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南樵莲花久远香:寻觅增城区永宁街南香山上莲花书院遗趾的记忆和感悟

19-4-19 12:2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657| 评论: 0|原作者: 湛汝松

摘要: 2019年3月份上旬,媒体发布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对增城区南香山莲花书院考古发掘的消息后,我就渴望能立刻攀上南香山,一睹发掘出来的莲花书院遗址。无奈最近膝关节有点毛病,医生嘱咐不要爬山;只好通过手机 ...
2019年3月份上旬,媒体发布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对增城区南香山莲花书院考古发掘的消息后,我就渴望能立刻攀上南香山,一睹发掘出来的莲花书院遗址。无奈最近膝关节有点毛病,医生嘱咐不要爬山;只好通过手机微信传出来的图片、视频,间接感受其壮观的场景了。4月份上旬,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部分媒体到莲花书院遗址现场参观后,各大媒体报道纷纷传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甚至是航拍的照片频频在手机视屏出现;

一石击起千重浪。有关寻觅莲花书院遗址的记忆倾刻间如波涛般在脑海翻腾,莲花书院遗址的印象又清晰地浮现。20世纪80年代,怀着对家乡先贤、明代著名思想家、官至南京礼、吏、兵部尚书湛若水(号甘泉)的敬仰之情,我就从古籍中整理了不少甘泉先生的资料。莲花书院,就是其中较为详尽的一份。清嘉庆《增城县志》载,南樵山……一名娥眉山,又名南乡岭,极高峻,围百里,上有丹室,下有石庵,湛文简(若水)赏建莲花书院于此。”《湛甘泉先生文集》《泉翁大全集》等对莲花书院更有详尽披露。


莲花书院是明嘉靖十五年(1536),时任南京吏部尚书的甘泉先生告假回增城筹建的其中一间书院。当年十二月七白,为了给莲洞书院选址,他与增城知县文章、教谕汤仁、学生伍訚等人同上娥眉山。《娥眉山莲花洞有作》一诗就是当时娥眉山环境与甘泉先生心境的形象写照。"凌晨巾我车,天宇极清廓;闲从同心人,莲洞视兴作。兴作夫何为,讲堂开正学;正学谁同心,令君与县博。共结消遥游,散此无穷乐;天路入虚无,地势干碧落。三心浣飞泉,千仞书石壁。遥望飞云峰,忆我朱明宅。浩气穷八弦,聊丝奇鸿迹。"

经过三年的规划与建设,莲花书院于嘉靖十八年(1539)正月二十五日开馆。四年后,门人周学心请塑工为甘泉先生塑造了一尊九尺六寸高的肖像,置于书院的大观堂上。甘泉先生办书院,总要为书院设立“赡田”,以“馆谷”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扶助家境贫困的子弟。他知道莲花书院附近有很多荒地,想置下开垦作赡田。

但由于很多荒地都无主,加上四村交邻,当地乡绅都觉得难以处理。于是,他派儿子柬之与学子代表一齐向知县文章申请,承诺以开垦田地的一定比例纳税为条件而获准把书院四周十多顷无主荒地纳入莲花书院范畴,供开垦作“赡田”之用。为了建筑莲花书院和设立其赡田,甘泉先生几乎花费了近二十年俸禄的积蓄。其中开垦书院赡田的人工,就用了白银一千五百两。

通过古籍,我知道甘泉先在家乡增城创办了明诚、莲花、读岗、甘泉四间书院,莲花书院的规模最大;也知道甘泉先生在全国创办了40多所书院,其赡田的规模,莲花书院排在所有书院之首。这都是埋在古书堆,没有多少人知晓的“知识”,现实中的状况如何,我当时也知之甚少。记得我离岗前一个月,因参与规划南香山工业园的工作,曾上过南香山,事后还写了《登上南香山》。但由于没到莲花书院遗址,向读者透露的也只是从史籍中录来的一点史实。

2003年5月,我终于离岗退休了。离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文友一起在新塘镇附近寻觅甘泉先生的遗迹。莲花书院就是其中的内容。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们在当时宁西镇一位干部的带领下从南香山东麓穿山路,爬斜坡,钻丛林,甚至借助绳索攀峭壁才登上莲花书院的遗址。可是却见不到书院的任何痕迹。莲花洞附近尽是蓬长的杂草与荆棘。当时,我真失望,但山腹的环境却让我感觉到书院的清静环境。

散文《寻觅甘泉》写道:“莲洞书院不见了,但莲花石座还在。它在两道山梁的中间,两条长流不息的泉水,绕石而来,汇成一脉甘泉,往山下飞流而去。莲花石座有个莲花洞。莲花洞东壁,有一面十米高六米宽的石崖,“湛子洞”三个大字依旧十分清晰。这是多么珍贵的文化遗产啊!我站在摩崖上朝东而望,只见左右山峰宛如一对绿色的巨臂,配上前边的田畴绿野,村径池塘,使人立即联想到眼前的景象就是一个巨大的“金”字。书院正在“金”字的顶端,纳尽东来之紫气。……此刻,我完全进入了甘泉先生当年《娥眉山莲花洞有作》诗的意境之中。”

此后几年,我都上过南香山。2008年夏天,闻南香山被定为森林公园,一条登山石径已修到山上。恰好增城电视台记者又约我上山。于是我们在路边村民的引领下,重上南香山。但我们没到莲花书院,只是从南边的登山石阶,经湛子洞摩崖石刻拾级而上攀至公明顶。因此,在《重上南香山》一文中,只能把登山的所见所闻景,在山顶俯览山下工业园区内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抒写对象,文中提及的从南樵到南香山及莲花书院的兴衰过程,也只是把史料的古文诠译而矣。

南香山成了森林公园后,游人越来越众。2009年11月23日上午,学生伟健给我发来信息,说有人在南香山“海阔天空”石刻附近找到莲花书院残墙。我当即约上电视台朋友,下午三时半就往南香山奔去。除了登山石阶,山上没有其他道路。我和带着拍摄器材的朋友钻树丛、爬山坡,攀峭壁,被荆棘刺,虫蚁咬,石头砸,经历了近两个小时的寻觅,终于在下午五时十三分触摸到莲花书院的一截断壁残墙。莲花书院遗址的新发现让我十分兴奋,当即把寻觅的成果与过程记在散文《触摸莲洞书院》上。

此后,我记不清到过多少次莲花书院遗址了。有趣的是,以前上南香山,我都要人带领;触摸书院以后,我反过来成了人们的义务“导游”。我导游过的既有文朋艺友、大中学生、也有外地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记者。2013年,我综合所有见闻,还撰写了《南樵,穿越增城历史的文化名山》。虽然未撰文记载,但至今仍记忆犹新。

2010年1日20日,到新塘摄制电视片《魅力新塘》的香港电视台拍摄组邀请我当他们上南香山的向导。当他们见到高高耸立的“湛子洞”石刻和在密林中的莲花书院残墙时,大家都为南香山深厚的文化底蕴赞叹。同年3月12日,我陪著名诗人东荡子和北京著名剧作家王刚考察甘泉先生遗址。当他们见到莲花书院遗址上的残墙时都认为是个奇迹,当即要我与他们在遗墙边合照。

每当一次向导,我都对着来考察的人介绍莲花书院的情况,并希望有朝一日能重建莲花书院,让其成为缅怀先贤的物质载体。最近一次是2016年夏天,我因参与撰写《湛若水史迹寻踪》,到莲花书院遗址实地复查。当我看到遗址已变成一块平坦的空地时,知道当地政府重建莲花书院工程已启动,快慰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在该书《增城莲洞书院》编最后说,“不久的将来,作为历史博物馆和旅游景区的莲花书院又将呈现在人们眼前。”

从2003年5月第一次涉足莲花书院遗址至今整整十六年了,我不知道在那里留下多少足迹。直至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后,我才知道自己发现的都是遗址的表象。眼前是“2018年南粤古驿道文物重大发现”的莲花书院发掘现场。虽然地面上的莲花书院不见了,但发掘出来的五级砖石平台,分布在五级平台上的门楼、诸生馆、讲堂、正堂、偏堂共1800平方米的基础全都清晰展现。它们和“湛子洞”“海阔天空”“中主石”等石刻构成一个宏伟的整体,释放着无可遏制的优秀传统文化能量,掲示着历史进程中兴衰的本来面貌。

此刻,我蓦然觉得,如果我们把这个如此壮观的发掘现场填埋,在其遗址上重新建一座书院,人们的心灵一定不会如此震撼;反而把这发掘出来的现场加以技术保护,原汁原味地向世人展示,才是对历史文物的最好利用。因为人们面对沧桑,才能感受到历史的沉重,领悟到先贤的气节。愿历史上深深扎根于南香山土地的莲花书院,如一朵高洁的莲花,久远地散发芳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