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新闻热点 查看内容

“牛仔裤之乡”增城市新塘镇的环保欠账

12-11-21 09:04|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364| 评论: 0

摘要: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小康社会的四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在一起,提升到了战略高度。“生态文明”成为十八大报告的关键词之一。十八大报告 ...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小康社会的四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在一起,提升到了战略高度。“生态文明”成为十八大报告的关键词之一。十八大报告甚至用了第八小节共1300多字来阐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这个‘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21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的转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十八大报告,将环境问题的权重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有评论认为,这将是一个转折点,或者说是一个分水岭,从这里开始,中国宣誓,要逐渐告别“高污染”时代。中国环境污染的问题确实值得大书一番。渤海漏油、大连px项目、曲靖铬渣倾倒……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屡次成为社会热点,也成为老百姓心头挥之不去的痛。直面环境污染难题,十八大释放出的强烈信号,让关心环境的中国民众甚至世界都为之一振。然而,面对经济和环境的纠结,如何建设美丽中国,中国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冰山一角

从广州向东30公里,坐40分钟大巴车,就会到达增城市新塘镇——全国牛仔裤第一名镇。全球每销售3条牛仔裤,就有1条来自新塘。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塘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每年村民种植的谷物、芭蕉、蔬菜等经济作物都会有不错的收入;但随着牛仔服装产业成为新塘镇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这个纺织重镇所暴露出来的工业污染却日益严重。

30年间,新塘家家户户投身制衣界,“农民”变身“老板”,gdp增长迅速。来自新塘官方的数据显示,目前新塘有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2600多家,占新塘工业企业的60%,年产值200多亿元。除了2600多家企业外,还有众多作坊工厂难以计数。“我们这儿以前是‘鱼米之乡’,可以算是增城市最好的地方之一。但现在工厂基本把村庄都包围了,土地也种不出什么东西,即使成熟了品质也不好。”面对早已荒芜的农田,新塘镇西洲村村民王阿玲有些无可奈何。

王阿玲指着一间洗染厂,怅然若失地说:“我原来在这片地上种芭蕉,现在地没了,只能靠给工厂剪线赚钱。”两年前,新塘镇曾因为环保组织披露当地的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而陷入舆论漩涡。两年之后,村民们认为,当地污染的情况并没有改善。每天半夜3点,王阿玲都会被一股呛鼻的臭气熏醒,即便这个工业园已经搬过来六七年了,她还是不能适应。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酸碱化学味,像某种坏了的发酵物,酸溜溜的又带着点腐臭。

最初的洗染厂建在新塘镇大墩村,污染了河流,当地村民意见极大。从2006年起,新塘镇开始大规模治理,逐渐将洗染厂、印染厂迁至新塘镇西侧西洲村的环保工业园。按照广州市政府的规划,漂染企业搬迁入园后,园区集中供热、供水及集中污水处理。但这并没有根治新塘牛仔服装漂染洗水造成的污染问题。随着工厂的搬迁转移,新塘镇西边的西洲村成为又一个污染受害者。

对于近年来治理污染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举措,新塘镇政府拒绝了法治周末记者的采访。西洲村原本以农业为主,在慢慢发展成大型的牛仔纺织工业园区的同时,也开始面临工业污染的困扰。附近工业园里有许多漂染和洗染工厂,就是从大敦村搬过来的。这些工厂开始运作后,本来蜿蜒围绕村庄的小河,就变成了分隔工业园和民居的黑水沟。

新塘镇村民王建生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小的时候,小溪可以游泳,还有鱼。现在我的儿子不会游泳了,没有地方学,水太脏了,平时村里人碰都不会碰。”在西洲村环保园区内,街上的尘埃也都是淡蓝色的,废弃的口罩随地可见。打磨牛仔裤所产生的尘埃无处不在。在这些企业里工作的工人们的健康也令人忧虑。在园区里打工的年轻人几乎百分之百来自外省,本地人宁可做月收入2000元更累的活,也不愿意做一个“危险”的工作。

一方面享受“牛仔之乡”的美誉,出产全国60%的牛仔服装;另一方面新塘镇的污染程度也一度令人咋舌。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新塘的3个底泥样本中重金属铅、铜和镉的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其中一个底泥样本中的镉超标128倍。中国被称为“世界大工厂”,尤其是时装、纺织类行业,从1994年起,生产和出口就位居世界第一,之后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中国现有133个‘纺织专业集群’,新塘的污染故事可能只是整个行业的冰山一角。”某环保组织的负责人表示。新塘牛仔发展的缩影,实际上折射着全国纺织服装类传统产业发展的困境和壁垒:虽然发展28年之久,但经营规模仍是零散分布,利润来源主要还是靠微薄加工费。而且,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环境污染压力却越来越大。

新塘本地一家大型漂染企业创兴集团,于2000年投资200多万元购置污水处理设备,腾出70亩土地专用作污水处理。按每亩地60万元计算,土地的投资高达4200万元。然而,这样的除污能力,不是一般企业能做到的。出租车司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由于除污费用和工人工资的日益增长,很多工厂都关门大吉。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热文推荐
  • 增城区新塘镇小区月保车位比买楼前暴涨 而
  • 抗战期间增城派潭“梅都自卫大队”纪实
  • 增城的龙舟活动历史悠久,划舟为乐的荔乡人
  • 记者采访遭增城新塘民警执法粗暴 还动手抢
  • 免费上网!增城市最新WIFI热点分布明细
论坛新闻
  • 增城市六旬老太争当志愿者,为创文处理
  • 增城公安发布首部禁毒题材微电影《妈妈,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