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明清两代"名著京师"的增城女儿葛 因工精技巧和质优精美 博得上层人士赞赏

19-9-23 03:21|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058| 评论: 0|原作者: 李开周

摘要: 暑假期间,一位高中同学去日本冲绳旅游,在免税店见到几件明朝服装,样式是晚明最流行的男装“道袍”,颜色是米黄色,手感像亚麻布。导游介绍说,这些衣服是用香蕉做的。香蕉是吃的,不能做衣服,但是香蕉的根茎却可 ...
暑假期间,一位高中同学去日本冲绳旅游,在免税店见到几件明朝服装,样式是晚明最流行的男装“道袍”,颜色是米黄色,手感像亚麻布。导游介绍说,这些衣服是用香蕉做的。香蕉是吃的,不能做衣服,但是香蕉的根茎却可以。在冲绳岛上,一些农户将口味较差的香蕉树(例如芭蕉和野生香蕉)砍倒,去掉叶子和果实,只留下面那段层层包裹的叶鞘,剥离其中的植物纤维,用来做衣服。据说这门手艺在冲绳流传了几百年,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冲绳古称“琉球”,明清时还是臣服于中国的小王国,用香蕉根茎织布这门传统工艺,其实就跟当地其他大多数传统文化一样,最初都是源自中国。翻查古籍,我国用香蕉(包括香蕉的近亲芭蕉)织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说文解字》上写道:“蕉,生枲也。”香蕉的蕉字,本义就是植物的纤维,可以织布。

北魏农书《齐民要术》第十卷《芭蕉》记载:“其茎如芋,取,濩而煮之,则如丝,可以纺绩。”将芭蕉的根茎取出来,先泡在河沟里沤上一段时间,再放锅里煮,就可以分解成丝,用于纺织。唐朝类书《艺文类聚》第八十七卷《芭蕉》记载:“取其阖,以灰炼之,绩以为彩。”剥下芭蕉的根鞘,用草木灰的溶液来浸泡,捞出来,分解开,可以织成彩色的布匹。

宋朝笔记《岭外代答》:“水蕉不结实,南人取之为麻,缕片,曝干,灰煮,用以绩,布之细者,一匹直钱数缗。”有一种香蕉叫“水蕉”,没有果实,宋朝广东人将它的根鞘当成葛麻,撕成片,晒干,用草木灰溶液去煮,织成细布,一匹能卖几千文。明朝的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到蚊帐的用料:“冬月以茧紬或紫花厚布为之,纸帐与紬绢等帐俱俗,锦帐帕帐俱闺合中物。夏月以蕉布为之,然不易得。”冬天最好用丝绸或者紫花棉布来做,夏天最好用香蕉布来做。可惜香蕉布在苏州太罕见,不容易买到。

清朝的吴震方在《岭南杂记》中简述香蕉布的制造及特性:“老则砟置溪中,俟烂,揉其筋,织为葛布。亦有粗细,产高要、广利、宝查等村者佳。然一年即黑而脆,逊葛远矣。”将根茎上层层包裹的叶片取出,泡烂,刮除果肉,揉掉果胶,织成类似麻布的香蕉布。这种布匹有质量差别,产自高要、广利、宝查等村的最佳。香蕉布用一年就变黑变脆,没有麻布耐用。

比吴震方稍晚几十年的广东官员李调元在《南越笔记》第五卷中叙述香蕉布的制作过程,比较详细一些:“以蕉身熟踏之,煮以纯灰水,漂澼令干,乃绩为布。……所畜蚕,惟取其丝以纬蕉及葛,不为绸也。”把香蕉根茎砍下来,用脚踩,用灰煮,洗净,晒干,可以织布。广州蚕农养出蚕茧,不织丝绸,用来与香蕉纤维一起织布:以香蕉纤维为经线,以蚕丝为纬线,纵横交错,细细编织,制成品比丝绸成本低,比香蕉布韧性强,不至于用一年就变脆。

李调元在《南越笔记》第十四卷又写道:“粤故蕉之国,土人多种以为业,其根以蔬,实以餱粮饼饵,丝以布。”广东是蕉的故乡,老百姓靠种蕉谋生,用蕉根当菜,用蕉果当饭,用蕉丝织布。您瞧,香蕉一身都是宝,可以吃,还可以穿在身上。对于香蕉布,古人多有赞颂。西晋左思《吴都赋》云:“蕉葛升越,弱于罗纨。”用香蕉与大麻的纤维织成布,比丝绸还要轻便。

南北朝时梁朝沈约写了一首赞美香蕉的《咏甘蕉》:“抽叶固盈丈,擢本信坚固。流甘揜椰实,弱缕冠絺衣。”香蕉的叶片很大,根很坚固,结出的果实像椰子一样甜,织成的布匹比麻布还要软。根据《元和郡县图志》第三十四卷至三十八卷的记载,早在唐太宗在位的时候,广州进贡给朝廷的贡品中就有香蕉布。再查《新唐书·食货志》,福建的福州、建州与泉州三地,每年也进贡香蕉布。

而修订于公元1461年的明朝志书《天下一统志》也记载,当时广州、韶关、南雄、潮州、福州、泉州、宁波等地,每年均向朝廷进贡香蕉布。直到清朝,满人入关,穿惯了防寒的貂皮,穿不惯透气的麻布与蕉纱,香蕉布的进贡才宣告结束。香蕉的根茎十分结实,富含果胶,用它织布,必须脱胶,工序复杂,成本高得吓人。我们来看一首清朝人写的《蕉布行》:

“芭蕉有丝犹可绩,绩成似葛分絺绤。女手修纤良苦殊,余红更作龙须席。蛮方妇女多勤劬,手爪可怜天下无。花练白越细无比,终岁一匹衣其夫。竹与芙蓉亦为布,蝉翼霏霏若烟雾。入筒一端重数铢,拔钗先买芭蕉树。花针挑出似游丝,八熟珍蚕织每迟。增城女葛人皆重,广利娘蕉独不知。”

曾为清代贡品、明清两代“名著京师”的增城女儿葛(妇女用手工编织的葛布),其产地就在今增城市荔城镇。史料记载:明末清处增城女儿葛巳。“名著京师”。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下卷十五记述:“粤之葛,以增城女葛为上……所谓北有姑羢、南有女葛也,其葛产竹丝溪、百花林二处者良。”宣统《增城县志》载道:“增城女儿葛最著名,所谓北有姑羢、南有女葛,(女葛)产竹丝溪、百花林二处皆良。采必以女,一女之力日只得数两丝缕,以针不离手,织之终岁,乃成一疋。”

新编《增城县志》载:女儿葛在清代曾作贡品,同治《增城县志》有“每年贡葛二百疋,由县征办,例解督抚两院衙门各一百疋,汇贡进京”的记载。优质女儿葛产地竹丝溪,今为荔城镇光明行政村的竹丝溪自然村,地处丘陵;百花林为今荔城镇的群爱行政村,地属山区。两地所产之葛纤维柔软、细长,加上当地妇女手工织葛历史悠久,工精技巧,世代相传。编织出的葛布,质优精美。博得上层人士赞赏,因而成为贡品,“名著京师”。后因采料难、产量低、为其他布料取代而停止生产。

为了分离出蕉茎的纤维,必须要用绣花的细针,一根一根仔细挑,比缫丝慢得多。增城的姑娘纺织蕉布,从年头忙到年尾,才能织出一匹,作为给未来丈夫的订婚礼,如果为了卖钱,那就非常不划算了。所以,即使在广州本地,很多人也只听说过增城区的麻布,没有听说过广利村的蕉布。行文至此,想必诸君已经明白为什么现在很少听过香蕉布了——成本太高,做起来太不划算,除非开发成昂贵但不实用的纪念品,卖给游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