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人民抗战大事记(1937-1945年) 缅怀先烈浴血奋战 见证侵华历史

13-1-19 10:1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9695| 评论: 0

摘要: 1937年(中华民国26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七·七”事变后,增城县先后成立了“增城抗日民众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增城县抗日御侮救亡委员会”、“增城县抗日自卫总队”。这三个组织都 ...


1945年(中华民国34年)

1月:永和区抗日民主政府在永和圩正式宣告成立。区长方觉魂、副区长石熊,下辖永和、来安两个乡政府。区民主政府成立后,各乡村普遍建立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永和区自卫大队成立,罗伯章、卓觉民分别任正副大队长。中共重新建立领导增北地区党组织的增城县委,书记是袁鉴文。县委任务是进一步开辟、建立南昆山抗日根据地。

东纵第四支队由支队长蔡国梁带领进驻罗布洞,与前来围剿的国民党顽固派别动队发生激战。别动队长周炳南在进攻时被击毙。支队作战参谋萧光星在战斗中牺牲。增龙博独立大队(金龙队)成立,王达宏任大队长,陈江天任政委。同期,正果白面石成立抗日人民自卫队,王国祥任中队长。

2月:恢复中共增城县委员会(辖沦陷区)。杨德元任书记,驻永和。这个县委主要领导增城沦陷区的党组织的活动。东纵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到四支驻地乌榄园视察。四支队调整领导人:蔡国梁调任,阮海天接任支队长,黄业接任政委。

3月10日:东纵四支与中共增城县委在永和翟洞的何屋仔村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参训者包括县内和广州郊区沙河、长湴等地的40多名抗日积极分子。东纵第五支队的黄秀中队开来白面石村。该村的抗日常备中队改称为“铁石队”,并与黄秀中队活动于增龙博边一带。镇龙旺村成立了地方中队,由钟煜明和李青分别任正副队长。

春:东纵第五支队在三江、正果等地活动,并在四升平村成立四联乡抗日民主政府,管辖增博边境地区。乡政府带领群众开展退租退押运动,各村先后建立农会。

4月5日在永和禾塱梅子坑村,东纵四支政治部与中共增城县委联合举办地方党员训练班。党训班后,永和根据地各地都成立了农会、妇女会、青年抗日救国会、儿童团等各种抗日群众团体。永和地区组建了黄旗中队,有队员100多人,由钟卓宏、卢尧耀分别任正副队长。中队驻禾塱、石迳、警卫根据地党政领导机关。

2-4月间:驻新塘日军、伪绥靖军多次出动千人部队,配以炮兵进攻永和抗日根据地。东纵四支队在永和地方自卫常备队及群众配合和支援下粉碎日伪进攻,敌被击退回新塘。我方无一伤亡。取得永和根据地保卫战的胜利。

4月:东纵四支在副支队长谢阳光率领下再次进军白石圩,攻打伪县警罗铭部队。

5月:在原中共增城县委会基础上组成中共增龙县委员会,统一领导增北、龙(龙门)南地区党组织。仍由袁鉴文任书记。

上半年增城县国民党当局和驻增城守军153师及县自卫中队、杀敌队等国民党**势力不断制造**磨擦,先后在增北白面石村、鹅兜村和增西南永和地区及金坑、九龙围一带围剿东纵部队与扫荡中共抗日游击队活动地区,袭击抗日人民武装,杀害中共人员。

7月12日:日、伪、顽部队近千人围攻东纵驻乌榄园部队,竹园涌抗日自卫中队闻讯赶来救援。被围部队安全撤出。永和圩一度失守后又被收复。中共新塘地区地下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反对日伪政权夏收田头征谷和迫害民众的斗争。千多群众在伪县府所在地新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_威_游_行。伪县政府慑于群众威力,无条件释放了被捕的中共地下党员伍伟能、伍焕林两人,免除征谷。斗争取得了胜利。

8月上旬:东纵四支与中共增城地方党组织实行一元化领导,在永和组成新的中共增城县委,谢鹤筹任东纵四支政委和县委书记。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声明:《对日寇的最后一战》。11日,东纵司令部发布紧急命令,指示部队立即动员全体军民,开入附近敌占据点,解除日伪武装,镇压土匪特务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旬:东纵在增博地区活动的部队在300多名民兵配合下包围了增城县城,命令日本侵略军投降。武工队并已突入城内。由于广州、石龙的日军赶来增援,驻在日军拒绝投降,东纵部队围城部队围城两日一夜后撤走。

9月:县城为63军接收。随后增城县政府派出人员赴新塘镇接收伪县府。至此,增城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0月:原设在派潭东洞的增城县政府、国民党增城县党部迁回县城。
123456789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