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新塘湛若水“湛家园林”的几许变迁

13-1-9 09:5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740| 评论: 0|原作者: 罗志欢

摘要: “任嚣城北绝尘喧,佳节关心届上元。灯火辉煌明月上,采青争到湛家园。”此诗为“新辑羊城竹枝词四十四首”开篇之作,出自清代广东番禺人诗稿掷余堂吟草》,作者江仲瑜(同治)《番禺县志?选举三》称:江仲瑜,改名葆龄 ...
“任嚣城北绝尘喧,佳节关心届上元。灯火辉煌明月上,采青争到湛家园。”此诗为“新辑羊城竹枝词四十四首”开篇之作,出自清代广东番禺人诗稿掷余堂吟草》,作者江仲瑜(同治)《番禺县志?选举三》称:江仲瑜,改名葆龄,番禺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湖南知县。此书为罕见的手抄本,无刻本行世,当为未刊本。笔者辑此诗在《羊城今古》1991年第3期刊登后,增城县地方志办曾来信要求查找诗中“湛家园”的有关资料。

经笔者初步考证,诗中所指“湛家园”正是明代增城著名学者湛若水晚年的住地。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学者称为“甘泉先生”,广东增城甘泉乡(今新塘镇)人。历任南京礼、史、兵三部尚书。七十五岁时以年老致仕,卒年九十五。他曾师事江门陈献章(白沙),是接受白沙哲学思想的继承人,成为陈献章之后岭南思想家的一代宗师。

湛氏一生致力教育事业,由他捐建、赞助的书院有40多所,学生近四千人。是明代广东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清代编纂的志书,对“湛家园”有零星记载,但在旧诗中出现则尚属首次,亦仅见此诗稿。作者于诗中对“湛家园”描述颇详,是研究湛氏生平事迹不可多得的史料,为今天文物古迹的考证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本人受荔乡父老的委托,将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胪列如下,供学者研究参考。

一、有关“湛家园”的几条史料

1.同治《番禺县志》卷二十三古迹略云:湛家园在小北门内,相传为明湛若水游憩之地,未知何时变为民居,今其处尚以湛家园为街名,经咸丰七年夷乱毁为平地。

2.光绪《广州府志》卷八十四古迹略云:湛家园在小北门内,相传为明湛若水游憩之地,后为民居,今其处尚以湛家园为街名,经咸丰七年夷乱毁为平地。

3、《广州地名古今谈》──“湛家大街和湛若水”条云(摘要):法政路的湛家大街、湛家一至五巷,以及其南边的天官后街的得名,都直接或间接和我国明代的著名教育家──湛若水有关。

湛若水一生热心教育事业。他70岁那年获准辞官后,便退休回粤,在今湛家大街一带建立了一座占地数十亩的私家园林──湛家园,作为退休游憩之所。从此,他专门从事教育活动达25年之久。他在府第的南边兴建了一座取名“天关精舍”的书院。湛家园后来成为湛氏家族的聚居地,可惜这一名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毁为废圩。为了纪念这位教育家,对于在这废圩上建成的街道;人们仍以“湛家”名之。他兴办的天关书院变为居民点后,人们仍沿用“天关”一名。到了清代“天关”一名,却讹传为“天官”,变成了天官里(今已成为东风中路的一段)和天官后街(今名人民后街)。

4.《岭南文史》1991年第3期,刊登何国华先生所撰《明代著名教育家湛若水》一文,文内也有涉及湛家园的内容:湛若水于七十五岁时(1536)获准致仕,遂告老南归。若水回乡后,他在广州市今法政路的湛家大街一带建立了一座占地数十亩的湛家园林,作为自己退休后居住、游憩和讲学之所,而且在府第的两边,兴建了一座取名叫“天关精舍”的书院,由他亲自主持讲学。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法政路湛家大街的“湛家园”,后来成为湛氏家族的聚居之地。但可惜的是这一名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毁为废墟。为纪念这位教育家,在这废墟上建成的街道,人们仍以“湛家”命名之。湛若水兴办的“天关书院”变为民居点后,由于湛若水曾任吏部尚书,吏部俗称“天官”,人们遂将“天关”谐音为“天官”,称为“天官里”,即今东风中路一段和“天官后街”(今名为“人民后街”)。

此外,根据有关图表资料,例如清代同治《番禺县志?舆图》便明确标出“湛家园”的地理方位图。据此再对照今天广东科技出版社《广州市街巷大全》──今“湛家大街”及“湛家一至五巷”方位图,两者的方位大致吻合。我们从上述竹枝词的描述中也可找到一些有关“湛家园”的资料和线索:诗的前两句说明了“湛家园”的方位,即湛家园在“小北门内”。

昔日的“湛家园”绝无尘喧,既没有都市那种车尘马迹的噪杂,也没有风烟滚滚的干扰,这正是“湛家园”主人所刻意追求的环境。一个“绝”字足以说明当时“湛家园”的僻静与美丽。但到了元宵节却又是另一番景象,诗的后两句极力描述了“湛家园”闹元宵的热闹场面──元宵节之夜,灯火辉煌,一轮明月悬挂天空,男女老少争先到“湛家园”进行游园、采青活动,欢度元宵佳节。这一静一动,充分描述了“湛家园”的美丽景色和闹元宵的热闹场面。可见,此名园在道光咸丰年间尚盛极一时。

据考,“湛家园”约建于明嘉靖中后期(1541──1560),即湛氏告老南归之后。清咸丰七年(1857)之前尚存,曾为湛氏家族聚居之地,当时就有“湛家园”之街名,后被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12月)英、法侵略军攻陷广州的炮火毁为废墟。后人在这废墟上建成的街道,仍以“湛家”命名之。其遗址在今广州市法政路和越秀北路东口相交处内侧,范围包括今“湛家大街”及“湛家一至五巷”一带,这是可以作为定论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