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吃喝玩乐 查看内容

增城市11处红色革命遗址旅游简介

11-1-19 01:3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1193|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增城市山青水秀,人杰地灵,20世纪火红的抗日革命时代也曾留下增城人民奋血抗战可歌可泣的故事.增城市旅游局认真挖掘增城市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增城的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遗址旧迹,英雄故事,打造独具人文气息的红色之旅 ...

           增城市山青水秀,人杰地灵,20世纪火红的抗日革命时代也曾留下增城人民奋血抗战可歌可泣的故事.增城市旅游局认真挖掘增城市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增城的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遗址旧迹,英雄故事,打造独具人文气息的红色之旅……增城市红色旅游线路推介包括线路一:增城广场(接团)→荔城街马屋(粤湘赣边纵队增城大队部纪念馆)→正果镇白面石村(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华南抗日第一枪战场遗址)→午餐→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白水仙瀑景区→送团;线路二:增城广场(接团)→荔城街马屋(粤湘赣边纵队增城大队部纪念馆)→增江街(增城革命烈士纪念碑)→午餐→正果镇白面石村(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华南抗日第一枪战场遗址)→派潭镇小迳村(中共增城后方县委旧址)→派潭镇派潭村(十七烈士墓园)→送团.

 




正果镇白面石红色旅游区

    位于正果镇东部的白面石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现村内乱石坑,老虎石山一带存有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东纵北江机关遗址,华南抗日第一枪战场遗址,抗日将士纪念亭和烈士墓等,是难得的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旅游景区.白面石村,虽然只是一个只有200多居民的小村落,但据考证所知,华南抗日的第一枪就是在这里打响的,众多中华儿女在这里承担起民族存亡的重任,充当保家卫国的先锋.而这里的抗日指挥中心,就是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后当地政府把县委旧址进行重建,作为抗日事迹的纪念馆.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以告诫后人,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华南抗日第一枪战场遗址

    据考证,华南抗日第一枪是在正果白面石村打响的.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分三路进攻增城.19日,中国守军在增城,博罗交界的白面石村布防阻击,翌日即在该村的老虎石顶(山名)与日军鏖战一昼夜,国军阵亡130多人.目前,在往昔的华南抗日第一枪战场遗址上,当地政府修建了一座宏伟的抗日烈士纪念碑,四周修建浮雕,刻图并说明,重现当年的战争纪实,纪念碑四周建有小广场,用木棉树包围四周,刻一牌匾,简介英雄事迹.对百人墓重新修葺,绿化美化,四周种上杜鹃花,凤凰树,营造一片染红的主色彩和烈士洒血的全景.


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位于增城正果镇白面石村,一个建于半山腰的小院建筑,院内有东西两排,每排4间瓦房,院子四周有围墙.曾于1940年4月~1942年5月,作为增城,龙门,博罗三县中共县委所在地,主要领导增城,龙门,博罗等地党组织开展工作,为广东东江地区抗日斗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005年,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被定为增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宏扬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正果镇政府于2006年开始对该址进行修复,投入资金近50万元.修复工程以“建新如旧”原则进行,重建的“中心县委”完全尊重旧址的原貌,建筑风格仍按照以前的客家土楼四合院的样式,室内布局仿照旧址,甚至重建用的部分砖,木柱等材料都是旧址原来的,以尽最大限度使建成后的“中心县委”旧址保持原貌,以保证革命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中国共产党增城,龙门,博罗中心县委员会(简称“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是在抗日战争处于困难时期存在的党组织.1940年4月,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遵照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精神,在中共增城县委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对增城,龙门,博罗三个县的党组织实行统一领导,它领导增,龙,博三县的广大党员和人民跟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英勇的斗争.1942年5月,发生了中共粤北省委被破坏事件,广东省内各级党组织再度处于隐蔽活动阶段,按中共前东特委的指示,撤销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在它存在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对领导班子进行了两次调整,先后由郭大同,郑重,钟靖寰担任书记.1940年4月至1941年2月它归中共东江特委领导,1941年3月至1942年5月归中共前东特委领导.中心县委住地一直在白面石.它下辖中共增城沦工委,中共龙门工委,中共博罗县委和三个区委:中共正果区委,中共派潭区委,中共福和区委.

白面石抗日烈士纪念亭

       增城白面石抗日烈士纪念亭位于正果镇白面石村,白面石与乌头石交界处,该亭是爱国人士王雁门为纪念1938年10月国民革命军独立20旅二营官兵在抵抗日军侵略军第一阻击战中鏖战阵亡的官兵而倡建.1938年10月在白面石村的老虎石项,中国守军与日军鏖战一昼夜.是役为广州失陷前中国守军进行的最顽强的一场抵御战.战役结束后,当地爱国民主人士王雁门发动群众捐资,殓葬国军阵亡将士,并建“抗日烈士纪念亭”,亭内有王雁门的题词:“黄种图存,群英抗日;沙场战死,烈士留芳.”该亭建筑结构简朴,砖石木混合结构.建国后,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亭后方山上有抗日烈士墓,为一个百人大墓,安葬的是当年130多位抗日烈士的遗骨.

派潭镇小迳村


         派潭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到1993年止就有18条村被上级批准认定为革命老区村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小迳村.早在1937年9月,小迳村就成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自卫队,一边配合正规军对日作战,一边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小迳村还是东纵北撤复员人员自卫队驻地,东纵四支队基地及中共增城县委(1948年)的旧址,中共增城县地下交通联络总站,1948年县委带领军民进行“小迳反击战”的战场,1949年东江纵队第三支队二,六团增从边办事处旧址,在东江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小迳村革命根据地已被广州市委党史办和增城市委党史办确定为“党史教育基地”,派潭镇将在小迳村建设革命斗争史展览馆,张挂近百幅珍贵革命史料照片,再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历史.

           小迳村于民国26年(1937)9月间成立抗日自卫队,后改称增城县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第十一中队,有100余人.民国27年冬至民国28年冬,日军多次进犯派潭,正果地区,小径村自卫中队配合国民革命军在派潭湾吓交通要道担任警戒和维持当地治安任务.民国29年2月,该村建立中共支部,进一步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同年5~8月中共增城后方县委机关驻该村.民国34年8月日军投降后,东江纵队第四支队曾驻小径,中共小迳支部筹集粮草支持部队.是年冬,国民党当局“围剿”东纵四支队,小迳村东坑和大岭脚的民房大部分被烧毁.民国37年3月,中共增龙县委机关驻小迳,4月,县国民党当局派武装1000余人进村“围剿”,小迳民兵配合县委机关警卫排等进行抵抗,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民国38年8月,中共增城县委驻小迳,直到增城全境解放.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洇过正义之血;这里的每一块砖头都铭刻过不朽之诗;这里的每一株草木都疯长过野性的传奇.尚不知有多少忠骨埋在这苍翠的青山下啊!小迳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个当时仅有几百人的小山村,就有81人参加革命.这里曾经全民皆兵.1948年4月,国民党军队联合地方反动势力共三四千人,向派潭游击区发动空前残酷的“清剿”,游击队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这是一场典型的敌强我弱,以少胜多的战役.敌人冲进小迳村,全村村民奋起反抗,许多群众被国民党兵打死或打伤,财物被抢劫一空,还抢走耕牛100多头……

12下一页

路过
1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增城区|荔城街|增江街|朱村街|永宁街|荔湖街|宁西街|新塘镇|石滩镇|中新镇|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仙村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