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荔城街挂绿湖兼具水利工程、防洪排涝、备用水源、湿地功能、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是增城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工程和民生工程。挂绿湖规划建设要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尽快完善8平方公里水面、50平方公里主湖区、110平方公里保护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规划红线,明确功能布局,保障项目落地,完善交通网络;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总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解决好历史遗留的农民安置地和农村经济发展用地问题,积极创新生态用地征用流转机制,留足农民经济发展用地,让农民在建设大生态中获得持续收益,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要同步全面推进湖区建设、水系规划,1000亩增城花园、100亩挂绿荔枝园和200亩荔枝博览园,生态型、低密度总部经济区、金融集聚区、休闲美食街区,以及增城大球场、增城大剧院、增城文化会议中心、增城少年宫、三甲医院等城市服务功能设施建设,尽快形成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有特色的水城、花城、绿城;要深入加强宣传引导和巡查督管,全面加强对农村建房的规范管理,全力遏制和清拆违法违章建设,保障挂绿湖规划建设有序推进。 1.增城的“胃”:成为饮用水源的储备基地 山西长治境内近日发生化工厂苯胺泄漏入河事件,导致河北邯郸发生停水和居民抢购瓶装水,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事件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饮用水安全和水源储备基地建设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挂绿湖,建成后将成为增城饮用水源的储备基地,防洪排涝,充分发挥城市之“胃”的作用,为增城人民提供清洁的后备水源。 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指出,一旦增江上游发生重大污染或突发事件,可直接启用挂绿湖备用水源。同时,增塘水库、西福河水质已受到污染,通过纳进挂绿湖一并建设,一并治污,还水库、河流清洁水源,一举两得。“增城市将实施增塘水库及西福河补水工程,利用增江的雨洪资源增加挂绿湖、增塘水库和西福河的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形成活水串联水网格局,完善现有防洪排涝格局”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该负责人介绍,增城处于丘陵山地与珠江三角洲平原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全年平均气温为22.2℃。受地形限制,周边河网受雨量不多,2012年降雨量为2093.3毫米,近30年平均降雨量为2004.6毫米,规划建设挂绿湖,既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又实现了工程水利与环境水利、文化水利等的完美结合。据了解,挂绿湖一期主要任务是新建低排渠陂闸及下游排渠整治,计划2013年3月底可建成。建设后将拦截低排渠的来水面积,同时调蓄来自高排渠的洪水,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减少洪水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进一步改善周边水环境。 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由于西福河和增塘水库集雨面积内农村生活、养殖、工矿企业污染等原因,水质较差,只有Ⅳ类以下,部分时段劣V类,不能满足广州市饮用水后备水源的要求。为改善西福河和增塘水库的水质,确保增城市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增城市将整合山、水、园、林,通过运河、排洪渠将增江、挂绿湖、增塘水库、西福河连为一体,增强挂绿湖雨洪调蓄功能及备用水源的作用,使挂绿湖成为应急清洁备用水源。 2.增城的“肺”:为城市提供清新空气 城市湖泊除了具有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调蓄洪涝、推动城市化进程等综合利用功能外,还能调节城市局部气候,改善周边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不久的将来,在挂绿新城核心位置,将出现一座水域面积达8平方公里的挂绿湖,宽广的湖泊,高大的树木,青青的绿地,将每日为城市提供清新空气,成为增城的绿“肺”。挂绿湖水域面积8平方公里,综合保护区面积110平方公里。 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指出,挂绿湖是增城的“肺”,8平方公里的湖面能有效调节局部空气质量,使人们呼吸到清新空气,肺好才健康。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在城区,人工湖泊对改善空气质量有很多的帮助。城区的空气质量对比森林公园来说,有较大的差距,这除了和森林公园树木的降解作用有关外,还因为城区人流密集,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工厂污染和建筑物的阻风影响。因此,城区湖泊和森林对空气灰尘能发挥很大的降解作用。 ” 该负责人表示,湖泊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湖泊和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和物质交换,从而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水量。挂绿湖建成后,大量的降雨通过湖面及周边植被蒸发和转移,返回到大气中,然后又以雨的形式降到湖的周围地区,对增加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削弱风速、缩小昼夜温差、降低大气含尘量等气候调节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根据相关研究,在夏季,每1公顷(1公顷约等于15亩)湖泊平均一天可以从环境中吸收近81.8兆焦耳的热量,相当于189台空调器全天工作的制冷效果。同时,湖泊释放大量负离子,也十分有利于人体健康。 3.增城的“肾”:成为净化环境的天然过滤器 湖泊可以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护生态环境平衡,调节气候,拥有一片湖泊是一座城市的福气。城市湖泊被认为是城市之“肾”,肾是用来排毒的,如果“肾”坏了,城市就会生病,水质的好坏是城市“肾”功能的标志。曹鉴燎指出,挂绿湖,是增城民生、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肾”,对增城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人有了肾才可以过滤身体的杂质。 挂绿湖既是湖,又是湿地,这个湿地我们种上很多植物,将会起到过滤净化水质,促使周边土壤、植被潮湿,互相影响,互相联动。挂绿湖通过过滤湖水,为增城人民提供干净的土壤、干净的空气、干净的水。“湖泊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分解城市的污染毒素,自我调节城市环境的舒适度。挂绿湖水域面积达8平方公里,能充分发挥湿地的功能,相当于维护生态平衡净化环境的天然过滤器。”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该负责人指出,湖泊属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的过滤作用是指湿地独特的吸附、降解和排除水中污染物、悬浮物和营养物的功能,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过程。挂绿湖具有湿地功能,植被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的流水经过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湖中一些植物如芦苇、水葫芦等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分解、净化环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4.增城未来的“心脏”:成为增城的核心地带和生态地标 挂绿湖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民生工程,列为广州市2012年亮点项目之一,又是增城市突出水城、花城、绿城特色,全面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重点工程。挂绿湖位于广州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区,将建成增城未来的“心脏”。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指出,增城将统筹1616平方公里的辖区范围,在实施“三大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基础上,按照“一核三区”的布局,在中部荔城地区,围绕挂绿湖规划建设挂绿新城,作为增城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区; 在南部的新塘地区,围绕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和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广州东部现代产业集群区;在西部靠近中新广州知识城的中新镇和朱村街组团,规划建设人口规模100万的广州东部山水新城区;在北部800平方公里的3个山区镇,规划建设生态产业区。曹鉴燎指出,挂绿湖是增城未来的“心脏”,是增城未来的核心地带和生态地标。 增城将以挂绿湖为核心,突出水城、花城、绿城特色,提高统筹城乡和承接广州城区人口转移的能力,打造“低成本、高品质”的生态宜居新城。2013年2月,随着挂绿湖一期落成开园,广州城市副中心的蓝图建设逐渐展开。挂绿湖建成后不仅提升了新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而且将引领城市新一轮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