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他几乎在劳碌中撒手人寰,三十年后,他被人称之为薯条大王。为了生存,几十年来他不辞辛劳,现在他依然脚步匆匆,却是为更多人而奔忙。从洗碗杂工到薯条大王,他就是新西兰知名华商和著名侨领,新西兰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新西兰中国团体联合会会长、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山东省客属联谊会海外荣誉会长—黄玮璋先生。 新西兰本地侨领和华人商界的杰出代表,从他的名片上的众多头衔就能略窥其成就的一二。当年一个从中国广东过来,什么也不懂的小伙是怎么在新西兰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呢?相信所有有志在商界闯荡的朋友会很感兴趣。黄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具亲和力,不知情的人根本想不到眼前这位笑容可掬的中年人还是一位在新西兰商场上叱诧风云的人物。 初到纽国涉足商场 黄玮璋,1948年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增城市,在广州成长。其祖上几代早在18世纪就冲着淘金的热潮来到了新西兰,1972年,年轻的黄玮璋也跟随祖辈的足迹来到了南太平洋的这个岛国。最初的时候,他边打工边学英语,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在姐夫的水果店帮过工,在地毯厂做过工人,在学校和酒店里当过厨师。 但是有一天,凌晨下班回家的途中,他一个人走在四下无人的街道上,只有对面人家里的狗冲着他大叫。忽然,他的心里一阵感慨:我不能再这样下去,“工”字不出头。我要趁着年轻,好好干一番事业!现在是我为别人服务,以后我要别人为我服务。于是,1975年,年轻的黄玮璋筹集了5100元在BlockHouseBay买了一家快餐店(Takeaway),开始了人生第一门生意。 薯条厂竞争中成长 几年之后,在积累了一定生意经验的黄玮璋又在酝酿新的想法,他纵观当时海外的华人,经营的生意不外乎餐饮,水果店等中小型生意,他在想“我可不可以做点别的?”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成立一家薯条厂。1979年,名为S&MWong的薯条厂在Onehunga成立了。原本这个行业一直只有洋人在做,黄玮璋的“加入”,马上像一颗石子投在平静的湖面上一样,激起了无数的“波浪”。 由于该行业竞争激烈,几大主要厂家互相对抗,黄玮璋反而因为他们的“激战”获得了相对顺利的发展空间。而且凭借了自己的勤奋和优质的服务,黄玮璋的薯条制造厂越做越大,在一直在原本只有洋人的行业圈子里异军突起。渐渐地,黄玮璋成为了其它人的目标,当年商战激烈,对手还甚至雇佣私人侦探跟踪黄玮璋的批发商,对此,黄玮璋一笑置之,说:“我做我自己的,让他们闹去,只要我的出品好,就不怕没有生意。” 1987-88年,新西兰全面开放,允许外资的进入,面对国内外强大的竞争,黄玮璋没有退缩,而是大胆投资改革,把工厂的规模和设备都提高了层次,不但没有在竞争中倒下,反而击退了不少对手。30年来的打拼终于打造了FresherFoodLtd.(后来工厂改名)这块响当当的招牌,现在已经成为奥克兰第二大薯条薯片制造厂。 回顾自己的成功经历,黄玮璋先生道出了一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他表示当年打工时的辛苦简直觉得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可是抱着想要成功的理想,念着孟子的这句名言,黄玮璋挺过来了,并且真的成功了。 每天都要想新点子 “我有两个偶像,他们对我的成功有很大的启发。”黄玮璋口中的两个偶像也是两个在新西兰的华人生意人,一个是刘先生(他60年代运营生产春卷的工厂,是第一个将自助餐概念带到新西兰的人),另外一个名叫Tommy(Foodtown前拥有者)。他们给黄玮璋带来了许多新鲜的概念,颠覆以外海外华人传统的生意模式,从Takeaway,水果店的经营理念转变为多元化的生意概念。 于是,黄玮璋又向新的方向看去。现在除了经营薯条薯片制造厂之外,黄玮璋还办了奥克兰地区一份知名的华文报纸《亚洲之声》和广受好评的中华酒楼酒家。“中国菜的味道世界有名,可是我们的软件——服务跟不上,所以要改变中菜餐饮业在洋人以致西方世界的形象,我们必须在服务,人事管理,员工培训上下功夫。” 除了多元化发展,黄玮璋还从两个“偶像”身上学到了“快人一步”的道理,并实践在自己的事业上。现在中华酒楼就创了本地华人餐饮业的先河,利用掌上PDA点菜,不但马上能与厨房进行即时连线,也与柜台连线,实现“点菜——做菜——结帐”统一,节省了时间,并且大大降低了出错的机会,此举受到了很多顾客的赞赏。黄玮璋表示,世界不断在进步,一天要多想一点,快人一步才能在商界立于不败之地。 黄玮璋看大选 黄玮璋先生除了是新西兰商界的杰出人物外,也在政治和本地华人事务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党比较重视国家经济,也有能力把经济搞好。回顾过去,该党每次执政都能搞好经济。”“中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相信新西兰无论是哪一个党执政,都会注重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至于广大华人朋友关注的移民政策,黄玮璋先生笑着摆了摆手说;“什么政党都一样!经济好的时候政策肯定紧,经济差了,大门就开了。” 寄语留学生 采访到了尾声,我们请黄玮璋先生对广大在新西兰留学的华人学生朋友说几句话,黄先生表示他大力支持中国学生到海外留学,开拓视野。学成之后,留下也好,回国贡献祖国也好,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我也希望出门在外的留学生朋友们能遵守本地的法律,尊重本地的文化,树立好华人在海外社会上的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