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增城概述 查看内容
新闻热点 增城概述 政务文宣 人物事迹 文学作品 吃喝玩乐 风土人情 千奇百怪 历史文化 观点社论 便民服务 商务情报

“增城丝苗再生之父”宋东海:天台盆栽水稻背后的辽阔田野

13-5-26 18:4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882| 评论: 0|来自: 增城社区报

摘要: 宋东海,1948年出生于广东遂溪,1967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1970到增城市工作,历任农业局股长、市种子站站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农业局副局长等职,历任技术员、助理农 ...
宋东海,1948年出生于广东遂溪,1967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1970到增城市工作,历任农业局股长、市种子站站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农业局副局长等职,历任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研究员。曾被评为“广州市优秀专家”、“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曾获“丁颖科技奖”等各类农业科技奖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晚年的醉心研究

2005年退休后仍醉心于增城丝苗的研究和培育,继续育成“七野丝苗”和“香野丝苗”两个新品种。出版有《利用野生稻杂交选育高产优质水稻良种的研究》、《利用野生稻培育丝苗米品种的研究》两部专著,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

说起中国的水稻种植,人们都知道有一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在产量、产值上开创了新高。在普遍种植水稻的岭南地区,还有着另一位以创造优质大米而著称的“水稻之父”,他就是驰名遐迩的增城丝苗再培育者、被称为“增城丝苗再生之父”的宋东海。

宋东海被认为是继“中国水稻之父”丁颖之后,又一个利用野生稻育成名优品种的最大成功者。他利用在增城山区发现的野生水稻,与栽培稻成功杂交,育出了今天一系列“野”字号的增城丝苗。1992年,宋东海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成为目前增城唯一一个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农业专家。

天台上的盆栽水稻

宋东海的家在增城某社区的二楼平台上,屋外有一个约有80平方米的天台,上面种满了各色名样的植物,然而最吸引人注意的,却是天台一角那几盆葱绿的水稻。水稻当作家中的盆栽,也许很多人闻所未闻,但在宋东海家却已持续了数十年之久。采访时,宋东海把记者带到水稻盆栽前,娓娓道来,言语中饱含深情,直将记者的思绪引向增城丝苗的前世今生。

记者看到,目前宋东海家的天台上,共有五盆水稻盆栽,其中较大的两盆是纯野生的水稻,较小的三盆是经过杂交育成的水稻。宋东海说,在增城,他一共搬了五次家,但这些水稻盆栽从未丢下,目前所见的其中两盆,即为他近几年育成的最新品种——“七野丝苗”和“香野丝苗”,这两个品种分别育成于2009年和2010年,已分别经过两年的品种试验和大田生产表证,获得了各方人士的肯定,一致认为是值得推广的增城丝苗新品种。

不要以为宋东海在天台上盆栽水稻不过是为了自娱,实际上他是以此延续多年来的育种研究,盆栽背后,是增城无比辽阔的田野。退休后的宋东海,没有了经费,也没有了基地,这几盆盆栽就等同于他微缩的试验田,他就在这几个小小的花盆内完成了育种,然后下乡去租用农民的水田试种,请当地的农户帮忙护理,而他三天两头过去指导、调查,常常亲自下田,乐此不疲。他每月的退休工资,也几乎都搭在了这上面。

增城丝苗从消失到恢复

增城丝苗由来已久,在民国时期就有种植,到上世纪60年代声名鹊起,70年代,增城每年上调给国家的稻谷超过5000万公斤,香港政府又要求每年进口增城丝苗米850万公斤。其时增城种植的是原老牌品种“高脚丝苗”,只能在晚造种植,但面积不多,主要问题是原丝苗品种年久退化,秆高易倒伏,产量太低,因此许多农民不愿种植。

为了完成出口任务,当时增城县政府下达种植面积到各公社,同时宣布了收购丝苗稻谷的“加8奖励”(每交售100公斤稻谷当作180公斤结算)政策,并规定粮所收购的丝苗稻谷全部加工出口,任何人都不准私自买卖丝苗米。宋东海说,有一件事构成了他此生的一个遗憾。增城丝苗米美名远扬,但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丝苗米出售.

他到增城后,他大学时的老师、华南农学院黄超武教授到增城调研,想要几斤丝苗米,他以为几斤米怎么也可满足老师的愿望,但即便他身为农业局干部,也买不着当时极其稀缺的丝苗米,不得不让老师抱憾而归。后来,到他培育的丝苗米出来,黄教授已经与世长辞。这件事,让他到现在想起来心中尚有歉疚,同时,在当时也促成了他培育增城丝苗新品种的决心和行动。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