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以具有生态典型性的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浅析城市全域低碳生态规划示范

19-1-13 12:5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526| 评论: 0|原作者: 巫昊燕

摘要: 文章选取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中具有生态典型性的增城为研究对象, 在梳理城市山形水系关系的基础上, 整合已有战略和规划措施, 提取城市水系网络, 以优化城乡空间生态建设为目标, 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依据各个水 ...
文章选取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中具有生态典型性的增城为研究对象, 在梳理城市山形水系关系的基础上, 整合已有战略和规划措施, 提取城市水系网络, 以优化城乡空间生态建设为目标, 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依据各个水系绿地的功能, 探寻水系绿地系统规划和城乡整体生态结构优化的途径。

在新常态经济转型背景下, 建设低碳现代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城市积极追求的发展目标之一。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增城地处珠三角东岸经济带黄金走廊, 是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发达城市群和产业带的重要节点, 作为广州三大城市副中心之一, 总体定位是: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区、广东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及职业教育基地、珠三角东岸地区交通枢纽和广州东部生态宜居宜业新城。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推动增城生态环境优化, 低碳高效、循环再生的生态城市转型, 本次研究以增城区生态发展需求为契机, 探寻低碳生态规划的研究路径和实践方向。

1 生态空间本源特征分析与评价

增城处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东北角, 地处九连山脉边缘, 是九连山脉的延长部分, 中南部多为台地, 南部是三角洲平原, 属于珠三角三大水系中东江流域, 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适宜于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市区众山环抱一江穿城,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3.3%, 既是珠三角"绿洲"、广州市"绿肺", 也是珠江三角洲大经济圈中的绿洲。

1.1 增城的历史生态空间本原探寻

(1) 环城大山水格局:两脉多丘、两江一河、三面环山、三水绕城。增城区域整体处于岭南地区丘陵和平原的交界地带, 多为丘陵、谷地, 总的地形走向为东西两侧高, 中间低。北部九连山脉南昆山南缘和东部罗浮山西麓山脉, 中部分布众多丘峰, 如白水山、南香山等, 两脉多丘峰分割出增江与西福河两大流域, 增江、西福河经由北部中山区、中部丘陵河谷区、南部河口平原区, 最终汇入东江北干流。增城故城始建于东汉建安六年 (201年) , 选址地处丰富的山水格局中, 北靠九连山脉的牛牯嶂, 东临罗浮山, 西接九连山脉;境内丘峰众多。西有西福河 (绥福水) , 东贯增江, 南出东江。

(2) 古城池内山水格局:一水护城, 三山镇城。根据清《增城县志》中记录可见, 古城外围有一条环绕城市的护城河 (名为百花林水) 起到护城的作用。古城内分别在东北面、东南面、南面有鹤峰、龟峰、凤皇山。城市内部格局也是山水相依。从古至今, 增城都保持了城市发展与生态关系的有机平衡。

1.2 现状开发空间发展态势。纵观增城整个生态空间的发展态势:北部中山区在两脉和中部多丘峰中呈圈层式发展, 自然景观丰富, 生态基底良好、中部丘区沿增江和西福河两大水系呈点轴模式向南拓展。南部河口平原依托交通网和生态水网以东江东拓西进。

2 已有生态建设成绩及存在问题梳理

为提升增城的生态环境, 增城先后实施了多项生态战略和措施:例如2003年, 规划三大主体功能区, 规划建设限制开发的生态产业区、优化开发的文化生活区和重点开发的新兴工业区等三大主体功能区。2007年, 进行公园化战略, 坚持政府与市民互动、城市与乡村互动, 整治路边、山边和水边, 促进家园、校园、田园、果园和工业园变公园。

2008年, 建设市民休闲健身之道、游客观光消费之道以及农民增收致富之道, 共建成自行车休闲绿道367 km、驿站23个, 连接20多个生态公园和51个村庄, 整合100多个景点和景区。2012年, 建设美丽乡村, 通过编制村庄规划、城乡安居整治工程、城乡清洁美工程、规范农村建房、绿道网建设、农村污水治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扶贫开发 (名镇名村) 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活动, 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城乡面貌。

这些已有的实践措施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近年来增城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全国绿色小康 (市) "全国绿化模范县 (市) "等称号。但已有的战略和规划主要针对环境基底的保护, 重在景观效果防洪工程和环境整治目标, 并不能满足增城生态资源整合和产业共同发展的需求, 主要梳理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2.1 有主体功能区划, 无山水田园空间细划。现有战略规划虽已将增城分为北部限制开发的生态产业区、中部优先开发的文化生活区、南部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区, 并实施管控。但并未明确"山、水、田、园"不同要素的生态空间的生态、文化、景观意义, 进而对其空间的保护和利用进行细划。

2.2 有丰富生态资源, 无生态资产利用。增城内部不仅有丰富的山、水、田、林资源, 还有众多的景观资源以及文化资源, 这些复合生态资源为增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基础。虽然这些生态资源保存良好, 但由于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未能将生态资源转为生态资产而不能实现供给自然资源、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实现其经济价值的目标。

2.3 有绿道建设, 无多廊道体系。增城现有、在建及规划的绿道都是以沿增江展开的传统形式的绿道, 即对主要景观点的串接关系, 但现有廊道的生态功能、对于再燃环境的自主适应性相对较弱。因此仅仅依靠绿道还不够, 必须依据增城自身的发展特点及生态保护开发利用的要求, 构建相应的生物迁徙廊道、蓝道、园道等, 形成功能复合的廊道体系。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