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政务文宣 查看内容

增城区打造广深第二科技创新走廊新增长极 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发展

19-1-25 06:1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840|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全力推进建设广深科技 ...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全力推进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与此同时,广深第二科技创新走廊已然逐步成形,将与第一科创走廊共同作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承载区和创新发展核心引擎。

广州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 “龙头城市”之一。而增城作为广州的东部门户,是大湾区的重要功能区块和重要节点,承担着广州辐射、联系河惠莞甚至粤东的职责。九三学社增城支社认为,现有第一科创走廊位于增城边缘,借助第二科创走廊,增城既能够加强与广州中新知识城、东莞松山湖科技园、深圳光明新区等区域性重要创新平台之间的联系;

又能够把中新科创园、广州科教城、富士康科技小镇、挂绿新城等创新要素整合到创新走廊中,有利于借助区域发展机遇和辐射带动加快自身发展。同时,增城具有良好区位与优质山水资源,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补好短板的基础上,有条件打造低成本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空间,适宜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争取发展成为广州未来硅谷。

因此,增城应立足第二科创走廊,主动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利用腹地优势紧抓第二科创走廊发展机遇,大力整合资源,承接第二科创走廊辐射,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加快打造第二科创走廊新增长极,全面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那么,为成为广深第二科技创新走廊的未来新“增长极”,增城区又应如何进行布局?两会期间,九三学社增城支社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增城区打造广深第二科技创新走廊新增长极 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发展


建议一:整合创新要素,布置科技创新平台

九三学社增城支社提出,全面对接第二科创走廊,要有效整合增城各类创新要素,围绕第二科技创新走廊布置科技创新平台。第一,对标松山湖,大力打造挂绿湖科技创新小镇,并延伸广本研发中心、低碳总部园区服务;围绕增城火车站,利用原“退二进三园区”,打造具有产业集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

第二,围绕广州科教城、工信部电子五所,往东延拓展打造富士康科技小镇,往西扩张并依托地铁坑贝站打造大数据为特色的中新科创园区,围绕中新、福和与广州知识城接壤地区,打造医疗、医技研发科技小镇。第三,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挂绿新城、广州科教城等平台的留用地发展科技创新载体。

建议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增强增城与大湾区内、外联动

九三学社增城支社建议,要提升大湾区中增城各发展平台的区位交通优势。重点加快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新塘站)、增城火车站、增城西站等战略性枢纽的规划建设,加快谋划、推进增天(佛)高速(并延伸至惠州)、地铁16号线(延伸至增城机场)、地铁28号线(佛山西站-白鹅潭-东部交通枢纽-增城火车站-增城机场)、清从增莞城际轨道、铁路东北客运联络线(延伸至松山湖)等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北部生态化、中南部一体化的目标,加大组团之间互联互通的交通设施建设,如朱仙(朱石)大道、福宁大道、石新路等,增强科技创新平台的辐射范围,以及调动全区公共服务资源为科技创新平台服务。

建议三:积极引进高水平医疗、教育设施,吸引科技创新人才集聚

当前,增城已引进了市妇幼医院增城院区、前海人寿医院等高水平医疗机构及黄冈中学增城学校、广外附属增城实验学校等优质教育平台,卫生健康及基础教育产业逐渐做大做强。九三学社增城支社认为,增城应继续加大医疗设施、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并通过引进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等重量级科研机构,以此带动吸引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在增城集聚。同时,未来增城应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依托优质的基础教育、医疗资源,在此基础上制订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为建设广州未来硅谷提供基础。

建议四:探索旧村、旧厂改造新模式,创新农村留用地开发利用新途径

九三学社增城支社提议,要切实保障科技创新平台用地需求,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拓展空间,应在创新旧村、旧厂改造模式和农村留用地开发利用新途径方面“做文章”。第一,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周边村庄改造力度,以“旧村改造+乡村振兴+农村股份制改造+水田垦造”的模式推进旧村改造,推进科技创新平台与周边地区产业融合,并腾出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转移给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第二,在规划范围内,加大“工改”力度,以适应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人才的空间需求。可将现有土地性质为普通工业用地(m1)转变为新型产业用地(m0),将旧工业区拆除重建升级改造为新型产业园,产品多元化,包括新型产业用房、配套商业、配套公寓等多种物业形态。第三,创新留用地开发和利用新途径,推广新塘镇留用地万达项目模式。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置换兑现的留用地作为储备用地用于创新平台建设,切实保障科技创新平台用地需求。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