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增城得道成正果,荔乡风韵显真诚

10-10-25 07:5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180| 评论: 0

摘要: 人修炼佛道而终成正果.所谓正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至清至纯至上的精神境界.公元1041年的增城县,在增江河上游一片橄榄树掩映着的一间泥砖屋里诞生了一个农家小子,小子自会行走即去放牛,八岁时行为便有些古怪,除了 ...
       人修炼佛道而终成正果.所谓正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至清至纯至上的精神境界.公元1041年的增城县,在增江河上游一片橄榄树掩映着的一间泥砖屋里诞生了一个农家小子,小子自会行走即去放牛,八岁时行为便有些古怪,除了满嘴荒唐言,还在许多乡村孩子面前做些神出鬼没的事情.后来附近的明山寺削发为僧,十六岁那年,疯疯癫癫的牛仔和尚坐在明山寺前的一块岩石之上死去成佛了,于是后人称其为牛仔佛,并盖了间庙,将其肉体真身供奉于庙内.后来庙被正式叫作正果寺,而寺的所在地则称为正果镇.
 

(增城市正果镇上远近驰名的正果寺)
 
        一个虚构的佛家境界化作了一个地方的真实名字,让这地方的山山水水笼罩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最兴盛时,周围几里内竟有了三座寺庙:正果寺,明山寺,皆山寺(正因寺).晨钟暮鼓,每天在这山区小镇上空飘飘绕绕,显得格外肃穆宁谧:日落霞飞,化缘的和尚归来,阡陌小路走着一队队身披黄袍的和尚,木鱼敲得笃笃响,像啄木鸟的劳作,时光便徉在一片祥和昇平的景象之中.其实这地方冠以正果美名之前已是一个人间的仙境;
 
        南昆山脉和罗浮山脉像两道绿色屏障,增江河从遥远的新丰七星岭出发,穿越了崇山峻岭,莽莽森林,以及两岸肥沃的冲积小平原,浩浩荡荡,奔向东江,再汇入珠江口.公元前111年,汉帝平定南越国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未开发的荒蛮之地,居住于山野之间的大概都是些土著人或瑤族或畲族之类的少数民族.以后随着南粤与中原之间政治,文化,经济的沟通和发展,无数的大大小小木船,扬起风帆,将山区丰富的物产运往下游各处市镇.那时大自然因资源丰富而慷慨奉献,那时人类因人口稀少和生产力低级而向大自然索取甚少.因此这一带山区仍似深居待嫁的农家少女美丽而纯真.
 
         在龙门永汉一条支流汇入增江河的交汇处,地名叫作二龙争珠,背靠一座小山,前面一块河谷平原,是南北交通咽喉之地.汉初这里就形成了货物集散的格局.因此,大约在汉朝建安六年(201)析番禺部份地域置增城县(包括现今龙门县及从化部份地方)时,县城则设在二龙争珠.当时增江和东江的下游三角洲地区还是一片荒芜,真正的开发是在宋朝汉人从中原南迁以后的事.因此二龙争珠成了屈指可数的商品集散地,也顺其自然地成了新置增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从正果溯河而上数里找到这个叫作二龙争珠的小小半岛时,荒草稀疏之中,连残墙断壁也看不到,惟见袒露的黄土,以及通向当时码头的斜坡几块石阶碎片.
 
         很难想像当年这里作为一县之城的繁华景象:喧闹的街市,滔滔的江水,木船云集的码头以及它周围树木葱茏的群山.从201年至宋初(大约984年左右)县城南迁东街,近千年的老县城竟然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多少文字资料,只从一本《宋书》和一本增城旧县志上寻得寥寥几句关于南朝宋(420——4790自称是“街人”周灵甫的故事:善武艺,慷慨知大义,家家以财称,官至督护,将军,拥有家兵部曲一万余人.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山区小县城,一个人拥有万多家兵是何等的气势!但是,近千年的二龙争珠街县城历史只记下了一个有钱有势者的名字,却也真令人扼腕叹息!
 
        宋朝之后,陆陆续续有汉人迁往增江上游两岸,并且各自建立了村庄.如北宋的戴岭,龙潭埔;南宋的龚迳,鸦岗,到蔚,圭湖,番丰;元朝的池田,田背,黄塘,花园,马料;明代的兰溪,元头刘,何屋,西湖滩,浪拔新田围;清代的竹林村,珍珠窿,石子埔,刁韩村……一千多年,增江河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以她丰盛的奶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以及一个又一个村庄的成长,繁衍.远方迁徒而来,扎根在这美丽的荒凉之地,经过几代人的挣扎和努力,繁衍成以姓氏为标记的村落群体,而且形成自己的语音,习俗等文化形态.元,明以前迁来的都是本地文化,清代以后迁来的大都是客家文化.其实两者皆源于中原文化,区别只在于时代的远近文化积淀的厚薄和变异而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