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以广州市增城区村落为中心 探讨珠三角女性"代耕农"生存与发展概要

18-9-8 06:4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045| 评论: 0|原作者: 赖韦文 邱楚莉 江雪伦 陈虹 向安强

摘要: 学术界对“代耕农”的概念定义不一, 一般指放弃户籍所在地的耕地, 离开原住地, 到经济相对发达、土地相对肥沃的地区, 与当地的农村基层组织或农户签订合同, 代为耕种田地并承担公购粮任务或支付地租的外来非本地务农 ...



(二) 关注女性“代耕农”, 共同解决其生活困境

女性“代耕农”是农业流动人口中的弱势群体, 它不像留守妇女、女性农民工等这些群体已为人所知。她们尚未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 但女性“代耕农”数量之多、存在问题之复杂, 使此类群体的存在不容忽视。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指出“农村中的基本社会群体就是家”, 家是基本的社会单位, 维系着社会稳定的功能。

女性“代耕农”作为“代耕农”家庭中的一员, 对维护家庭的正常社会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如果女性“代耕农”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不能得以解决, 则“代耕农”家庭功能将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失灵, 这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 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媒体与学界应向女性“代耕农”投去更多的目光, 关注她们的生存状况, 并共同努力破解她们所处的困境。

(三) 改善女性“代耕农”生殖健康状况, 提供其基本服务

由于恶劣的生活卫生环境、不良的卫生习惯、高强度的劳动、生殖生育保健意识的缺乏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 女性“代耕农”的生殖健康令人堪忧。调查中发现, 有的女性“代耕农”患有妇科疾病, 因发病前期未加科学诊断与治疗, 疾病现已恶化, 并严重影响着她们的日常生活。生殖健康状况成为影响女性“代耕农”整体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

然而, 多数女性“代耕农”在流入地并没有接受系统的生殖健康或身体健康检查, 只有少部分村落为女性“代耕农”提供过检查服务, 因而有必要改善女性“代耕农”的生殖健康状况, 这是改善女性“代耕农”生存状况的重要内容。同时, 女性“代耕农”属于低学历群体, 她们表现出对生殖健康知识特别是妇幼保健知识的强烈需求。可见很有必要对女性“代耕农”提供生殖健康知识培训, 提高她们的生殖健康意识, 减少她们生殖生育的高危行为, 降低患病风险, 改善她们的生殖健康状况。

(四) 提高女性“代耕农”生活质量, 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代耕农”的休闲娱乐方式简单, 传统, 频率低, 以睡眠、看电视、听广播为主[13]。调查中发现, 绝大多数的“代耕农”家庭都在简陋的居室中装配有电视供以娱乐。然而, 大多数女性“代耕农”的精神生活处于基本空白状态。低下的与有限的精神享受严重影响着女性“代耕农”的生活质量, 这也是造成她们常见的不良情绪的原因之一。

应重视女性“代耕农”的精神文化生活, 把“代耕农”流入地村落的娱乐活动资源与“代耕农”共享;当地政府应组织宽层面、多层次的娱乐活动, 既可以通过丰富女性“代耕农”的精神生活排遣其不良情绪及生活压力, 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更主要的是可以通过文化娱乐活动增加当地村民与“代耕农”的相互认识, 模糊身份界限, 有效地促进了“代耕农”群体的社会融入。

(五) 维护女性“代耕农”权益, 引入社会工作干预

在宏观政策环境短期难以改变的前提下, 利用社会工作对“代耕农”问题进行干预,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女性“代耕农”分布零散, 缺少正式的维权载体和渠道, 很难通过集体的力量去争取自己正当的权益[14]。她们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援助, 但政府通常是以下达行政命令的方式解决女性“代耕农”的相关问题, 不仅缺乏人文关怀, 更是不能解决女性“代耕农”在社会关系层次、家庭层次、心理感受层次上产生的问题。

社会工作的介入, 能使社会工作者运用其社会工作专业独特的理论与视角, 以“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 结合当前中国国情、当地情况及女性“代耕农”个体特殊情况, 切身介入女性“代耕农”的生活困境, 帮助女性“代耕农”争取应有的社会保障, 维护女性“代耕农”权益, 解决其家庭纠纷和提供相应的服务等。

五、结语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问题的重中之重。“代耕农”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衍生群体, 是游离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边缘人。在男性掌握着话语权的中国农村社会, 女性“代耕农”在这个边缘弱势群体中又处于更为劣势的境地。她们承担着高强度的劳动, 生存在恶劣的环境中, 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和身体与生殖健康得不到保障。

女性“代耕农”问题不仅具有“代耕农”问题的共性, 还掺杂着女性问题的特性, 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 社会各界不仅应用人文关怀的视角关注这个鲜为人知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 更应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她们的生存现状, 拓宽她们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夏青, 向安强.珠三角“代耕农”的区域性差异比较[j].南方人口, 2011, (5) .
[2]陈海真, 李颖欣, 商春荣.“代耕农”现象的经济分析——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铁场村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3]胡俊生.广东代耕农生存状况调查[j].中国改革 (农村版) , 2004, (5) .
[4]单彦彦.关于妇女家庭地位现状的分析与思考——以山东省为例[j].泰安师专学报, 2002, (9) .
[5]成岁新.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女性参与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思考[j].湘潮, 2009, (12) .

[6]张文霞, 朱东亮.家庭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7]佟新, 戴地.积极的夫妻互动与婚姻质量——2011年北京市婚姻家庭调查分析[j].学术探索, 2013, (1) .
[8]龚维斌.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家庭关系变迁[j].社会学研究, 1999 (1) .
[9] (英)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0]赵斌.安徽省某县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现况调查[d].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11]张建端, 石淑华, 刘筱娴, 等.流动人口已婚妇女生殖健康认知状况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1, (11) .
[12]李燕, 孙颖, 黄英伟.西部农村女性家庭地位与权利意识——基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农村地区的调查[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1) .
[13]向安强, 李银妹, 左晓丽, 等.珠三角农业流动人囗“代耕农”的社会生态——基于惠州博罗石湾李岗村代耕农部落的调研[j].西北人口, 2011, (5) .
[14]向安强, 张金雁, 莫建臻, 等.珠三角农业流动人口“代耕农”问题与社会工作干预[j].社会工作 (学术版) , 2011, (11) .
1234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