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市正果镇最“袖珍”的畲族小学

12-12-9 11:5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437| 评论: 0

摘要: 陡峭险峻的盘山公路,大山环绕的宁静小村庄,几只大黄狗安逸地趴在村道中间,不时昂首做瞭望状。一串清脆铃声响起,一只黄狗起身走了两步,又坐下。铃声是村里小学下课的铃声。几个孩子从教室里夺门而出,到操场上玩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爱心个人和团体的帮助下,畲族小学的教学条件有所改观,除了两间教室外,还配有独立的图书室、电脑室、美术室、综合室、心理咨询室、厨房、篮球场、乒乓球台等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自从2001年国家发起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来,我国农村小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撤点并校”。畲族小学,作为一个典型的“麻雀小学”,不仅没有撤并,反而逐步发展起来,确实不多见。

不过在2005年,畲族小学也险些被撤并。据来土根介绍:“当时要求老师学生全部到10公里外的兰溪小学上课,老师去那里上了一个星期的课,但是学生坚决不去,因为路远,家长不同意天天用摩托车接送。”在僵持了1个星期之后,为了不让50多名学生面临辍学的风险,同时考虑到交通、安全、避免增加农民负担等问题,上级教育部门没有强行撤并学校,畲族小学的撤校计划最终被取消,又继续恢复教学。

“亲爱的同学,你们好!当我听到我们老师讲述你们的情况之后我觉得很震撼,你们的独立,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令我深深感动,我要向你们学习……”这是贴在畲族小学黑板报上的一封来信,写信的人是广州市体育东路小学珠江新城校区的学生胡芷榕。

上学路上

2012年12月4日早晨6时40分,增城市正果镇通坑村村口,11岁的来彩燕带着6岁的来家燕、来玉莹和来子奇,4个小朋友背着各自笨重的书包,手里提着米和菜,朝村口的公交车跑去。公交车司机每天都在这个点接他们上学,已经和小朋友们很熟悉了。他把车停在村口盘山公路的斜坡上,鸣喇叭催促他们上车。小朋友们迈着小短腿快步跑上车,甩下书包,爬上座位,车子立刻发动了。

看得出来,司机是一把跑山路的好手,中巴车子在弯急的盘山公路上灵巧地扭动着,车身有节奏地摇摆着,坐在里面很是适合睡觉。来家燕和来玉莹靠在椅子上眯着眼睛,像是睡着了。看她们一头蓬乱的发型,就知道是被爸妈强行拉起床的,还没来得及梳理就背着书包赶车上学去了。

中巴车里只有5名乘客,除了4位小朋友外,还有李文军老师。在这个时间点,除了上课的学生和老师,几乎没有其他乘客这么早赶车上山的。李文军老师是汉族,住在山下的水口村,每天也是坐这一班公交车去畲族小学上课,所以也就自然成了学生们的安全监管员。李文军老师问来彩燕怎么今天起这么晚?来彩燕咕哝着说:“闹钟坏了,起晚了。”正常情况下她是6点起床的,6点半和弟弟妹妹在村口等公交车。

公交车一路爬坡,远处的山头渐渐踩在了脚下,翻过一个高的山头后,车子开始一路下坡。20分钟后车子停在了畲族小学门前。畲族小学建在吓水村。吓水村是整个畲族村人口最多的一个自然村。畲族小学12名学生当中,有8名学生住在吓水村,只有来彩燕、来家燕、来玉莹和来子奇4个人住在7公里外的通坑村,每天要乘公交车上学放学。公交车从正果镇开往吓水村,每天只有两班,到达吓水村的时间分别是早晨7点和下午5点。所以,如果不是遇到公交车半路抛锚或是因故障临时取消的情况,来彩燕、来家燕、来玉莹和来子奇4个人每天早晨都是7点钟准时到学校。

校园日记

进教室放下书包后,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着从家里带来的米和菜去学校厨房,找到自己的饭盒,将带来的米放到饭盒里,到时会有学校阿姨帮忙蒸饭,这是他们的午饭。带的菜也会一同蒸热。来子奇是男孩子,每次蒸饭都用自己的小手抓5把米,记者问道:“为什么是5把米呢?”来子奇回答:“因为4把米吃不饱,6把米吃不完。”学校教导员来土根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经常会蒸多,到中午就吃不完,有时又忘了放米蒸饭,日子久了就渐渐知道要放多少米了。”

蒸完饭后,孩子们去到学校邻近的小卖部买早餐,一根香肠或是一小包饼干,就是一顿早餐了。孩子们似乎天性就喜欢吃这些零食,吃得津津有味,但是却缺少营养。另外,由于小山村里没有早餐店,上学早的孩子除了用这些零食充当早餐,就没有其它的选择了。此时离学校的早读时间7时50分还有一段时间,其他住在吓水村的同学也陆续来到学校,于是大家一起打扫卫生。之后,一天的学习生活开始了。

上课的时间里,五年级的同学们学习的自觉度高,老师不在的时候,班长带着其他学生复习功课。一年级的小朋友就有些难带了。来家燕、来玉莹和来子奇都没有上过幼儿园,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学校面对老师。小朋友还没形成师生的观念,将老师看作家长,有时和老师撒娇玩游戏,吊着老师的手臂当旋转木马;有时上课不认真被老师批评了,还会生气不理老师,过一阵子又好了。盘镜明老师笑着告诉记者,“有时觉得自己不是在教一年级,而是在教幼儿园。”

上午放学后,其他孩子各自回家了。11岁的来彩燕带着6岁的来家燕、来玉莹和来子奇奔向学校厨房,端着饭菜,坐在校园里吃午饭。来子奇不知什么原因今天中午没有带菜,于是在饭上浇点酱油再倒些水,酱油拌饭对付着吃。来玉莹这次的饭蒸多了吃不完,她将没吃完的米饭装在杯子里,“带回家可以喂鸡”。大家吃完后自己把饭盒洗好,摆放整齐。

下午放学的时间是4点半,距离5点钟的班车还有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是一天中最为闲暇的时光,结束了一整天的学习,来家燕、来玉莹和来子奇3个小家伙在操场上和老师嬉戏。他们吊在校长的手臂上,双脚离地,而校长也很配合地原地转起圈,于是孩子们就荡起了旋转的秋千。看着3名小朋友无所顾忌地和老师嬉闹,让人觉得他们确实还只是天真烂漫的孩子。或许正因为如此,孩子们的独立自理能力,更令人感叹。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