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许多地方把发展旅游业的重点放在人文景点的建设上,以当地的历史名人为主题,挖掘旅游经济。因此,争夺名人出生地的事例常有披露,甚至连秦桧、西门庆等“贬类名人”也“榜上有名”。从中可窥见人文旅游景点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城也不乏历史名人,湛若水便是无可争议、土生土长的增城人。他既是明代的兵、吏、礼三部尚书,也是理学家、教育家.
他创立的心学理论被广泛流传于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尊崇。他创办了明洞、甘泉、莲洞等40所书院,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功绩斐然。如建在永宁南香山的莲花书院,就有“九个学生十个秀才”的美丽传说。湛若水与南香山是浑然一体的,是人文与生态的有机结合。“吾爱峨眉山,峨眉淡不如,吾爱莲花蕊,花光映太虚”,是湛若水对南香山的真情流露。他创办的莲洞书院、亲笔题写的“湛子洞”、“海阔天空”等石刻字就在南香山上。
据2013年5月中旬考析,湛若水为自己勘舆的墓穴也选择了南香山。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是祖先和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只要我们精心挖掘,便足以打造成一条令人向往、引人入胜的旅游线路,发展旅游经济,造福社会,造福子孙后代。然而,湛若水的事迹、遗迹至今仍被尘封湮没,就是2013年5月中旬被文物考古专家认定为广东省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明代古墓湛若水墓,也因长期失管失修而破损不堪。这与争夺历史名人的地方相比,我们确是“身在宝中不识宝”了。
历史上,南香山叫南樵山,又名峨眉山,它与东樵罗浮山,西樵大科山并称为广东三樵。古时南香山建有百花寺、观音庙(又称庵堂)、道观、炼丹室、莲花书院、霍韬墓、李探花墓等,它集佛教、道教、儒教于一山而久负盛名,享誉南粤。山上还有功名顶、凉帽山、七娘潭、莲花座、湛子洞、仙人脚印、母亲石、回音壁、瀑布等自然景观和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歌颂.
清初屈大均有诗:“东樵西望是南樵,四面芙蓉海上标。……离支十里云尝暖,瀑布三秋雪不消”。清乾隆年间增城知县管一清赋诗:“年来华发已飘萧,旷览名山兴尚饶。江濯芙蓉工远势,林拔螺黛露清标,浮云偃蹇空相妒,初月蝉娟自可邀。一曲娥眉横海上,南樵风致胜东樵”。然而,相比东西两樵的旅游开发,南香山已足足落后了几十年。
多年来,民间有识之士便认识到南香山、湛若水的生态人文的重要价值,呼吁政府打造湛若水名片,建设南香山生态旅游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纷纷发出提案议案,提请政府及早挖掘和开发南香山资源,发展旅游经济。2008年,增城市委市政府拟定建设南香山森林公园,并拨资兴建了东面石级人行道和南面水坭车行道。
在建设中断、后续设施未完善之下,还是吸引了周边群众、企业员工和东莞、黄埔、萝岗等地的市民前来健身游玩,平时有五、六百人,节假日上千人上山,2013年五一假期,平均每日有3000游客登山,南香山已初步成为附近市民健身休闲的选择地。而在每年六、七月升考期间,不少学生前往莲花书院遗址、功名顶燃烛焚香,顶礼膜拜,以祈高中。
倘若把湛若水纪念园、莲花书院、功名顶等与南香山景色风貌联系起来打造,吸引来的可能不只是每年数以万计的升考学生。倘若恢复以东汉年始建的百花寺、宋朝始建的观音庙,吸引来的可能不只是每年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倘若把南面上山路口的山猪冚水库开发为水上乐园,并把南香山众多的自然景观加于修饰完善,吸引来的可能不只是每年数以万计的休闲游客。
也有人大胆建言,水乡每年举办龙舟节,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没有江河,但有南香山,我们可以举办增城市独一无二的登山节。而且,在每年教师节举办以纪念湛若水为主题的尊师节;待百花寺、观音古庙建成后,或每年举办谢佛节、观音大诞节,让永宁、南香山每天都像过节那样繁华喜庆。
南香山地处增城市南面,紧接增城开发区,毗邻新塘、东莞、黄埔、萝岗以及挂绿湖新区,可谓一山独大。在周边大量开发建设后,南香山无疑是一方净土,是人们休闲舒心的向往之处。南香山以它别具一格的景色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必将成为南粤大地上璀璨的旅游名星。2013年初,增城市委市政府把南香山规划成集宗教、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筹建百花寺、林地流转工作正在进行中。相信南香山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不再姗姗来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