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沙浦雅瑶“姑嫂坟”故事是这样的: 四世祖吴应雷的女儿贞淑,乖巧异常,人见人爱,刚学会行路不久,被一个穿街过巷以糖果换物的“收买佬”拐走做养女,长大后下嫁东莞县怀德乡邓知甫为妻.养父临终,告知身世,自此得以恢复与雅瑶娘家来往.不幸丈夫早逝,每年荔枝时节都返雅瑶住一段日子.某年,姑嫂二人在大岭山采摘荔枝,姑姑贞淑被青竹蛇咬了一口,嫂嫂袁氏情急之下用嘴巴吮吸伤口毒液,以图及时解救姑姑,结果姑嫂双双中蛇毒身亡,便于大岭山择地安葬.嫂嫂义举,为子孙称颂,年年香火不息.
话分两头,东莞县怀德乡邓知甫虽然早逝,但他的子孙风生水起,兴旺发达.后人聘请了资深堪舆大师查祖坟看风水,大师遍察邓氏历代祖坟均称未见福地.经反复询问,得知太婆远葬他乡,大师坚持要前往观坟.刚进入雅瑶地界,大师说已看到龙脉,便迳自寻龙,经邓氏族人指明祖婆坟地,堪舆大师再仔细勘察方位,认真地说:“此乃凤尾拖彩球局也,祖婆葬在彩球正穴,主丁财,邓族兴旺源于此.”后来连邓知甫骸骨也迁葬于妻旁,夫妻相傍. 雅瑶吴氏与怀德邓氏世代以表亲往来.
虎门怀德邓氏,世代流传《姑嫂坟》故事.建国前怀德学校校长邓亮锟推行民间美德教育,遂将先祖之事编成歌谣(东莞话歌书)教唱,成为乡土教材家喻户晓、老少咸宜.最近"龙头市居士"偶得当年邓亮锟学生邓泰康之默写稿,感觉传统美德可资利用.阅之情词恳切朗朗上口,但稿本详略不当尚遗缺撼.于是翻查史牒和补缺详陈,并加注释以求完整畅顺.原稿为28句,现依其原韵扩写为64句,忠于史实独立成章.中华美德世代传承,内中吮毒救人缺乏科学处理不可取,但事件本身情深义重透出古代精神文明,于今既有精神价值,也可作为历史文化整理存真. 《姑嫂坟》新编 (东莞木鱼歌) 龙头市居士
弦歌响,说原因 增城有座姑嫂坟
旧有歌谣新撰述 识斯文者颂斯文
邓氏源起南阳郡 播迁江西吉水滨
宋初宦游居香港 七代分元植灵根
元和立籍怀德里 二世从龙两派分
次子叔伦衍九脉 光寿单传出应寅
应寅官拜从—品 清正廉明谢祖恩
公生济甫同知甫 知甫为兄生叔真
叔真贤母为吴氏 籍属增城雅瑶人
吴氏出身名门女 家父元诏大将军
贞女知书识礼义 睦邻和里事六亲
焉知好人遭厄运 嫁归数载哭夫魂
可怜遗胎才六月 叔真生下弱嶙峋
吴母珍抚邓家脉 接往增城续火薪
吴家母、邓家根 相济相融抹泪痕
嫂怜姑寡情切切 姑敬嫂贤意殷殷
人催岁月心相印 岁月宜人姐妹亲
叫逢六月丹荔熟 姑嫂提篮选果珍
姑孝吴家种硕德 嫂敬邓家有传人
姑嫂相欢园中嬉 笑声甜醉岭头云
不期草丛藏毒蟒 阿姑中伤眼昏昏
阿嫂情急舍生死 齿颌带伤吮毒痕
何堪毒液连心灌 地转天旋树下晕
蛇蝎无情人不幸 姑嫂相抱变亡人
山恸裂,石哀崩 坠枝红荔泪纷纷
吴家祖母悲欲跌 念挂遗孤强撑身
意求姑嫂长相守 移当母爱养叔真
邓家恩感吴家义 择吉厚葬姑嫂坟
岁岁重阳来拜祭 从此两村认表亲
山重水复有时尽 嫂义姑情万世闻
姑嫂坟 有原因 哀弦弹断遏行云
提笔勾沉铭硕德 人间凄美见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