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洁既是增城市新塘海关通关科副科长,又是广东知名公益组织——凤凰城爱心公社的发起人。7年来,她致力于清远市清新县石灰岩山区的助学活动,先后将31个孩子从小学资助到初中;汶川地震期间,她冒着余震危险将61万多元捐款和赈灾物资,送达灾区群众手中;她曾组织大型公益活动20余场,联合广州白领自由群、广东四川商会、狼群越野俱乐部等社团,筹集善款近百万元,捐助弱势群体;她累计志愿服务达1万个小时,相当于普通人6年的工作时间,同时发起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0多人次…… 星星之火照亮山娃求学路 1个孩子一年学杂费350元,对于一些人不过是一顿饭的开销。可是31个孩子7年的学杂费75950元,就不是一个轻飘飘的数字。2008年4月26日,对很多人来说,是普普通通的一天。但对于清远市白湾北安小学的30多名孩子来说却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他们早早起床,将简陋的校舍打扫了好几遍,眼巴巴地对着校门翘首以盼。下午1时,经过3个多小时的山路,康洁组织的助学团队来到北安小学。“康洁阿姨来了!”孩子们欢呼起来。 康洁有两个身份。上班穿上制服,她是新塘海关的一名公务员,是同事眼中积极肯干、业务娴熟的“康科”;下班以后,她是广州知名慈善组织“凤凰城爱心公社”的发起人。2004年,康洁是一个网站慈善活动的普通成员,每年资助一个白湾孩子的学杂费,生活简单舒适。在捐出第一笔资助金的时候,康洁并没想到这个缺水缺土、自然资源极其贫乏的石灰岩山区,从此会和自己连在了一起。 2006年初,网站断了活动,很多人纷纷放弃。看着那些和自己的儿子差不多大的孩子因无法交齐学费而面临辍学,她咬紧牙关挑起了担子。2006年3月,她发挥自己在所住社区的影响力,组织业主带着自己的孩子参与北安小学助学活动,获得空前的成功。业主们既帮助了山区儿童,也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一碗“心灵鸡汤”。从此,康洁在助学路上风雨兼程、无怨无悔。 作为一个海关通关现场的科级领导,她在确保工作出色的前提下,把70%的业余时间投入到了凤凰城爱心公社;作为一个时尚女性,她基本上不逛街,将钱都省下来支持公益活动,个人累计投入近10万元;作为一个年轻妈妈,她没有太多的时间陪自己的孩子。 这副担子一挑就是7年。寒来暑往,康洁发起的凤凰城爱心公社从最初的助学组织发展成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知名社团,拥有官方网站、志愿者团队、独立财务会计,组织大型助学活动20多次,为山区儿童提供物资、心理援助300多次。经过不懈努力,凤凰城爱心公社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受到广泛关注,被《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成为广州公益社区模式的成功典范。 抗震救灾危难关头显本色 康洁不知道在公益路上会有多少坎坷,但是她清楚地知道只要社会需要她,她就义无反顾地前行。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6万多名同胞遇难,30余万人受伤。“我必须做点什么!”康洁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就开始行动。5天后,“情系灾区,守望相助”爱心祈福活动在新塘凤凰城举行。人们排成长龙,手持白烛默默徒步6公里,表达对汶川地震死难者的哀悼和对灾区人民的祝福。当天共筹集赈灾善款人民币425876元,港币10000元,捐赠物资价值约达17万多元。 作为活动组织者,康洁的电话响个不停,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白天上班,晚上又要筹备活动,活动结束后还要联系物资运输,招募走进重灾区的志愿者。康洁的嗓子哑了,人也瘦了。她的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多年来,她的丈夫都是康洁的坚强后盾。但是这次,他对康洁赶赴灾区的计划提出了质疑。毕竟灾区余震不断,时有志愿者受伤的新闻报道。谁会同意自己的妻子去冒这个险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