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建于明代甘泉书院遗址上的增城区新塘镇第三中学 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经典元素

19-12-8 09:48|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303| 评论: 0|原作者: 湛汝松

摘要: 建于明代甘泉书院遗址上的增城区新塘镇第三中学,学校坐落于新塘大道西洲村路段。走进校门,一条校道顺坡而上,“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合一”等传播甘泉先生哲学和教育思想的石刻立于两旁。大操场后边一幢七层教学楼 ...
建于明代甘泉书院遗址上的增城区新塘镇第三中学,学校坐落于新塘大道西洲村路段。走进校门,一条校道顺坡而上,“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合一”等传播甘泉先生哲学和教育思想的石刻立于两旁。大操场后边一幢七层教学楼走廊里,有一个用石栏栅围起来的甘泉井,井上还立有图文并茂的“甘泉”铭牌。站在井前,甘泉先生创办甘泉书院的故事便浮于脑际。

湛甘泉先生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甘泉初名露。母亲陈氏是西洲村陈屋人。西洲村松岭有个甘泉洞,清冽甘甜的泉水长流不息。湛露童年,“遭家多故”,11岁父亲去世。“伶仃孤苦”的露“自龆(换牙)时,随家慈(母亲)爰避家难”,常到西洲甘泉洞玩耍,饿吃山中野果,渴饮洞里甘泉。

他十四始入小学,两年后就读广州府学;27岁中举,因避祖讳,改名为“雨“,接着赴新会拜心学大师陈白沙为师,笃志研究心性之学,创立“随处体认天理”学说,成为陈白沙最得意的弟子。后来他遵循母命,努力深造,于40岁中进士,再改名为“若水”;并以家乡甘泉都取号为“甘泉”。

甘泉先生一生殚精竭虑地办学育贤,所到之处,必办书院,不少书院还设有学田、仓廪,周济清贫学生。嘉靖十五年冬(1536),71岁的甘泉先生从南京礼部尚书转任吏部尚书,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不允,便请假南归增城。他在筹建罗浮山朱明洞书院和南香山莲洞书院的同时,接受西洲乡贤陈震川建议,在外祖乡甘泉洞附近建筑“甘泉书院”,并委托西洲村父老主持建筑事务。

甘泉先生回南京后,念念不忘甘泉书院,连撰《别后有怀甘泉洞兼呈同版筑诸君》诗五首。可见其对甘泉洞、甘泉书院和外祖乡亲记怀甚深。今日,增城区图书馆门前有两壁书法,东是毛泽东主席手书崔菊坡的《水调歌头》,西是甘泉先生手书的诗二首,其中《甘泉洞》就是《别后有怀甘泉洞兼呈同版筑诸君》之五。仔细品读,你会发现甘泉先生对甘泉书院的理想充满字里行间。

"地藏天设几千年,今有神明启震川。大院豁然临大路,人间始信有壶天。"这是一块天设地藏了几千年的风水宝地,被受到神明启迪的陈震川发现了。宽阔的甘泉书院面临通畅的大路,人们见了就会相信人间也有仙境啊!历史在时光的甬道里穿行不止,万物在日月的替代中自然桑沧。甘泉书院也在岁月的烟尘中湮弃。

20世纪60年代初,笔者在西洲小学教书时,还能见到那眼清泉和后人在附近建的“学泉亭”。后来因开采石矿,地上再也见不到历史留下的痕迹。然而,一脉甘泉仍在地下长流不息。"周公谷是湛公裁,周公而上是谁开?山石不知泉混混,乾坤古往又今来。"1988年秋天,一座全新的新塘第三中学就在当年甘泉书院的遗址上拔地而立。

当年“周公谷”里甘泉先生规划建成的甘泉书院虽然早已消失,但“乾坤古往又今来”,甘泉先生在《别后有怀甘泉洞兼呈同版筑诸君》诗之二的理想又得以实现,甘泉兴学育贤的薪火重新点燃。甘泉玉液浸润过的土地上,又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甘泉润故土,故土绽红花。新塘第三中学开办以来,先后被评为增城“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文明单位”“一级学校”“广州市德育教育先进单位”,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全国“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学校等称号。

笔者想,泉下甘泉先生有知,一定也会为之欣然。2012年学校扩建教学楼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地下有一股清冽的泉水涌出来。啊!难道甘泉先生真的有灵,把湮灭已久的甘泉又给学校重新接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校领悟了,马上在那里修了甘泉井,立了甘泉铭牌,还引用泉水浇灌校园的花草树木,用甘泉滋养自然生态,建设绿色校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甘泉源头接上了,学校有了甘泉文化的物质载体,从此便踏上创建甘泉文化特色学校的征程。

在校园里,笔者看见长长的“甘泉文化长廊”,一件件学生书画诗文作品,折射着甘泉文化的风韵;古色古香的校风宣传栏里,笔者读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还有墙柱上的校风校训精言,路边甘泉先生的精言石刻……整个校园弥谩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那《悦知》《悦行》《悦志》三本结合实际,分年级选用的甘泉思想文化校本教材,更让笔者感觉到他们为创建甘泉文化特色学校的独运匠心。

甘泉先生在全国各地办了40多间书院。笔者在撰写《湛若水史迹寻踪》时作过调查,发现已没有一间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在原书院遗址上继续办学的,目前只发现三处。一是在衡山紫云书院遗址上的湖南岳云中学,二是扬州甘泉书院遗址上的扬州职业技术学校,三就是增城甘泉书院遗址上的增城新塘第三中学了。

甘泉书院遗址,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从甘泉书院到新塘三中,是凸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元素。怎样才能让其在延续城市文脉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研究的课题。“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座谈会后,不少人建议,新塘三中应改名为“甘泉中学”,以体现文化一脉相承,激励师生增强文化自信。笔者认为,这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妙策良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