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市朱村街的白水山与栖云寺

2012-4-14 17:0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585| 评论: 1

摘要: 栖云寺位于增城市朱村街白水山上,始建于隋朝汤帝指定的高僧栖云和尚所建,故叫栖云寺。栖云寺的庙体群山环抱,几座小山犹像几朵莲花座似的烘托庙体,风景秀丽,环境清幽。栖云寺坐北朝南,柱梁结构,为三进三格局。 ...

栖云寺位于增城市朱村街白水山上,始建于隋朝汤帝指定的高僧栖云和尚所建,故叫栖云寺。栖云寺的庙体群山环抱,几座小山犹像几朵莲花座似的烘托庙体,风景秀丽,环境清幽。栖云寺坐北朝南,柱梁结构,为三进三格局。宋代易名为栖云庵,栖云寺在解放后“破四旧”被毁,但遗迹尚存,栖云寺遗址有众多古树名木,如几百年树龄的榕树、龙眼树、杨梅树等,有千年古井,此外还有僧侣舍和打谷场等遗迹。据资料记载,栖云寺鼎盛时有僧侣一百多人,是岭南颇有影响力的寺庙。

新编的《增城县志》,县名的由来,载《元和郡县志》云:“增城县……昆仓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明嘉靖《增城县志》载:“或以楚问增城九重。故名”(《楚问》即《楚辞·天问》内载: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又《淮南子》云:“昆仓山上有增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树在其西。”《后汉书·张衡传·思玄赋》(约公元136年)云:“登阆风之增城兮,树不死为床”。增城之名,自战国至后汉已很流行。



屈原《离骚》(公元前278年)“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焉”。查阅唐至清的旧志均有突出记载,增城县得名与白水山有关。栖云寺座落在白水山上,白水山是岭南名山,是古代增城八景之一,从唐代起历代志书均有突出记载,清代吴应新的《栖云庵记》中写到:“县治之西三十里许有白水山邑志所称八景此最胜也”。

白水山,原名泉山,位于朱村街丹邱村,山为罗浮山余脉,是增城大鹧鸪山脉的其中一个山峰,高462.3米,山势陡峭,风景优美,因山上有一飞泉而得名。泉水在山间曲折迂回,聚汇于主峰南麓,形成一泓平湖,湖水外溢,从山腹的峭壁悬岸飞泻而下,白练悬空,气势磅礴,远眺就如绿色帷幕上挂着一条白色绸带,故名“白水带”,白水山因而得名。白水山栖云寺之美不仅在于白水山的山水风光之美,还在于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于栖云寺拥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白水山栖云寺的文化底蕴

因白水山栖云寺吸引了众多的名人墨客,留下了很多诗词书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清代吴应新的《栖云庵记》、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游白水山佛迹岩记》、南宋右承相崔与之的《题郑山人郊居》等名篇。明代三部尚书湛若水、礼部尚书霍韬等人亦曾登游白水山,并留有诗篇。苏东坡被贬惠州时,曾多次游白水山,并在栖云寺旁的聚仙石(传说古代有众多仙人来此相聚,此石可坐数十人)上挥笔题字“聚仙石”。明末清初知名佛学大师琛度能诗、工书、善画,时人称为三绝。

他的书法近似苏东坡、文徵明风格,诗则“清削幽异”,著有《素庵诗钞》,以白水山为题材画作《松色山光图》、《山水长卷》等。罗浮山开山之祖、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的仙偈“行人拈碧溜,溜上驾蜃楼。玉汞熙金鼎,石流水不流。”佐证了白水山的山水胜景及其神秘的神话传说。据志书记载,在栖云寺旁有一座以文院,是古代著名的书院,湛若水和觉浪道盛长老曾在此研学,其中觉长老在此传经过程中教出高徒琛度大师。

白水山和栖云寺的宗教渊源

t白水山乃何仙姑成仙之地。据志书记载,白水山旁有一云母山,云母石可作药用,相传是炼丹的绝佳材料,古代朱村称云母都。葛洪云游白水山时,见到云母石和泉山,便在此炼丹,并留下诗句。清乾隆期间邑令管一清在《咏白水山》有道:“冰胎雪骨烟雾姿,偷食云母神工施”的诗句,意指增城人何素女,取食葛洪炼丹的云母片粉而升仙。《何仙姑祠》有云:“不隔尘埃咫尺间,谁知城市有仙山。化成云母长生药,驻得仙姑不老颜”。

可以说,古人把白水山看成为城市里的仙山。唐开耀年间,何素女受罗浮道士蔡太乙托梦,于云母岗炼丹并留下《炼丹诗》:“凤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雪芽。笑杀狂游勾漏令,却从何处觅丹砂。”这首诗也是八仙之一何仙姑仅留世间三首诗之一。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在《王昌龄集》里有“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经明人屈大均验证词句是写何仙姑炼云母丹。在唐代由于何仙姑成仙之典故,白水山已经不是等闲之山,在唐代的名人心中,白水山已经升华备极了。

t南宗五祖留有足迹。宋代南宗五祖白玉蟾,原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宋代名人。白玉蟾后遇博罗泥丸真人陈楠(南宗四祖),随入罗浮山学道,尽得其传,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被征召至阙,对御称旨,命馆太乙官,封为紫清时道真人。卒后,被尊称南宗五祖。据志书记载,南宗五祖白玉蟾,曾一心专研何仙姑的云母丹,栖居于白水山云母岗小桥边岩石下的小红玉洞,在此炼丹传道,并留诗“阆苑无踪迹,唐诗有姓名。不知红玉洞,千古夜猿声”。栖云寺亦因此改为栖云庵。

t琛度大师在此修炼。琛度,字孟容,名镜,原为佛山赖氏子,常读书于白云山栖云寺,故号“白水山人”,并修炼佛经,成为明末清初知名佛学大师。

t张佛清到此一游。据志书记载道家第三代弟子张佛清来游白水磜(白水山别名),后建啸霞寺,寺址在小磜坡,上有石林,枫树林、松林,下有仙鹤潭,寺中多佛像。

 已同步至 lujunfei的微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苹果视频转换器 2012-4-14 18:03
这地方要收费的不?

查看全部评论(1)

  • 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民经历代风雨沧桑 世代
  • 增城区瓜岭村有三宝:明清的古村落 广州唯一
  • 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湖塘埔 欣赏山野美景中
  •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的古祠堂和碉楼
  • 广州市增城区推动“区政合一”试点工作出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