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的凤凰涅槃

12-1-2 16:4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818| 评论: 0|原作者: 湛汝松

摘要: 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是全国闻名的牛仔服装村。大敦村是我熟悉而又向往的地方。我熟悉大敦,是因为我曾在大敦驻队,那里又有我很多亲戚。我向往大敦,是因为大敦人团结务实,敢为人先,用勤劳的双手和把握机遇的智慧, ...

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是全国闻名的牛仔服装村。大敦村是我熟悉而又向往的地方。我熟悉大敦,是因为我曾在大敦驻队,那里又有我很多亲戚。我向往大敦,是因为大敦人团结务实,敢为人先,用勤劳的双手和把握机遇的智慧,教古老的村庄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2009年春天,听说大敦公园的建设已现雏形;水泥机耕路已全部铺好,河边石堤工程也全线开工。于是,我便约上几个朋友,前往大敦参观。?


大敦村党支部书记吴权深约好在大敦公园等候我们。大敦公园在村后的石头山象颈岭上,占地500多亩。2007年秋天,党支部为了改善村民和外来工的生活环境,决定车泥上山,修建大敦公园。我们沿着新修的水泥路一直往上走,只见运泥上山栽下的树木已一派葱绿;姹紫嫣红的花圃,千姿百态的古木,已为古老的石头山披上亮丽的新装。我们绕过“成龙阁”,走过“万寿亭”,来到“思源廊”与党支书吴权深相遇。

“思源廊”红柱绿瓦,古色古香,但却迂迥曲折。我站在“思源廊”前凝思;吴权深看出我的疑惑,便告诉我,“思源廊”曲折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村民思忆大敦艰难曲折的发展变化历程。好一个象征大敦艰难曲折的发展变化历程的“思源廊”。身在廊中,大敦村的历史便在我脑海中一页一页地翻动:?

大敦古称“龙田”,开村于唐末五代十国南汉大宝二年(公元959年),是增城有史记载开村最早的村庄之一。一千年以前,当南粤大地被人们称作“南蛮之地”时,东江口上传说中的“龙王天井”来了一个从番禺永泰划着渔船来的人。他在象颈岭下修建了房屋,在东江岸边开垦了农田。这个人就是龙溪福地北祠的始祖卢一先;象颈岭下东江北岸的土地就是“龙田”。?

165年之后的北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进士出身的广东按察使司卢永昌,目睹北宋末期的动乱,也从南京幽州带着家人途经南雄珠玑巷来到河涌纵横的龙田南边定居。这个卢永昌就是龙田南祠的始祖。一先一后的两个卢姓人,就这样在象颈岭下的龙田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古老的象颈岭,见证着一代一代的卢姓人,与后来移居到岗贝坊的黎姓人、前海坊的区姓人和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姓氏的人一起,和睦相处于东江岸边这片福地,同舟共济建设自己的家园。?

花开花落,潮涨潮退,从江西崇山竣岭里奔流而来的东江水时而温柔,时而暴躁。温柔时像个贤淑的妇女,帮助大敦人灌溉水稻、甘蔗、香蕉;暴躁时像头凶残的野马,一夜间淹没千百亩庄稼,摧毁千百间房屋。风调雨顺养育出大敦人勤劳淳朴的性格;天灾水患锤炼出大敦人顽强拚搏的精神。“大敦是个大水氹,十年早造九年浸。放下禾镰无米煮,一条竹杠把工寻。”这首民谣,是大敦村民解放前生活的生动写照。自然灾害虽然威胁着大敦人的生活,但人为的灾难更使大敦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不会忘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失收,村民生活艰难,劫匪盗贼四起。匪盗在大敦村东江水域竟私设七个关卡,强收过往船艇保护费,大敦曾被人称作东江河上鬼门关。正是“过了一关又一关,英雄难过鬼门关,船过停航收咸水,艇过落湾没命还。”?

解放后,大敦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谁料1959年6月17日,东江洪水暴涨,大敦一瞬间成了水的街,水的巷,成一片汪洋泽国。所有庄稼全淹没了,767间房屋倒塌了,全村人都要转移到别处避灾。然而,灾难压不倒勤劳坚韧的大敦人。他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不但在灾难中同舟共济,奋力抗洪而没有一个人伤亡;而且在灾后齐心合力,在吃南瓜、番薯的艰难日子里,用半年时间就重建了家园,出现了“灾痕不见见新村”的奇迹。?

水灾,让大敦人付出了沉重的物质代价;但水灾,却使大敦人增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不会忘记,灾后的大敦人疏河通道,裁弯取直,修筑堤坝,兴建排溉站,并在兴修水利,修筑堤坝的过程中造出500多亩良田,创造了水稻、香蕉、甘蔗齐丰收的奇迹。接着,大敦人又充分利用资源,办砖厂、糖厂、纸厂,开辟了工副业致富的新途径。

大敦出产的香蕉、蔗糖、红砖在珠三角享有盛名。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封建社会农耕时代的“龙王天井”,终于成了广东省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带领大敦人大干农业的党支部书记黎会田也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更不会忘记,改革开放春风给大敦播下牛仔服装的种子。这颗种子,使大敦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1982年8月,大敦人敢为人先,办起了增城第一间村办“三来一补”牛仔服装厂。上世纪90年代,大敦人纷纷放下犁耙戽斗,加入这个行列。民营牛仔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村中涌现。1994年,大敦成了广州市乡镇企业创亿元村。于是,全国四面八方的人纷纷到村内当工人,办工厂,大敦人海纳百川,与他们一起共同发展。昔日到了港澳、海外的同胞,不少也回到家乡,与乡亲一道团结携手,致富创业。

3397430819088830 -->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