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市新塘镇群星村石巷里的传奇

13-4-5 08:0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810| 评论: 0|原作者: 湛汝松

摘要: 增城市新塘镇群星村口岸码头附近有条天然的石巷。石巷虽少,却以“古海遗踪”的美誉被选入增城八景。今天,石巷已成为游人如鲫的休闲景区,但又有多少人知晓它的前世今生,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呢?不久前,带着“石巷 ...
增城市新塘镇群星村口岸码头附近有条天然的石巷。石巷虽少,却以“古海遗踪”的美誉被选入增城八景。今天,石巷已成为游人如鲫的休闲景区,但又有多少人知晓它的前世今生,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呢?不久前,带着“石巷旅游景区规划研讨会”的课题,我再次来到石巷,认真品读并思索发生在那里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自然的故事——海蚀洞

一条大约20米长,2.5高的石巷,两边圆筒形的石壁,凹凸不平中呈现古朴的褐色,顶部石缝开裂,阳光从“一线天”射进洞里,让从裂缝如缕若丝向下伸延的藤生植物散发出点点翠光,给沉寂的石洞带来温暖的生气。站在凝重的石洞里,手拉丝般的绿藤,我记得1995年版《增城县志》有这样的记载:“新塘的‘石巷’为古海岸遗迹”,“经华南师范大学曾昭璇、李建生等专家鉴定,证实该洞为中国大陆最大的海蚀洞。”这就告诉人们:石巷,是一条穿越大自然亿万年的时光隧道。

如果时光倒回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时代,这里是一遍汪洋古海。石巷只是海底沉积物凝结成的巨石。距今2000多年前,今日的东江三角洲平原还是一个广阔的海湾。石巷一带红砂岩和砾岩组成的小山丘就是海洋的岸边。年深岁久,山丘中比较松软的岩层被海水不断冲刷后,就会顺着海水的走向出现一条长长的小巷。海蚀洞这就这样形成了。

后来,陆地不断上升,海水逐渐退去,古海湾虽然变成了沉积着泥沙与贝壳的江河滩涂,但是从江西寻邬崇山峻岭里奔腾而来的东江水,还要流经这片沙贝滩涂注入大海。因此,石巷一带的山丘依旧要面对浪涛的冲击,不同的是石巷从海岸变成了河岸。年复一年,东江水不断西流。沙贝沉积成的滩涂逐渐变成肥沃的土地。宋代,原来居住在丘陵台地的人家逐渐往沙贝沃土上移居,倚着长流不息的母亲河东江过着亦农亦渔的生活,“沙贝”村就这样形成了。

明代,沙贝人在河湾的滩涂挖低填高,筑了一口新的鱼塘,接着又在塘四周建铺开墟,这就是新塘墟。新塘开墟以后,沙贝的地名逐渐被新塘替代了。沧海桑田,今天大海已远离新塘60多公里,东江岸边也多了不少陆地,石巷依旧岿然不动。感谢大自然把石巷赐给家乡,更感谢家乡先人对石巷的保护,使这份珍贵的自然遗产成为自然生态变迁的历史见证。

人与神的故事——天后与帅府爷

沿着石巷,我来到去年重修好的天后宫。天后,民间传说原是宋代福建莆田一个普通渔女。她因未婚夫出海捕鱼遇风浪葬身大海而悲愤投海殉情。誓死保护出海船只安全的临终誓言使她死后屡屡显灵于海上。她常常救难济危于渔民,被人们奉为保护平安的海上女神,深受沿海地区民间爱戴。为了顺应民意,元代至元帝将她封为“天妃”清代康熙帝将她加封为“天后”。

当天后还是天妃时,沙贝人已在距今东江1000多米的岸边建了一座天妃庙。随着村场的不断扩大和新塘墟的逐渐繁荣,清代康熙年以后,人们又在石巷建了天后宫。由于庙宇建在岩下神殿般的石台上,故又称倚岩寺。天后宫建成后,原来的天妃庙被人称为细庙,原来以天妃命名的天妃坊也改称细庙坊了。

石巷天后宫建成后,天天香烟萦绕,参拜的人络绎不绝。民间还流传不少村民出海捕鱼捞蚬在风浪中遇难而受天后拯救获平安的故事。因此,民间视天后宫为镇村之宝,不断重修重建。天后宫,不但见证着民间对天后的敬仰,而且记录着女神演变的历史。走出石巷,我在一座简朴的社稷庙里。见到人们敬称为帅府爷的神像。

传说新塘帅府爷是宋代名将康公保裔的化身。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父与父亲先后为国捐躯。赵匡胤打天下时,康保裔已战功显赫;宋真宗期间,年过花甲的康保裔奋勇出征,与辽兵交战所向披靡,大振军威。不幸的是在后来一次大战中,他因保护部属突围,为国家和民族捐出宝贵的生命!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