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催生新行当。如今,“360行”高速扩军,变成了劳动保障部门发布的上千个工种。宠物健康保养师、城轨接触网检修工、供水管道听漏工……尤其伴随着服务业的细分,一些新鲜的甚至叫不上名的职业闯入我们的生活,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怎样的辛苦怎样的收获?老“360行”的从业者又是怎样忠于岗位无私奉献的?为了“揭开谜底”,记者“沉下去”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酸甜苦辣,原汁原味记录他们的工作过程。
在增城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坚守在“生命终点站”,负责送逝者最后一程。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记者特意走进增城市殡仪馆,采访遗体美容师、入殓师和火化工等一线员工,了解他们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一提及殡仪馆,会让许多人感到肃穆或者恐怖,因为人们潜意识里给它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殡仪馆里还有着一项特殊的职业,那就是遗体美容师,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尸体美容、化妆。
在一般人眼中,尸体美容是恐怖而神秘的,但却跟妇产科的医生护士一样不可缺少。尸体整容服务也就是尸体美容师用药品、化妆品和器具,对尸体进行整容、整形、化妆和美发的重要服务项目,是殡仪服务项目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之一。他们的化妆工具和胭脂粉底,面对的不是美女艳丽的容颜,而是一具具冰冷的遗体。他们就是整天与逝者打交道、被称为人生终点站的美容师——遗体美容师。
第一次化妆脑门冷飕飕
2013年32岁的范生已从事这一职业近13年,他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让逝者美丽地度过人间的最后一站。范生出生在正果镇一个普通家庭,于2000年进入增城市殡仪馆工作,那时他年仅19岁。“第一次给遗体美容,我感觉非常害怕和紧张,总觉得脑门冷飕飕的。”范生告诉记者,入行后,他第一次面对的是一具老人的遗体,由于天气炎热,再加上紧张,汗珠不停地从他的额头流下,双手也禁不住抖动,一个小时后美容工作才艰难地结束,而此时的他也感觉全身如散架一般。
下班后,范生的双手还止不住哆嗦,胃里不停翻腾,看到晚饭也没有一点点的食欲。经过半年的锻炼,范生逐渐适应了遗体美容工作。由于每天面对的遗体年龄、死亡方式都不尽相同,需要不同的美容、化妆方式,他不断地向前辈学习、向书本请教,遗体美容技术越来越成熟。当问及现在面对遗体还会不会害怕时,范生笑着说,这是殡仪馆不可缺少的一项职业,只要选择了就不会后悔,更不会去害怕。
尊重逝者就是尊重生命
“逝者为大,每个逝者都是有尊严的。”在范生眼里,每一个流逝的生命都值得他认真对待。面对遗体,他总是轻抬轻放,认真仔细打扮化妆,一点也不敢马虎。虽然这样加重了他的工作量,但尽心维护逝者的尊严,让逝者的亲人家属获得更多的慰藉,这就是他的工作。
“一般老人都化淡妆,年轻人的妆容相对比较艳丽。男女死者分别由男女化妆师进行化妆。给遗体化妆前还需进行多项工作,首先要把遗体放在特制的平台上,然后进行清洗、修指甲、整理头发、换衣服等,最后才开始化妆。”范生介绍说,一般的化妆是比较简单的,半个小时左右就能搞定,但要遇到特殊逝者,有时需要五六个小时。
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有一名死者的头部被货车碾得完全变形。为了让这位“特殊逝者”尽量回复原貌,范生利用特殊材料整形,再缝合受损的部位,进行化妆,整个过程花了5个小时。“虽然许多人对这份工作避而远之,但对我来说,这份工作让逝者留住了最后的美丽容颜,让亲人在沉痛之余得到了一丝安慰,是一份很平常的工作。”范生表示,尊重逝者就是尊重生命,也许很多人都对他的工作不理解,但他却为从事这样一份工作而自豪。
正常死亡的遗体好美容一些,最难进行美容的是非正常死亡的遗体,有的甚至是肢体不全的碎尸、腐尸。不管是什么样的遗体,遗体美容师都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地对遗体进行清洗缝合,并且要让缝合口显得非常细小;然后给逝者面部打粉底、化淡妆。对于年轻的逝者,家属往往想让打扮得漂亮一些;对于年老的逝者,家属往往想让打扮得安详一些。
家人支持是最大的动力
“家人和身边朋友的支持,是我坚守这个岗位的最大动力。”范生告诉记者,他的父亲也曾是增城市殡仪馆的一名遗体美容师,2001年父亲退休,他也算是子承父业。虽然从事着一份在外人看来“神秘而恐怖”的职业,但幸运的是,范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和父母都很支持他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逝者家属感到一丝安慰,我感到非常满足。”范生表示,希望遗体美容师的工作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尊重。
从不说“再见”
遗体美容师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比如跟人道别时,他们不会说“再见”或“下次再来”;不去医院探望病人;除非是同事或亲戚,他们不轻易参加朋友的喜宴;甚至不主动与他人握手,免得别人为难,自己尴尬。殡仪馆的范生说,同样是窗口行业,别人讲求微笑服务,而他们绝不能这样做。“因为每天面对的除了逝者,就是悲痛欲绝的丧属,这些都是严肃凝重的事。”不过,也不能太过严肃。范生说,“否则,人家会觉得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
从容面对生死
如果把人生比作旅程,那么这里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最后一站。生命在这里画上一个句点,而认真地对待逝者,不只是告慰家属的悲痛,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这里的人们比常人更能从容地面对生死,也更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当亲自体验了他们从接灵到美容,从脱穿衣到把逝者推进告别厅的过程后,“遗体美容师”似乎不再那么可怕,反而在内心深处生出敬意。一天的接触中,所见到的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记者也忘记了这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几乎没有人感到自己特殊。遗体美容师只是一个职业,一个不应该被人遗忘的职业。
记者手记
电影《入殓师》说: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魅力,这要求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候,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在中国对死亡讳莫如深的传统影响下,范生他们则是注定要被边缘化的一群人,而他们的工作想要获得周围人的认同便显得难上加难。范生对记者说:“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理解我们,了解我们的工作对社会是至关重要的,我也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