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市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优良传统

12-3-22 02:3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3560| 评论: 0|原作者: 王李英

摘要: 广东省增城市地处广州东部,建县于公元140年前,据著名地理学家曾眧旋教授《增江三角洲历史地貌研究》一文所载(见《增城县志》附录),增城的古村庄在隋代有大敦、岗背(贝)、红花地;主要村落大多在宋元立村。按现 ...
广东省增城市地处广州东部,建县于公元140年前,据著名地理学家曾眧旋教授《增江三角洲历史地貌研究》一文所载(见《增城县志》附录),增城的古村庄在隋代有大敦、岗背(贝)、红花地;主要村落大多在宋元立村。按现存族谱记载,在宋元立村的绝大数是广府人,最早进入增城的是单道开家族,于唐咸通年间(873)到石滩岗贝村开居。其次是卢一先家族,于南汉大宝年间(959)从番禺永泰乡到新塘大敦开居。广府人先到增城开居,被称为本地人(学术界称为广府人);

客家人后到,被称为“客民”、“客户”、客家人。增城是广府人、客家人与畲族同胞共处的一个社区。据2000年人口普查全市人口822873人,广府人占60%弱,客家人占40%强。畲族有396人。从历史进程与人口比例看,广府文化是占优势的主流文化。但这里有数百年广府与客家和谐相处的历史,还有四百多年畲汉情深的史话,正引起专家们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濒海客家的典型,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下面试对增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优良传统作一番考察。请方家指正。

一、广府与客家血脉相通、文化习俗相融的传统

最早记载客家人进入增城开居的古籍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增城县志》,其卷一《舆地》记载,庆福都“径下,今英德人居;百花林,今英德人居”;“金牛都“新围,英德人筑而居之”:合兰上都“钟冈,有英宁人插居”。这里提到的英德人、英宁人(英德长宁人)就是客家人。乾隆十九年(1754)《增城县志》卷三《品族.客民》载:“自明季兵荒迭起,民田多弃而不耕。---康熙初,伏莽渐消,爰谋生聚,时则有英德、长宁人来佃于增。村落之残破者,葺而居之。未几,永安、龙川等县人亦悄悄至。当清丈时,山税之占业浸广,益引嘉应州属县人杂耕其间。而杨梅、绥福、金牛三都尤多。”

《区宇.里廛》记载客户居住的村庄遍布全县9个都49个村庄,其中粤客杂居村有金牛都马料,云母都乌峒沙厂,绥福都白木、古朗4个村庄。嘉庆二十五年(1820)《增城县志》所记载的客家村庄遍布全县9个都86个村庄,其中注明“客民杂处”的村庄有金牛都大步口、流杯、勒竹、马料4村(1)。据族谱记载,北宋之前进入增城的只有客家先民古全望家族,明代迁入的也是少数,绝大多数是康熙至乾隆年间迁入的(3)。

由上述记载可知,客家人最初进入增城开居时,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村落之残破者葺而居之;二是“杂处”在本地村;三是另辟村场,“筑而居之”。据增城方志办公室1991年的调查统计,全县398个行政村当中,纯粤语村134个,纯客家村90个.粤客杂居村74个。数百年来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和谐相处的突出表现是:

同祖共村共祠,按兄弟称呼如中新镇五联行政村高车自然村本地赵与客家赵。全村600多人,客家人占三分之一。客家“炳先赵宗祠”坐东向西,另一分祠坐西向东;本地“登云赵宗祠”向北。据老人回忆,两祠建筑时间相同,约有300年历史。本地赵由中新荷佛岭迁来,客家赵由紫金迁来。相传本地赵十一世祖赵登云到紫金请风水先生(一说到广州考试)认识了客家堪舆师赵炳先,按族谱追溯到赵匡胤时代本是兄弟,炳先属二房(一说二派),登云属三房(三派)。

两人随即到高车建祠开居,数百年来以兄弟相称呼。又如正果岳村旧刘村,本是广府人石滩麻车刘姓于明万历年间迁来此地开居,咸丰二年(1852)村场被洪水淹毁,特请有兄弟关系而又有财力有威望的正果灯芯冚刘瑞堂来重建村场,咸丰三年建成之后,分一半给本地人居住,并用抽签方式决定所占向置。本地客家刘姓同在一个祠堂的同一神主牌前祭祖,至今,村内刘姓以至麻车与灯芯冚刘姓均按兄弟相称呼。

资源共享,亲如兄弟如中新合益行政村,有17个自然村,2100人,有魏、郑、曾、伍、袁、朱、莫、李、林九姓,其中莫、李两姓是广府人,莫、李两姓先到此地开居,李姓田地多,管不过来,便把邻近郑姓客家人请来管山,在当地传为美谈,说“郑姓连尿缸都放在李姓一边”。随后,客家人陆续在周边开发,占了优势,一直和睦相处,互通婚姻,连争田水的事都少见。荔城街棠村广府王姓有2000多人,离该村西边一公里多的鹤冚有个客家村,500多人,田地较少。上世纪60年代,鹤冚划入棠村大队,棠村无尝划给鹤冚几百亩山地。后来,鹤冚划入另一大队,山地仍给鹤冚,一直保持密切关系。

血脉相通,宗亲相待有族谱可查,广府与客家有血缘关系的不少。如中新镇田美广府黄姓开居祖黄日新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从嘉应州迁至田美开居,与新塘镇荔枝园客家黄姓开居祖黄相弻同宗同源,原是客家人。但田美黄姓七代单传,到第八代没有男丁,只好到广州郊区抱一广府男孩来抚养,长大后娶一广府女子成家,从此成为广府人,至今,田美的鱼塘仍是半月形鱼塘,田美黄姓和荔枝园黄姓视为宗亲。

新塘宁西百湖庄客家罗姓与派潭莲塘径广府罗姓上溯40多代,至21世祖是同宗。小楼腊圃村广府赖姓开居祖赖天齐与河源市一客家村落的开居祖赖天与本是亲兄弟,这个客家村明朝时有一位进士赖鹏清曾专程到腊圃祭祖并留下诗句,至今记载在腊圃的赖氏族谱之中。该村香火厅前的大鱼塘也是半月形的。正果合水店黄沙凼客家黎姓是明正德年间(1510年后)从荔城夏街广府黎姓迁出开居的。这些同宗同源关系,使广府人与客家人之间多了几分亲切感,素以兄弟宗亲相待。

荔城棠村广府王姓素来把正果客家王姓看作宗亲,相传他们的远祖与客家王姓是兄弟,干部、老人都毫不讳言地说:“我们原来是客家人。”春节期间,棠村麒麟队每隔三几年都要到正果王姓客家村拜年。棠村有喜庆活动,正果王姓客家村也前来祝贺。信仰相通,习俗相融追根溯源,广府人、客家人都来自中原,承传的都是中华文化,当然也有各自的特色。客家人入增后,‘入乡随俗。“不少习俗也跟随广府人,因此,在信仰习俗方面有许多相通相融之处,如信仰何仙姑、牛仔佛(正果佛爷)、观音菩萨、洪圣王(全称为南海广利洪圣王)等。

岁时节日基本是相同的,春节期间“灯庆”(客家称“吊灯”)、烧炮头(一说抢炮头)、烧烟花等,广府与客家是大致相同的,广府村更为隆重,时间不尽相同。畲族村年初一“烧顿”与抢炮头类似,只不过规模小一点,他们不不采取“抢”的方式,而是用尺子量,看离谁的面前最近,或许是为避免争执。客家村落在旧社会都有打醮消灾的活动,广府小楼腊圃村、正果到蔚也有打醮活动。

有的村落则是广府村与客家村联合打醮,如荔城街棠厦村打醮有小约与大约之分,小约叫荔枝约,范围是棠厦村的几个自然村,纯客家,五年一个醮期;大约叫十八约,包括棠厦、庆东、木潭、龙角四个大村,十多个自然村,大部分是客家人,也有广府人,二十年一个醮期,规模、声势大得多,形式基本相同。观音诞、何仙姑诞、浴佛节、宾佛节等神诞,在广府村更为隆重,但客家村也有人尊奉,仅是从简而已。 3426389594353712 -->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