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马来西亚华人潘玡列 回增城区朱村街丹邱村寻亲 圆了家族近百年的寻根梦

18-12-19 08:2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956| 评论: 0|来自: 增城乡情

摘要: 2018年11月4日,是70岁的马来西亚华人潘玡列一生中非常特别的日子,在广州市增城区侨联的帮助下,他终于寻找到了家乡的亲人,踏上故土祖居祠堂叩拜上香,圆了整个家族近100年的寻根梦。上香的那一刻,他激动得热泪盈 ...
2018年11月4日,是70岁的马来西亚华人潘玡列一生中非常特别的日子,在广州市增城区侨联的帮助下,他终于寻找到了家乡的亲人,踏上故土祖居祠堂叩拜上香,圆了整个家族近100年的寻根梦。上香的那一刻,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千言万语无法表达他内心复杂的心情。寻亲过程并不顺利。早在半年多前,增城侨联办公室收到来自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市的电话,《荔乡情》杂志的邮箱也收到这样的信息:

“本人潘勇霖,来自马来西亚华裔。在这里想替父亲潘玡列寻求协助去寻找在广州增城祖籍的消息和联络方式。曾祖父名为潘保,祖父名为潘荣。祖母为王新,曾外公是王荣,来自于冷水坑。祖父祖母于年轻的时候来到马来西亚谋生,现已往生。父亲从祖父那里得知他们来自于石壁岩。这里附上图片,圈者就是祖父。父亲会在2018年11月3日跟随朋友一同到广州。希望能回到乡下寻找先人的根源,以及跟那边的亲戚朋友们相认见面。也希望可以在潘家族谱上填上后人的资料,完成认祖归宗的心愿。”

马来西亚华人潘玡列 回增城区朱村街丹邱村寻亲 圆了家族近百年的寻根梦
(来自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市的潘玡列夫妇)


收到求助信息后,侨联主席张小强十分重视,安排联络部部长范伟粦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帮人寻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要看对方提供的信息有没有价值,另一方面要对增城的村居地名及姓氏分布有较深的研究,再有还要靠一点运气。因为寻根的人往往已隔了几代,留下的信息有限,很多地名已经改变。前年一对旅居北美的**兄弟通过省侨办转来寻根信息,要寻找祖籍增城湾角牛。

信息经过侨办、区志办、民政局,最后转到侨联《荔乡情》编辑部,恰好侨联有人知道朱村街横塱村有个湾角牛村,结果**兄弟如愿回到祖籍拜祖。而去年一位马来西亚的杨先生转来寻根要求,只提供了姓氏和祠堂号,这等于大海捞针,很遗憾至今没有眉目。此次潘勇霖先生提供的信息中,唯一可突破的方向是“石壁岩”这个名字,根据推理,最先寻找方向定在正果派潭

经过大量的询问和翻阅县志地名资料,发现正果镇麻冚村有个“石壁村”,但前去了解却不姓潘。所幸潘勇霖先生又提供了一条信息,说70年代曾与家乡亲人有来信,有个亲人在朱村供销社工作。侨联联络部部长范伟粦曾在朱村街驻村扶贫,对整个街的情况比较了解,于是迅速与街道办联系,要求查找姓潘的村。结果令人满意,丹邱村竹山社姓潘。

在村干部的陪同下,范部长直接去到村里核实,村中老人介绍族谱中确有潘保其人,盛传力气特别大。潘保过南洋后曾送一子潘水棉回来定居,潘水棉在村里有后代,其中有人做了银行副行长和民警,而“石壁岩”并不是村名,而是村后山溪中的一块大岩石。收到消息,身在马来西亚的潘家人当然高兴了。11月初,潘玡列夫妇急急踏上了回乡之路,先在荔城与部分亲人见面。

2018年11月4日上午,在范伟粦部长和朱村街侨办干部的陪同下,潘玡列夫妇与几个从马来西亚一同回来的朋友一起回到丹邱村。“丹邱”原来叫“丹优”,是一个很古老的名字。民间传说黄大仙的师傅葛洪大仙在罗浮山修炼多年未炼出仙药,于是担着在罗浮山采的草药来到朱村的白水山,在白水带瀑布上方寻得一个“红玉洞”,用白水山的云母石与罗浮山的草药烧煮提炼;

最终练出三粒仙丹,葛洪与夫人鲍姑各吃一粒,另一粒给了徒弟黄初平,结果三人都成了神仙。到了东晋后期,佛家弟子也看中这个地方,在葛大仙炼丹的附近建了“栖云寺”,香火日盛,香客们在山下驻扎,慢慢形成圩市,因为葛洪炼的“丹”优质,人们便叫这个圩为“丹优市”。“优”与“邱”白话同音,慢慢写成了“丹邱”。朱村街(镇)明清时叫云母都,也是因为葛洪用云母石炼丹的缘故,明清时“白水丹邱”是增城八景之首;

山上的栖云寺也出过影响后世的大事,一位原名廖弘法号叫半叶的和尚在梯田里培育出著名的丝苗米。竹山村的老人早早就在村委等候。潘玡列夫妇一下车,大伙便涌上去紧紧拉手,叙说旧事。稍事停留,大家在丹邱祠堂“游天府”前合影。游天府是增城一个名胜,不是某个姓氏的祠堂,是丹邱圩的商户集资兴建的,是丹邱村一个标志建筑。

最激动时刻要来了,潘玡列夫妇在众人的簇拥下经过弯曲的山路回到竹山村。此时,全村的男女都已在村口等候,敲锣打鼓,燃放的爆竹响遍整个山谷,烟雾腾腾。潘玡列被族人的热情深深感动,一路与亲人挥手握手,在爆竹浓浓的烟雾中踏入祠堂,在老人的指引下找到了祖先的神位,再在老人的指引下添上一炷香深深叩拜。

终于达成愿望了,可以想象潘玡列此刻的心情会是多么的激动。从他祖父潘保离开竹山村过南洋整整有近100年了,种种原因,今日才实现寻根梦。他父亲潘荣生了四男四女八兄妹,已发展到第五代近200人,可谓人丁兴旺,但总感觉到没有根。客家人是特别热情的。从祠堂出来,很多人都邀请潘玡列到家里坐坐,跟他讲述竹山村的历史。

老人告诉他,竹山村潘姓在300多年前从荔城街百花山庄路口的洋溪村迁来,1949年解放时全村人口只有70多人,现在有200多人。竹山村以前很闭塞,现在大路通行,环境特别好,村里家家都有很多荔枝树,竹山荔枝特别甜特别爽,卖的价钱要比增城其他地方的贵,老人们希望潘玡列明年荔枝成熟时带马来西亚的众多亲人回来吃荔枝。中午,潘玡列请村中长老在农庄吃饭。终于要分别了,与他们一一握手道别:“我会经常回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