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七名疑犯均不是在制毒窝点抓到的,而这伙疑犯反侦查、反审讯能力也较强,审讯了十几天没有结果。吴海威干脆就不开口,无论怎样讯问,他就是不说话;陈桂成开始交代了一些无关痛痒、鸡毛蒜皮的事,第二天再审,又连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他都要翻供,说是公安人员“逼”出来的,并扬言“不见律师前,我不回答任何问题”。由于掌握的证据尚不足,如此拖下去,要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间内对7名疑犯执行逮捕有一定困难。 换句话说,在法定时间不能执行逮捕,只能将疑犯释放。怎么办?这时广州市公安局主管刑侦的黄副局长作了专门指示:“将‘12·02’专案交由广州市公安局预审监管处审理,在法定时间内,一定要攻克此案。”接案后,预审监管处领导非常重视,方处长和解副处长等处领导连夜研究,成立了以预审四科为主的“12·02”专案组,指定黄副科长接手负责此案。 一个由四科14名预审员参战的专案组成立了。黄副科长随即部署工作,要求参战的预审员全面阅读该案的卷宗,尽快熟悉案情,并分别对七名疑犯进行摸底讯问。预审专案组召开了几次专门会议,集思广益,明确作战方案。最后经讨论,黄副科长决定重新组织一路人马补充侦查。12月19日,专案组成员会同增城市仙村公安分局对仙村镇光华水泥厂“冰”毒加工窝点搜查时,又搜获“冰”毒130.1千克,为下一步审讯提供了更有利的证据。同时,预审员不断根据新的取证,及时调整审讯方法。 参战的预审员分别谈了对七名疑犯的“感觉”后,经仔细分析,选择了反复翻供、声称不见律师拒绝回答问题、甚至扬言绝食的陈桂成为此案的突破口。“只要啃掉这根骨头,案情就会变得清晰。”黄副科长很有信心地说。预审,是和疑犯斗智。经过分析,预审员认为,陈桂成看起来顽固不化,但其强硬的背后,其实是心虚、软弱、害怕,他拒绝交待是怕自己说“漏”了嘴,怕受到法律的严惩。根据这一心理,预审员对陈桂成展开了强大的心理攻势。 “你在团伙中所处的地位你自己清楚,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坦白交待才是你的唯一出路……”经过四天集中精力突审,陈桂成终于低头认罪,交代自1993年以来,他开始伙同多名同党及来自香港的一对夫妇制贩“冰”毒的事实,并供出了一些线索。突审陈桂成的成功,为审讯吴海威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吴海威是七人中的制“冰”毒师傅,是“12·02”制贩毒团伙的幕后指挥之一,操纵着增城制贩毒活动的运作。 由于毒枭深知制毒、贩毒罪重,所以毒品交易都是单线联系,且相互之间不留地址,联系主要用传呼机和移动电话。而且毒贩大都使用假名、化名,如不能审破吴海威,整个案件将无法进行下去。曾是仙村镇某村副村长的吴海威,在广州市第一看守所里气焰十分嚣张,根本不把预审员放在眼里,一问三不知,拒绝回答任何问题。 预审员经过细心观察,发现吴海威是个贪图享受的人,不能吃苦,贪生怕死,对预审员讲的坦白从宽的案例听得非常认真。针对这一情况,预审员对吴海威采取了心理攻势:“认定犯罪靠的是事实,让你坦白,是给你机会。拒不承认罪行,并不能影响证据的存在、罪行的认定。”吴海威心虚了,开始采用以守为攻的伎俩:“既然你们都清楚了,你们说吧,如果说对了,我就承认。”狡猾的吴海威,仍不愿主动交待自己的问题。 预审员紧紧依靠政策法律,适时、适量运用掌握的证据,经过五天艰苦审讯,终于突破了吴海威的心理防线。他交代了从1992年以来参与、组织、指挥制贩“冰”毒的事实。参与制贩“冰”毒的香港夫妇在深圳落网。团伙主要分子“蕃薯昌”在广州芳村被顺藤挖出。制造“冰”毒时的烟雾将窝点附近的大片草丛薰死。收缴的毒品放在房子里,墙壁就发黄、变红,墙纸脱落…… 随着预审工作的顺利进展,专案组对已被依法逮捕的七名疑犯交代的案情进行分析,认为该制贩毒集团的主要分子仍在逍遥法外。已掌握的线索显示,一个化名叫“蕃薯昌”的广州人极可能是该集团的主要分子,一些成员还在香港、深圳、广州、增城、三水等地活动。尽管该集团成员作案手法、联络方式都十分狡猾和隐蔽,专案组也想方设法逐一侦查。4月2日,他们又抓获了该集团成员之一的李伟明,还用最短的时间,查明了一对自称“阿妹”和“李苏”、真名叫曹素贤和李天柱的香港夫妇也是该集团的成员。 黄副科长立即带领预审员小黄、小余和小林三人追查李天柱夫妻下落,很快掌握了“蛇”将要出洞的情况,随即展开了布控工作。4月6日,星期天,广东省边防局深圳皇岗口岸截获了李天柱和曹素贤。专案组蔡科长和黄副科长立即带人到深圳将李天柱夫妻押回了广州,当即对二人进行了突审。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李、曹终于坦白交待了伙同“蕃薯昌”、陈桂成等人的制贩“冰”毒的事实。 老奸巨猾的“蕃薯昌”,可以说是一个作奸犯科之徒。1969年他曾因偷渡被劳教4年,1973年解教,1981年又因盗窃罪被判刑4年,1985年刑满释放,可以说是在“黑道”上混了多年了。据他被抓之后交代:“我是逢车就超!”他有一台马力强劲的“凌志400”小汽车。汽车一上路就超车,如果发现有一辆车紧咬在他的后面,他就认定是在跟踪他。可是从落网到现在,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警方盯上的。狐狸虽狡猾,但最终逃不过猎人的眼睛。 预审员清楚地掌握了“蕃薯昌”在1996的圣诞节还到过香港,他那台黑色的“凌志”小汽车的玻璃窗四周拉有浅黑色窗帘,只是车牌号码不清楚。根据这些线索,预审人员通过车找人。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很快就查出“蕃薯昌”真名叫做许永昌,并在芳村区有一制毒窝点。 4月15日早上8时,黄副科长带领4名预审员出发了。车过芳村隧道后,几经周折,来到了芳村区坑口村内的一条街道上。经辨认,一辆停在巷口的“凌志”小汽车很像是“蕃薯昌”的车,牌号为粤a-j18266。附近有一幢五层高的楼房,据说是许永昌的住处。黄副科长一边布置监控,一边与留在单位的蔡科长取得联系。不到半个小时,消息传来:经核实,这台“凌志400”的车主正是许永昌的女儿。而这幢五层楼房也是许的住处。从楼房里冒出的烟雾等迹象判断,“蕃薯昌”很可能还在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