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下几组可以进行量化的数据,反映了增城市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增城电大)10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学生人数从500多名增加到6000多名,增加了10多倍;教职工从20多人增加到200多人,增加了10倍;校园面积从6亩发展到近300亩,增加了40多倍;办学规模从简单化发展到开设中专、大专层次8个专业、本科层次10个专业的学历教育及各类培训教育,形成了多功能、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 这个巨大变化与一个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密不可分,他就是增城市第六和第八届政协委员、增城市电大校长卢树基。卢树基是在1998年11月走马上任增城电大校长的。10年来他抢抓了三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践行着科学发展观,使增城电大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实现了新的跨越,迈上了新的台阶。 2000年,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开展,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关系到电大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他召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科学决策,作出了牢牢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坚持立足增城,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的决定。 在增城市委、增城市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学校根据增城市人才结构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先后开办了中专、大专层次8个专业、本科层次10个专业的学历教育及各类培训教育,形成了多功能、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到2002年,学生人数从3年前的500多人迅速发展到6000多人,中央电大在对这一试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时,增城电大被评为“良好”等次。 2002年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后,卢校长又一次敏锐地意识到,提升增城电大办学内涵的春天来临了。在反复研读国务院这一重大决定后,他组织全校中层干部进行多次科学论证,决定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扩大中职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并在2003年增城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搬进原增城市师范学校后,将其更名为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注:增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增城市教师进修学校属于三块牌子一套人马),顺势抓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当年的招生人数就翻了一番。 如今,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生由更名前的200多人增加到了2500多人。2004年,增城市委、增城市政府作出了创建教育强市的战略决策,并决定以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大手笔地兴建近600亩的增城市职业教育园区,有效整合全市中、高等教育资源,实现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卢树基再次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增城电大实现更上一层楼的大好良机。他发动全校教职工积极配合和全力支持创办增城市职业教育园区的各项工作。 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据增城市创强办工作人员介绍,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都能在增城电大新校区的建设工地上见到卢校长忙碌的身影。根据增城市政府决定,原增城师范学校、原增城教师进修学校并入到增城电大。增城电大校区由1个发展到3个,校园面积由6亩扩大到60亩,教职工人数由34人增加到88人,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自2004年以来,增城市政府累计投入1亿多元,在增城市职业教育园区为增城电大新校区先后建造了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师生食堂、行政办公楼、教学实训楼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增城电大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进驻新校区后,卢校长认真谋划未来,并于2007年主持制定了《增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增城市教师进修学校五年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提出: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增城电大建成广州电大一流分校,将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建成省级重点中职学校,为增城市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0年来,增城电大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0640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374人,专科毕业生6322人,中专毕业生1944人,非学历培训27000人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获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教育部专家组曾评价说:增城电大办学立意高,目标明,路子清,步子实,非常难得。增城市委、增城市政府的有关领导也评价增城电大越办越好。 今日的增城电大已发展到有3个校区:凤凰山校区、进修学校校区和增城市职业教育园区新校区。其中新校区建有18000平方米可供6000多人上课的教学大楼,20000平方米的三幢七层可安排4000学生寄宿的学生公寓,7600平方米的可容纳4000多名师生同时就餐的一幢三层楼食堂。在校生现有5622人,其中开放教育(业余)大专、本科生2734人,全日制大、中专生2888人;在编教职员工145人,退休教职员工61人,聘用管理人员25人,兼职教师35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