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市小楼镇何仙姑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保护

2013-4-29 12:2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792| 评论: 0

摘要: 增城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有着无数动人故事的城市。增城市有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其中,最为增城人津津乐道的就要数何仙姑文化了。何仙姑是八仙之一,对于其出身籍贯,当今人们仍众说纷纭,暂且不管其真正的起源 ...
增城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有着无数动人故事的城市。增城市有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其中,最为增城人津津乐道的就要数何仙姑文化了。何仙姑是八仙之一,对于其出身籍贯,当今人们仍众说纷纭,暂且不管其真正的起源地在哪,因为这至今也无人知晓。可以确定的是增城人民的何仙姑信仰是极为浓厚的,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何仙姑信仰已成为增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增城人们的生活、经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于何仙姑故事的源流已经有不少的学者进行了考证,其中对增城何仙姑的研究居多,可以看到大多的考证都源自对相关古籍文献的记载,对于增城何仙姑文化的演变过程,本人并未作出深入的研究,在此暂且借用前人的研究结果加以简略描述:至少从唐代开始,增城已出现了何二娘的传说,宋代增城何仙姑的形象开始逐渐丰满,并在元代有了初步的形象定位。

增城的何仙姑信仰在唐宋时期被佛、道宗教所利用,其形象带有明显的佛道色彩。在宋代地方士人逐渐成长的基础上,元代增城士人开始宣扬何仙姑的儒家“孝”道形象。明王朝对岭南社会控制的强化,增城士人对何仙姑的传说重新书写,使其具有更多标准淑女的特性。明中后期的地方官员更加强调何仙姑“芳洁”、“忠孝”的特点,以此教化当地女性。

随着增城何氏家族实力的壮大,在晚清时期开始认同何仙姑为家族的祖先。地方士人将何仙姑改造为正统神明,一方面表现出自身对王朝正统性的认同,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在民间推广儒家礼仪的目的,何仙姑的形象和故事演变,从侧面反映了增城的社会文化进程。(注:摘自暨南大学研究生郭文宇硕士学位论文《宋元以来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神灵塑造—以增城何仙姑为例》)这也从中说明何仙姑传说在增城有着深厚的民间社会基础,历史悠久。

因此不再侧重研究何仙姑文化的发展历史,而注重以当代人的视觉描述当代增城的何仙姑文化的传承现状,并思考其背后的意义所在。何仙姑的传说流传到当今,仍存在很多种版本,据本人生活经历听闻最多的是其中一个当下流传较广的说法:何仙姑是广东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生于唐代开耀二年(682年),原名何秀姑,其父何泰,母亲吉氏,以制售豆腐为生。秀姑诞生时紫云绕室,白光闪耀。

她自幼喜读诗书,手不释卷,过目不忘。她勤劳孝顺,十三、四岁便帮父母磨豆腐、操持家务,更兼知礼重德,深得村民邻里赞誉。十四岁时幸遇云游到此的吕洞宾。吕洞宾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后父母为她找了个姓冯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于中宗景龙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门前的水井。投井时只穿着一只鞋,还有一只鞋留在井台上。遂有秀姑已经"登仙"的传说。对于何仙姑的传说,至今增城人仍津津乐道。

何仙姑是人们在贫苦劳动人民化身的基础上造出来的神,她具有兼有人性所共同追求的美德。当人们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祈求平安,追求丰衣足食、社会繁荣时,人们就将这一切美好的愿望寄托于何仙姑的信仰上,于是人们就将何仙姑作为尊神而进行供奉。这就产生了何仙姑的一系列的祠庙和遗址.

在现代增城还存在多处祠庙,如小楼何仙姑家庙、正果何屋何仙姑祠、派潭何仙姑庙、仙村何仙姑佛庙、石滩沙垅何仙姑庙、石滩南壆何仙姑坛、镇龙何仙姑庙,还有在市区荔城凤凰山下的建于唐代的“会仙观”,解放后被拆毁,现仍留有仙姑井及双履痕迹。其中当前最大最出名的就要数小楼何仙姑家庙。始建于唐代的何仙姑家庙,尽管历400多年的沧桑,却依然格局完好,庄严古朴,具有古色古香的味道且香火极为鼎盛,当今已经成为增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仙姑家庙始建于唐代,明代曾作大规模的修缮,清咸丰八年重修(1858年),这座家庙历经沧桑战乱。何仙姑家庙规模不大,为砖石台梁式结构,三进式,第一、三进为封火山墙;第二进的四柱一间五架阁楼为硬山顶,其正脊和垂脊均有反翘装饰。庙内外装饰以木雕、灰雕、砖雕为主,飞檐拍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精湛优美。

庙正面山石门上有一副用隶书镌刻的门额——“何仙姑家庙”,这是咸丰八年内阁中书黄培芳所书,山门镌刻的行书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则出自黄培芳的学生史官王映斗手笔。上联中的“履、舄”二字均指绣花鞋,意思是讲千年前何仙姑在井旁留下一只绣花鞋升仙的故事,下联正反映出何仙姑家庙历史悠久以及人们对何仙姑的崇敬。

 已同步至 lujunfei的微博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增城公安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进
  • 广州市增城区慈善会募款2.4亿元办实事 多措
  • 广州增城现有中医类医疗机构344个 推进基层
  • 增城区人民医院的夏菊梅 加强肾内科能力建
  • 增城区人民医院的夏菊梅 加强肾内科能力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