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公开树立明白墙 如何在农村派出所实行警务公开是朱村派出所领导班子一直思考的问题。他们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这个主题,在工作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农村派出所实行警务公开的路子。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要求,他们设立了警务公开专栏,该公开的警务内容全部上墙向社会公开;放置20多种办理各类业务的说明及样表,方便群众了解办事程序、规定;悬挂"民警一览表"和"民警工作去向表",公开民警的职务、姓名及警号,方便群众了解民警的去向,也便于对民警的监督; 实行报案回执制度,及时输录有关警情,使事主随时查询到案件的办理情况;设置"公告栏、宣传栏",限时将办案、办事结果向群众公开,让群众及时了解、监督派出所办案、办事情况;实行所领导每周3挂牌接访群众日制度,建立群众直接向所领导反映情况的渠道;设置意见箱、意见本,聘请6位社会人士为警务监督员,建立健全各种内外监督制度。由于工作起步早,初见成效,省公安厅将其列为全省公安机关警务公开的示范点。 在推行警务公开的过程中,该所并不满足现有成绩,在广度和深度上作了积极的探索。他们实行下乡办公制度,在规定时间内,由所领导带领专区和户籍民警进村现场办公,为群众审批户口和办理"三证"业务,解答群众咨询,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免除群众办事奔波往返。群众高兴地说:"派出所的服务真是做到了家"。 针对农村地区治安、小的交通事故引起的纠纷、矛盾等一些常见性问题,朱村派出所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要求,率先设立治安调解室,对一些治安案件、小的交通事故进行公开调解、听证、裁决。在调解室设立以前,群众在事情发生后往往热衷于找关系,希望争取到有利于自己的裁决。现在,通过公开调解、听证、裁决,既增加了公安机关的工作透明度,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又消除群众对公安机关的疑虑,群众感受到公安机关在处理上的公正,都乐意接受调解,并愿意履行协议。 自1999年10月设立治安调解室以来,经调解的66宗治安案件、交通事故均获成功,当事双方都较为满意,没有出现上访、投诉等案例。2001年4月5日,朱村镇丹邱村民莫某乘搭一辆摩托车,在广汕公路山田村路段与宁西镇人梁某驾驶的一辆摩托车发生碰撞,引起双方争执,后莫叫来其儿子刘某,刘到场后打了梁左耳一拳,梁连忙报警。朱村派出所派员到场后将交通事故交由交警处理,就打人一事将双方当事人带回所调查,并进行调解。因双方对赔偿问题分歧较大,互不相让,第一次调解不成功。第二次调解时,民警对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较好地化解了矛盾,当事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平和地解决了该起纠纷。 从严治警锻造硬队伍 朱村派出所多年来保持先进,是与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一支过硬的队伍分不开的。所领导班子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和"抓班子、带队伍、促工作、保平安"的工作思路,始终把从严治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首先是抓好班子自身建设,坚持每周一次例会、每月一次支委会和队伍情况分析会、每季一次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平时成员之间交心通气,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使班子一班人成为思想统一、团结务实、廉洁自律、开拓进取的带头人。 所长湛满键原在一个经济比较富裕的分局工作,当组织安排他到朱村派出所任所长,他二话没说就上任了。他以身作则,一心扑在工作上,为所里的工作倾注了全部的精力。湛所长到新岗位将近一年了,平均在家的时间不足3个月,人也瘦了一圈,他爱人打趣地说,谁要减肥就去朱村派出所吧。朱村派出所的民警队伍基础比较好,但所里并没有因此降低从严治警的标准。 他们进一步完善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队伍层级管理责任制,制定了《"争创人民满意警队"活动工作制度》、《朱村派出所七项便民措施》、《廉政建设制度》、《财务制度》、《赃款赃物保管制度》、《留置室管理制度》、《机动车辆管理制度》、《枪支管理制度》、《值班制度》、《内务卫生制度》等一整套内部管理制度,实行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使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同时,加大对队伍的监督力度,实行上街设点评警、下乡真诚征求意见,邀请本辖区社会各界代表到派出所座谈、定期召开警务监督员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对派出所的意见和建议。 所党支部十分注重对民警的教育引导,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对队伍中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党支部及时掌握,不迁就、不护短,组织民警进行剖析,有的放矢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常抓不懈,不断增强民警的纪律作风观念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曾有个别民警对先进集体这顶光环感到不自在,总觉得压力大、喘不过气来。有的对派出所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不理解,认为受约束多、没有自由。 对此,所党支部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民警大会、集中学习、个别谈心、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引导,使民警端正从警思想,明确努力方向。所党支部还注意从小事抓起,关心民警的业余生活,不定期召开民警家属会或进行家访,力所能及地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现在,每周打一场篮球、搞一次卫生大扫除、开展一次长跑活动已成为所里不成文的制度,从而有效地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使全所上下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所增光、为警徽添彩的正气。 2000年5月5日,新塘镇一名商人廖某被人绑架至辖内南岗村一空屋内,蔡伟明等几名同志参加了专案组行动。行动中,蔡伟明奋不顾身,一马当先,准确判断人质被囚位置,破门而入,未等看守人质的绑匪反应过来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和其他民警一起将绑匪制服,安全地解救出了人质。事后,同志们戏嬉说:"蔡伟明,你也够大胆的,如果绑匪有枪,首先中弹"光荣"的就是你了。"蔡伟明平静地回答:"干警察这行的就是要这样"。朴实的言语道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公安民警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果实。2000年,朱村派出所先后获得全国公安机关"人民满意公安基层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广州市先进集体、广州市公安局"人民满意单位"、广州市基层基础建设先进集体、增城市先进集体、增城市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三项治理"工作小组获集体三等功。2001年4月被省公安厅授予"广东省先进派出所"称号。2000年,有1人立3等功,2人获广州市公安机关"人民满意民警"称号,1人获广州市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3人获增城市公安局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