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那些年:随着"上山下乡"大潮举家背井离乡来到增城正果镇大冚村插队落户

19-8-17 02:5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417|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来自: 增城区政协

摘要: 在北纬23°、东经113°一隅,有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山水秀丽,人杰地灵,气候怡人,四季如春,风调雨顺……这个地方就是增城。第一次听到有一个地方叫增城,是在47年前的1969年。那年“文革”鏖战正酣,阶级斗争大 ...
在北纬23°、东经113°一隅,有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山水秀丽,人杰地灵,气候怡人,四季如春,风调雨顺……这个地方就是增城。第一次听到有一个地方叫增城,是在47年前的1969年。那年“文革”鏖战正酣,阶级斗争大行其道。我家所在的那座粤东沿海城市更是“文攻武卫”泛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险恶得无以复加。

父母因“臭老九”的身份屡遭冲击排挤,最终在1970年春节前随“上山下乡”大潮举家背井离乡来到增城插队落户。能到增城也仅是一个幸运的偶然:当时我们对几个知青安置点毫无认识,只是听别人说增城不缺粮食,对饥饿有着深刻体会的我们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增城。现在看来,那是父母一项难得的英明决策。

我们的“新家”在现在增城县正果镇大冚村,当时叫前进公社和平大队的一个客家小山村。纯朴而善良的村民们像迎接自己多年在外的游子,不问原由地张开双臂无私地接纳了我们这个与他们非亲非故的陌生的5口之家。我家应是这个村子历史上的第一批“移民”,村民们充满好奇又不失友善地“围观”这个来历不明的城里人家。

看着我们在全新的生活环境里笨拙的举动而发出阵阵哄笑,但同时,他们更善解人意地自发为我们提供了及时的无微不至的帮助。至少在下乡的头半年,我家每天都能收到村民们的馈赠:有时是一把青菜,有时是一篮水果,有时是一担柴草……就是在这一年,我知道了有一种美味的蔬菜叫“迟菜心”。那一年的春节更是我童年时代最为丰盛的一个春节,各家各户赠送的各种特色自制年品堆了半个房间,我们姐弟三人更是大饱了鸡腿鹅腿之口福。

大冚村,是位于罗浮山脉西北麓的一个村庄。这里群峦叠翠,青山环抱。村口横亘着一条护城河似的溪流,两岸长着浓密的竹子和水蓊树。村民告诉我们,当年日本鬼子从村外的公路经过都未发现这个村子。并宽慰我们说:“别怕,放心在这里住,城里的红卫兵不敢到这里来!”善良的人们以为我们是被红卫兵追杀才到这里来避难的。

不过,我们一家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世外桃源”。时至今日,一说到“家”,山村的这种景象就会展现在我的脑中:冬日黄昏,太阳给群山染了一层金黄色的余晖,村头小路上,老人或小孩牵着牛赶着鹅群归来,各家的烟囱冒出燃烧禾秆或山草特有香味的炊烟,这些烟似纱似雾,若隐若现地萦绕在村子周边的树梢上、田野中,到处氤氲着温馨祥和的家的气息。

偶尔,村里传来一声母亲召集儿女回家吃饭的悠扬的呼唤,给静谧的村子添上一抹浓浓的人情味……在这世外桃源,我们一家度过了艰辛而平安的9年。艰辛自不必说,一对羸弱书生带着3个未成年的小孩,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五谷不分,言语不通。然而幸亏乡亲邻里倾心扶助,我们很快适应了农村生活和劳动,过上了虽缺肉食、但可饱腹的自给自足的日子。

我们姐弟3人也在学校读书学习。日子虽然清贫,精神上却是安然的,因为这里没有敌视的目光,没有人会轻视你鄙视你欺侮你,不用担惊受怕,相反周围都是友善关怀的氛围。记得一次母亲半夜急病,多亏乡亲们用竹躺椅扎成担架,连夜走了十多里山路送到公社卫生院救治。

至1979年回城,我们已和村民们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互相间都以兄弟姐妹相称。离别那天,全村数百人聚在村口依依惜别的情景犹历历在目。时隔几十年母亲仍常提起那段难忘的经历,并叮嘱儿女:别忘了大冚人,他们对我们家是有大恩的!

因1977年恢复高考,我有幸考取后又在1980年回到增城工作,真正扎根和融入了增城,也亲历和见证了这些年来增城的变迁和发展。随着对增城了解的不断加深,便越来越热爱这片神奇的地方,并由衷以身为增城人而感到自豪和幸福。回想起来,增城确是一块“风水宝地”,且不说她景色秀美,气候怡人,历史上极少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因而旱涝无虞,年年丰收。

就看改革开放以来,初期周边地区热火朝天大开发时,她似乎被冷落被边缘化了,这也许得益于都市对她的粮袋子、菜篮子的客观需求,让她躲过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一劫。斗转星移,时来运转,当这些年她再次被注目时,与周边满目疮痍、惨不忍睹的生态环境现状形成了强烈反差。同时也给她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前车之鉴。

尽管造就今日增城有种种必然或偶然因素,也离不开一些前任领导人的睿智和远见,但你又怎能说这不是冥冥中的一种注定呢?你又怎能说这不是上苍对这个地方的眷顾和厚爱呢?我们又怎能得到如此大的恩典而不心怀感激呢?增城的另一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这里民风淳朴,人情厚道。

我想,这可能得益于历史上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在这里汇合交融,从而形成了人们友善、包容和淡定的特质。这些年,愈来愈多人五湖四海来到增城创业安居,更丰富多元的文化在这里和谐共生。大家都欣喜地感受到,在增城没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隔阂,只有新老增城人的安居乐业;大家也都切身体会到,只要本分做人,踏实干事,在增城就不难找到立足的位置。

对增城,我因了解而热爱,因热爱而愿以毕生相许,去保护她,去建设她。当下,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增城号角已经吹响,为了增城的永续发展,实现最美的增城梦,一幅更新更美的“一江两河三山”的宏伟蓝图已展现在我们面前。身为增城人,我们又怎能不积极投身到这场富有时代意义的热潮中!

近来,对增城这个名称由来的考究,有了更具依据和意义的说法。据考,增城这个名字取自中国古代的昆仑神话。屈原《楚辞·问天》里就有“增城九重,其高几里”一句。《淮南子》又有“昆仑山有增城九重,高万一千里”的描述。也就是说,“增城”是神话里神仙居住的地方。我更愿意接受这个说法,况且何仙姑的家确实在我们增城。怪不得增城那么美好,怪不得增城人那么有福,因为这里就是人间仙境。原来,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叫“增城”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