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和增城区有极深渊源的三大碑文 是陈白沙思想及文化遗存的瑰宝

19-1-4 05:1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998| 评论: 0|原作者: 史艳群

摘要: 陈白沙先生的思想及文化遗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岭南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近期新发现白沙遗迹, 如《祭诚庵先生文》碑、《跋清献崔公题剑阁词》碑、《增城刘氏祠堂记》碑和《送刘宗信还增城四首》碑等。通过 ...
陈白沙先生的思想及文化遗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岭南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近期新发现白沙遗迹, 如《祭诚庵先生文》碑、《跋清献崔公题剑阁词》碑、《增城刘氏祠堂记》碑和《送刘宗信还增城四首》碑等。通过研究及实地考察白沙先生所撰写的碑文和匾额, 得以与史料相互印证, 起到了证史、补史的作用, 这对进一步研究陈白沙先生思想及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陈献章 (1428-1500) , 字公甫, 号石斋, 晚号石翁, 新会白沙里 (今江门蓬江区) 人, 学者称白沙先生。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 明代岭南心学的开启者, 创"江门学派", 有"圣代真儒"之美誉, 也是广东唯一入祠孔庙的大儒。陈白沙先生的思想及文化遗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岭南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为了弘扬白沙心学和传统文化, 笔者决定再循陈白沙当年求学、授学、游学的路径, 尽可能多地发掘陈白沙先生的文化与实物遗存。

他一生为其老师、好友、姻亲、门生撰写多篇祭文、匾额、题跋、记、诗等, 近期新发现白沙遗迹, 即有《祭诚庵先生文》碑、《跋清献崔公题剑阁词》碑、《增城刘氏祠堂记》碑和《送刘宗信还增城四首》碑等。通过研究及实地考察白沙先生所撰写的碑文和匾额, 得以与史料相互印证, 起到了证史、补史的作用, 这对进一步研究陈白沙先生思想及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跋清献崔公题剑阁词》碑

《跋清献崔公题剑阁词》碑, 现收藏于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平洲街道三山西江村东边大街2巷崔氏后人家中, 行书, 阴刻, 13行共242字, 碑体完整, 字迹清晰。碑高120厘米, 宽64.5厘米, 厚9厘米。碑文云:万里云间戍, 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 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 鬼哭三边锋镝, 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 炯炯寸心丹。对青灯, 搔白发, 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 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 蒲间清泉白石, 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 归梦到家山。右调水调歌头, 吾乡先辈菊坡先生宋丞相清献崔公镇蜀时, 题剑阁即此词也。

曩梦拜公, 坐我于床, 与语平生, 仕止久速偶及之。仰视公颜色可亲, 一步趋间, 不知其已翱翔于蓬萊道山之上, 欲从之上下而无由。因请公手书, 公欣然命具纸笔。乌乎!古今幽明一理, 人之所见, 则有同异, 感而通之, 其梦也耶?其非梦也耶?今书遗其后七世孙同寿云。弘治甲寅科十月白沙陈献章识

崔与之 (1158-1239) , 字正子, 号菊坡, 谥清献, 广东增城人。南宋绍熙四年 (1193年) 进士, 广东由太学取士的第一人。历任建昌与新城知县, 淮东安抚使, 工部侍郎, 成都、潭州、隆兴知府, 湖南、江西安抚使, 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等职。召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拜右丞相, 均极力辞谢。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宵宫致仕, 累封至南海郡公。著有《菊坡集》行世。与之曾节录刘皋语"无以嗜欲杀身, 无以货财杀子孙, 无以政事杀百姓, 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为座右铭。葬于增城古华山, 一代能臣, 青史留名。

崔与之一生为官清廉, 推荐贤能, 不遗余力。平生以菊花表明清廉之志, 朝廷赐"菊坡"二字, 赞他"允文允武, 善谋善断",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亦赞其"盛德清风, 跨映一代"。崔与之在岭南历史上开创了多个第一:一是宋代岭南由太学中进士第一人。《宋史》记载:"绍熙四年举进士, 广之士繇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

二是被尊为"粤词之祖", 他开创的"菊坡学派"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他最有名气的词作是《水调歌头·题剑阁》, 全词气势磅礴, 豪迈奔放, 格调高昂。这样一位出将入相之南宋名臣, 让后辈白沙先生敬佩有加, 于是有了《跋清献崔公题剑阁词》。就连毛主席都称赞他, 亲手书写《水调歌头·题剑阁》, 此手迹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笔者分析:其一, 崔与之南宋人, 而陈白沙则出生于明代, 显然二人没有交集, 但《陈献章集》白沙祭菊坡像文中记载:"先生宋代之名臣, 吾乡之前哲..."[2]106白沙先生对南粤先贤无比崇敬, 视崔公为楷模, 恨平生不得与之相见, 于是在"跋清献崔公题剑阁词碑"中提到在梦中与公相遇, 仰视崔公面色和蔼可亲, 请崔公手书, 崔公很愉快地命人拿纸笔书写。白沙梦中情景, 表达了对崔公的景仰和对这位宋朝不可多得的文武能臣的赞扬。

其二, 碑中写到"今书遗其后七世孙同寿云", 可见, 白沙先生写下"跋清献崔公题剑阁词"交与崔与之的七世孙崔同寿。据《南海三山西冈房绍宗支派清献崔公祠晚节堂家谱》记载, 按崔氏一世崔质排列, 崔与之是第十三世, 崔同寿是二十世, 由此推断, 如果从崔与之开始排辈, 那么, 崔同寿即是碑中所提到的第七世孙。由此可知, 如今保留在崔氏后人家中的《跋清献崔公题剑阁词》碑, 是白沙先生撰写题跋再碑刻的真迹无疑。


《增城刘氏祠堂记》碑

《增城刘氏祠堂记》碑, 现保存于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马图岗村, 材质端砚石, 碑文阴刻, 茅龙笔书写, 行书, 共18行561字 (实为565字, 缺失4字) 。碑面人为挖掉四个字"瓛之兄瓚"[2]44。碑长178厘米, 宽87厘米, 厚10厘米。其他字迹清晰完好。刘瓛 (生卒年不详) , 字宗信, 广东增城人 (今惠州市龙门县) , 宋臣刘仲明裔孙。由地方选拨送入国子监读书, 两至京师, 不第。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