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註冊 登录
增城视窗 返回首页

冯照荣的个人空间 http://www.520zc.com/?11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增城区中新镇的崔太师祠 是对“岭南活佛 西蜀福星”崔与之的供奉

已有 6066 次阅读11-1-14 05:09 |系统分类:散文&文章| 广东省, 南海区, 广州市, 惠州市, 电视台

崔与之的纪念地很多,荔城的菊坡亭,广州朝天路崔与之故居,越秀山麓的菊坡精舍,成都的三贤祠,广西七星岩上的摩崖石刻……当然最著名的要数他家乡增城区中新镇崔屋的太师祠了。崔太师祠,和坑贝古村隔广汕公路对望。我数度崔屋而未往观。只有到了这次,才得缘来访。

崔与之,广东增城人,南宋绍熙年间进士,官至四川安抚使、广东经略使等职,又拜右丞相和参知政事。是增城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文武兼备德才并重,出相入帅的名臣。崔屋,是崔与之诞生及早期生活的地方。崔太师祠,是一间穿斗式木构梁架的平屋,砖墙黑瓦顶,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主面积约一百八十平方;

两侧悬挂书法精品极多,是书香气重而府院味淡之筑。太师祠中供崔与之坐像,纱帽朝服,慈颜善目,作沉思状,凛凛然一身正气。八百年风雨过去了,人们仍追忆前贤,且作“岭南活佛,西蜀福星”供奉,行焚香敬祭之礼,他故乡的人们以增邑大地奉献过这么一位历史人物而自豪。

古祠前的那口宋井犹在,井口是圆形的,如普通缸口粗细,汪着水,清澈见底,蕴育灵气。相传崔母孕与之时,有文曲星下降崔屋,复有紫气如虹自井中升腾……又说掬井水洗脸,能使延年益寿,除病祛邪,心肺畅爽,神采飞扬……有多少历史名人为与之的风采及古井的神韵倾倒啊!湛若水、王守仁、陈子壮、陈恭尹、屈大均、管一清、陈澧、宋湘……

他们接踵而至,以崔丞相为楷模。那位状元出身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是拜谒过崔太师祠的,他辗转闽、粤、赣各地方,为抗元尽节,不死不止,深为崔与之的忠君思想和爱国情怀感动,睹太师祠而思菊坡及己身,欣然题下“菊坡翁盛德清风,跨映一代”的句子。赞誉与之。坐在井边石上,遥想到昔日风雅名士,圆桌方凳围坐井边,烹茶品饮,食物相佐,咏怀古的诗,品新鲜的茶,那口舌滋味必定不错。

崔与之的论说奏疏之文气壮神雄,但从一己之好出发,我还是喜诵他的词。《水调歌头·题剑阁》是我学过的词篇: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才九十五个字,作者的爱国情怀就表露无遗了。崔与之受命于危难之秋,以知成都府路安抚使的身份到四川,他强调同心体国,团结抗金,使四川的形势大有好转,他来到剑阁时,感慨万千,“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他强调呼吁“天道久应还”。老百姓应该过上正常生活,战死者应能在地下安息,一切都应回到“天道”上来,“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只有在烽火平息的夜晚,才能放心地做梦,才能“归梦到家山”。

多高的人格魅力,多高的艺术情怀,落地铿锵的词风,在宋词中该叹为稀有了。后人把崔与之评为“粤词之祖”,看来是有道理的。临去,我发现祠旁篱落间有几丛野菊开得正艳,在风中飘逸清香。“老圃秋容淡,寒花晚节香。”崔与之爱菊,尝于所居地遍种菊花,并以黄花自比。我向村民借来水桶,走近那口遗香的宋井,汲一桶清亮的水,不为烹茶酿酒,只浇溉这宅旁的新花,也算是我仰怀宋室丞相崔菊坡了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马上註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