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增城市石滩镇镇政府往西南方向走约2公里,久居着一群麻风病康复者。他们体会过远离家人被与世隔绝的孤寂,经历过肢体溃烂甚至畸残的痛苦,也承受过数十年来被外人歧视排斥的折磨。在这方他们心中的“世外桃源”里,肢体并不健全的他们度过了人生中最为珍贵的青春年华,现在的他们已是白发苍苍。2012年8月25日上午,记者跟随IN义工团一起来到他们身边,亲身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

250人的麻风村而今只剩45人
2012年8月25日上午10时30分,经过1个半小时车程,记者从广州市区抵达了增城市石滩镇健娱康复村(人称麻风村)。麻风村位于一条小溪边,虽然名为“村庄”,其实只能用“院落”来形容,整个麻风村占地面积约千亩,村中央有一个庭院,四五栋水泥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其四周,村外围是一片片的蔬菜田地。
村长梁成添告诉记者,麻风村始建于1957年,“最多的时候村里有250多名麻风病患者”。随着大批病人或被治愈、或已离世,现在只剩下45名已经治愈的麻风病康复者(其中包括10名女性),他们平均年龄73岁,年纪最长的已有93岁,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了,大部分的人都在这生活了几十年,几乎很少踏足过村外,没有子女和亲人。
记者了解到,45名麻风病康复老人分别居住在村里的3栋水泥平房中,大部分1人住1个20平米左右的单间,村里还为他们特别配置了一个活动室,平日里,老人们都会在这聊聊天打发些时间,村里还有1个健娱医院门诊部,专职的8名医护人员负责照管着村里45名麻风病康复老人。
老人们对外面的世界仍存在恐惧
曾经,人们闻风色变,麻风村遭到了世人的歧视和排斥,平日里人迹罕至。如今,在现代医学面前,麻风病不再可怕,村民病情也得到了治愈,麻风村解除了隔离,不再与世隔绝。但是,村里的老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存在不少恐惧。“出了村子,好多人都直直盯着我们,好像我们是个怪人”,谈到外人对自己的眼光,麻风村的老人们显得有些绝望。村里的老人们大多表示,但希望大家别怕他们,别躲着他们,“每次义工来看望我们,都是和我们共吃一桌饭”,老人们不断向记者重复着“这病不会传染”。
甜:护士爱上康复者
现年60岁的村长梁成添也是一名麻风病康复者,他在村里已生活了30多年。在这,他结识了驻村护士梁姨,两人喜结良缘,至今已有10个年头。“慢慢相处中,我们走到了一起”,梁姨笑着告诉记者,梁叔并不介意她结过婚还有两个孩子,反而对自己很照顾,两个孩子也当是自己的亲儿一样对待。令人欣慰的是,在村里还结成了6对恩爱夫妻,虽然不像村长夫妇那样有孩子在身旁,但他们也相敬如宾,生活美满。
卑:不想出去连累人
“我残废了几十年,不想再出去连累别人”,67岁的梁满怡老人,上个世纪60年代来到麻风村,由于患病,老人的身体严重溃烂,左前臂和右小腿都相继被截肢。她告诉记者,从患病到现在51年,刚来到村里的时候自己还是个16岁的小姑娘,现在已经变成老太婆了。由于患病时间较早,梁满怡至今没有结婚。不久前,家人曾开车来村里接梁满怡回去一起生活,但被她拒绝了,“我手脚都不方便,年纪又大了,不想连累他们”。
义工:等有了孩子带他们来献爱心
“爷爷奶奶,我们来看你们了!”2012年8月25日上午,IN义工团一行120人,带着募捐的棉被、油米以及50斤猪肉还有瓜果等物资,从广州东圃出发,专程包车来到增城市石滩镇健娱康复村。在村里的活动室,义工们献上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还为老人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负责掌厨的义工黄先生,前晚10点专程从老家南宁赶到广州,活动结束后还得搭乘当晚11点巴士赶回南宁。据黄先生介绍,这是他第3次来到石滩镇健娱康复村,这次他带来来了新婚妻子。“村里老人们最缺的不是物资,而是心灵的沟通”,夫妇两人都认为走访麻风村活动很有意义,“今后等我们有了孩子,也要带他们一起来献爱心,好好陪陪这里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