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上午,增城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广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虎到会宣布省委和广州市委关于增城市领导调整的决定:徐志彪同志不再担任增城市委书记,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广州市副市长曹鉴燎任增城市委书记,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虎代表广州市委讲话,并对增城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要求。 刚刚卸任的徐志彪深情地说,“参加工作41年,经历了不少岗位,在广州尤其是增城工作这段经历,是我41年来,最直接、最实际、最能为群众办实事,也是最能为地方贡献个人智慧和力量的一段时间。”在大会上,曹鉴燎说,“今天开始我就是一个增城人了。”他表示,“来增城工作是一种荣幸,是一种幸福,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 曹鉴燎简介 曹鉴燎,男,1955年11月生,广东广州人,汉族,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研究生(暨南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法学博士,经济师。现任广州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分管旅游、人口计生、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经济协作、侨务工作;、工商联工作。其主要履历如下: 1974年7月至1975年7月任广州市郊区人和公社政治处干事、路线教育工作组副组长、组长; 1975年7月至1976年11月任广州市郊区人和公社畜牧场党支部副书记; 1976年11月至1981年1月任广州市郊区人和公社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工交办副主任(其间:1978年7月至9月在广州市农业财贸干部学校学习;1979年10月至12月在广州市农校学习); 1981年1月至1985年8月任广州市郊区政府办公室综合科干部、副科长(其间:1982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广州市委党校理论培训大专班脱产学习); 1985年8月至1985年11月任广州市天河区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办公室干部; 1985年11月至1987年1月任广州市天河区沙河区公所党委代书记、书记; 1987年1月至1990年9月任广州市天河区沙河镇党委书记; 1990年9月至1995年5月任广州市天河区沙河镇党委书记、镇长(其间:1992年9月至10月在美国圣玛利学院工商管理培训班学习;1993年7月评定为经济师); 1995年5月至1996年4月任广州市天河区委常委兼沙河镇党委书记、镇长; 1996年4月至1998年3月任广州市天河区委常委、天河区政府副区长(其间:1996年9月至1997年1月在广东省委党校中青年党政干部培训班学习;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在广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学专业学习); 1998年3月至1998年8月任广州市天河区委副书记、天河区政府区长; 1998年8月至2002年12月任广州市天河区委书记(其间: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在暨南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2年12月至2006年9月任广州市海珠区委书记;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任中共广州市委副秘书长; 2007年1月至2007年7月任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2007年7月至2007年9月任广州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2007年9月至今任广州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1年12月31日任广州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兼任增城市委书记,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主要政绩为打造“绿色天河”和“五彩海珠” 据了解,在担任天河区区长、区委书记期间,曹鉴燎提出了打造“天河绿色生态走廊”的战略,他于1997年提出“环境就是生产力”,1998年起开始致力倡导“绿色文化战略”,2000年又确立了建设“三个富有”的文明生态区的定位。曹鉴燎在2000年接受媒体专访时曾将“我们渴望中‘天人合一’的和谐家园梦”,作为天河区可持续发展定位,并把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概括为三句话:科技兴区、教育强区、环境建区。 担任海珠区委书记期间,曹鉴燎提出了“五彩海珠”的发展思路,即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建造学习海珠、文化海珠、科技海珠、生态海珠和商务海珠。接受广东媒体采访时他曾提出了“经济要不断发展,生态自然的东西是恒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取代的”的观点,并提出了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生态海珠的目标。按照该目标,海珠区打造了以“江、涌、林、园”为特色的生态系统、以岭南风情与滨水城区为亮点的景观系统。 记者印象:作风果敢视野开阔 因工作关系,曹鉴燎任海珠区区委书记期间,记者曾多次参与其主持的会议及活动。印象中,他的工作作风果敢、眼界比较开阔、对干部要求很严格。曾在一次关于落实林树森书记的调研讲话精神的全体干部大会上,曹鉴燎对部分干部不良的工作作风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原话记得不是很准确了,大概意思是:我们中间有少数干部开会的时候一言不发,一打开他的车后尾厢里面是一箱箱的红酒。 在主政海珠区期间,曹鉴燎在提升海珠区的竞争力以及进行市容以及环境的改造方面也充分显现了他的个人特点。他自己多次下到基层视察和调研,极力反对到处都搞大排档等低档次的经济体,提倡多层次多元化,提升全区的经济竞争力,同时要把周边的环境整治好。在这个过程中,他每年都派干部到欧洲参观学习,开阔大家的眼界,回来后要求手下干部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开展工作。“你看看看人家欧洲的环境搞得多好,我叫你们出去为的就是让你们看看人家是怎么搞好环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