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增城记忆:电气化虽然早已取代了柴草 仍怀念烧松毛及儿时上山扒松毛的日子

20-6-27 10:06|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100| 评论: 0|原作者: 陈乐中

摘要: 在家乡广州市增城区,以前有许多伟岸的松树,它不论酷暑严寒都常绿挺拔,就如陶铸写的《松树风格》。松树是常绿乔木,叶子形状似针,我们增城人习惯称它为松毛。松毛因为有松油容易燃烧,所以用来引燃木柴。松树四季 ...
在家乡广州市增城区,以前有许多伟岸的松树,它不论酷暑严寒都常绿挺拔,就如陶铸写的《松树风格》。松树是常绿乔木,叶子形状似针,我们增城人习惯称它为松毛。松毛因为有松油容易燃烧,所以用来引燃木柴。松树四季常青,但因新陈代谢,在冬天里它的针叶还是会落下叶的。我小时候在冬天就常和姐姐一起上山扒许多松毛回家,用来煮饭什么的引燃柴火。

选择冬天扒松毛,因松毛刚从树枝脱落,松油还存在针叶里,火着得快,燃烧时间较长,更容易引燃柴火,而且冬天天气干燥,也容易扒成一堆。若在其他季节,松毛经过雨水洗刷,很快便会腐烂而回归土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虽然不够吃,但每月有定量供应,也不至于断炊。然而断炊的危机依然存在,因为柴草越来越难买到。

在那个时候,城镇居民煮饭炒菜都是用大铁锅,靠烧草烧柴。平常煮饭炒菜,主要用草,偶尔烧烧柴火。但烧柴成本贵,而且效果不好。因为火力太猛,火候掌握不好,就会把米饭煮成厚厚一层的锅巴,甚至烧得焦糊。而用松毛煮饭容易把握火候,饭煮得更好,软熟由人。虽然那时镇上已有煤球供应,但大部分人对使用煤炉不太熟悉,就算会烧煤炉的也觉得麻烦而极少用,只有在过节时炖鸡或煲汤才会用上。

记得当年生煤炉时,我们兄妹几个人轮流捂住鼻子,去扇炉火,但不易着火的煤球冒着滚滚的浓烟,直熏得眼泪直流。所以,大部分居民还是喜欢烧草,特别喜欢烧松毛。为节省开支,那时一有空闲,家家户户就会成群结队上山扒松毛。当时我上山扒松毛只是觉得好玩,就常与几个同年龄人一起上山扒松毛。开扒前,先做松毛游戏,每人拿一条松毛,各自穿入去,看谁的松毛先断开,松毛没断开的就算赢。

在扒松毛过程中,我们追追打打,有讲有笑,爬树、玩弹弓、捉迷藏、摘野果,乐趣无穷。有一次玩捉迷藏,我不小心掉落在一个装野猪的洞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心里好怕,急得大声疾呼,却没有人听到,只有哇哇大哭起来。后来姐姐听到哭声后走过来,才把我从洞里拉上来,脱离险境。姐姐骂我贪玩,训了我一顿。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我认了,懊恼地跟着她回家去。

那个年代,我们扒松毛,不光是用来做燃料,也用来变卖作学费。由于我家兄弟姐妹多,经常吃不饱,连交学费也困难。为凑齐学费,每到星期六、日,我就跟着姐姐去县城附近的焦石岭、联和水库、荔枝坳等松树稠密的地方扒松毛。那里的松毛特别厚,随手扒扒就成一堆,我使劲地扒呀扒,直扒得满头大汗,干的挺欢的。有时,为多扒松毛赚多些钱,我负责扒松毛,姐姐一天跑两次来回,把松毛直接挑到砖瓦厂卖了换钱,作学费。

太阳西斜,姐姐就凭着太阳照射人的影子斜度来判断傍晚、黄昏的时间,该不该下山了。该到下山时间,姐姐就会挑一担重的,我挑一担轻的,我走在前面,姐姐跟在后面,屁颠屁颠地走回家。从山到家要走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路,累了,就歇一歇,走到清清的小溪旁里,掬一把溪水洗洗脸,然后用手掌掬水喝,姐姐还拿出几个炒米饼大家吃。

那时,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力量,小小年纪,干了一天活,上山下山,居然走那么长的路,却不感觉累,更不会累得走不动。回到家以后便将松毛放在门前的空地上,一天的活算忙完了。那时,我家厨房面积很小,没有单独的柴草堆放间,只好堆积在窄窄的厨房里。松毛堆得太多,就会带来安全问题。

记得有一年的年三十,家里蒸九层糕,妈去挑水,叫我帮忙看火,我不小心把灶前的一把草烧着了,延到炉灶前一大堆的松毛里,顿时一片大火。我想扑火,但不知怎扑。正当我急得不知所措时,刚好妈回来,她马上拿水勺到水缸沈阳汲水浇灭,才幸免一场灾难。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化早已取代了柴草。虽然现时的电气燃炉很方便,但我还是十分怀念烧松毛及儿时上山扒松毛的日子,这种记忆刻已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抹不去。

相关资料:陈乐中

陈乐中,广州市增城区人,系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增城区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增城档案》杂志编辑,现系《杨梅》杂志编辑,何仙姑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出版文集《苦乐年华》,纪实文学《中南海冬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