶有民间情趣。天井里有一口水井,水质清纯,甘冽可口,到现今仍能饮用。

在塘美村一坊街的华侨建筑,有部分可以看出西洋建筑的审美趣味,已开始流入增城乡间,对中式传统建筑的形制、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一巷有一幢三层高的“洋楼”,便是这种中西合璧的代表作。这幢楼房建于民国年间,坐西朝东,面阔两间7米,进深两间7.9米,楼高三层12米,建筑占地55.3平方米。从前面看,大门以花岗岩砌门夹,安装“三件头”。

二、三楼都是欧式的柱廊,每层都有对外的长方形玻璃窗。二楼设虾弓形护栏,以四根罗马柱子相连。三楼房间往后退缩,腾出了一个小露台。露台前沿筑女儿墙,房间有门出露台,门廊的三根罗马柱支撑着屋顶的山花。山花以三根方形火焰纹压顶望柱夹板栏。屋顶山花及三楼的女儿墙,均引入了不少具有古罗马特色的装饰符号,如罗马柱、卷曲花纹等,并采用巴洛克式的处理手法,中间耸起,然后以优美的波形向两边降低。

也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彩色灰塑花鸟纹等诸多元素。很多浮雕已斑驳脱落,模糊不清,但昔日豪华精美的影子,仍然依稀可辨。从外立面看,这幢楼房是钢筋混凝土的欧式建筑,然而,建筑的后半部,却是硬山顶、碌灰筒瓦、八檩卷棚顶的中式建筑。也许中国人还是习惯住传统的青砖瓦房,通气凉爽,但又喜欢繁杂富丽的异国情调,所以干脆来个中西结合,外西内中。这种有趣的设计,在清末及民国年间的珠三角地区,十分普遍。

类似的华侨小洋楼,在一坊街、二坊街都可见到。一坊街的建在一座山坡上,也是民国年间的房子。坐西朝东,四间两进,总面阔17.8米,总进深11.8米,楼高两层约9米。外立面是典型的西式廊房格式,一楼中间有柱廊,两侧及二楼均设券廊。二楼柱廊前沿施绿色宝瓶护栏。楼顶山花以五根火焰纹压顶望柱相连接,山花为灰塑缠枝莲纹,神工意匠,令人叹赏。楼房的后半部是硬山顶,灰塑脊,碌灰筒瓦的中式建筑。

二坊街的小洋楼建于1936年,坐西朝东,长方形布局,面阔6米,进深10.36米,楼高两层约9米。同样是分前后两部分,前西后中。最特别之处在于这幢楼房的大门,不是开在正面,而是开在旁边的巷子里。一楼是一座方方正正的青砖房子,上面是个平顶露台,二楼房子往后退缩,建有欧式券廊。楼顶是巴洛克风格的山花,施以各种繁复而充满动感的灰塑纹饰,有花草图案,有鸟兽图案。

楼的外墙有多扇长方形彩色玻璃窗,这也常常被用来表现异国情调的材料。而房子的后半部则是硬山顶,灰塑脊,碌灰筒瓦的中式风格。在六坊街有一幢加拿大华侨刘权锐1947年兴建的楼房,完全看不到古典的欧式装饰了,罗马柱、券廊、巴洛克式的繁复装饰,都已全然消失,也不是中国传统的硬山顶、碌灰筒瓦砖木结构了;

呈现出来的是欧洲大工业时代的建筑风格:有强烈的秩序感,立面呈竖向线条和阶梯状,采用单色系面砖,简洁明快,结构坚稳。由此可清楚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筑风格也在急遽地嬗变。楼房坐西朝东,面阔三间10.83米,进深四间15.27米,楼高两层半,高约11米,建筑占地165.37平方米。一楼为一厅五房,二楼一厅七房,顶楼的梯间十分宽敞,相当于半层楼房。

大门内是客厅,左侧是厨房,厨房下面还有地窖。厅后为房间。有一道螺旋式的木楼梯可直通到楼顶,楼顶建有女儿墙。整幢楼是用红砖砌外墙,中间灌注水泥混凝土,坚固得像工厂车间一般。但一些岭南建筑的特色,却还顽固地保留着,四面墙上每层都有一扇彩色玻璃日字窗,大门上的“三件头”也向人们宣示着自己的广府血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