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山:增城县名由来的探究

13-5-31 02:3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779| 评论: 0|来自: 温敏崇

摘要: 县名增城源于中国古代昆仑神话,但是更多地只是说明了增城一名是中国古代昆仑神话中的仙境名称,而非增加一城之意。然而,仙境名称又是怎样成为县名的呢?这还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要探究这个问题,可从古代增城 ...



上述《康熙增城县志》关于层城的叙述引出了“层城”与罗浮山的关系问题,就是上述罗浮山为什么又被称为增城山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道教与昆仑神话的关系说起。中国古代昆仑神话是我国古代神话的渊源,昆仑神话是道教神仙信仰最重要的文化源泉,昆仑神话中的昆仑山被道教奉为神仙所居的仙山,有人甚至认为道教起源于昆仑山。

昆仑神话中的“层城”是昆仑山上最美丽最崇高的一级。“层城”,又写作“曾城”和“增城”。层、曾,皆从céng声。《说文》解释说:“层,重屋也,”即重重叠叠之意。《水经注》卷一曰:“昆仑之山三,……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淮南子》描述昆仑山“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百里一十四步二尺六寸”。

《河图始开图》、《河图括地象》言“层城”有“五城十二楼”、“八十城布绕之”。也就是说,“层城(增城)”是建筑在昆仑山上的由多座城池组成的雄伟壮丽的城市群。因其依山势而建,自山下往上望去,层层累累、重重叠叠,故称为“层城(增城)”。增城耸入云霄,有九重之高,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罗浮山是岭南第一奇山,秦始皇时便有仙人方士在此修炼。汉时道教盛行,熟悉昆仑神话的修道之人很自然将雄奇的罗浮山和昆仑山联系起来。

南宋著名道士、道教内丹派南宗创始人白玉蟾师事南宗第四代传人陈楠,嘉定五年在罗浮山得陈楠临终付嘱。白玉蟾曾在增城朱村白水山“小红玉洞”练丹,他在在罗浮山修行期间,写下《罗浮歌朝斗回作》一诗:紫霄飞步谒琼楼,回首人间只一周。云绕崑崙山上起,月沉娑竭水中存。香烟欲断归来早,羽驾相迎未敢留。尽洗尘缘知熟路,瑶池花木未应秋。

白玉蟾在诗中将罗浮山比作昆仑山。清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卷三山语篇罗浮山一文的描述恰似昆仑神话中的“层城”景色: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罗浮有大小二石楼,仙人尝见其上。又有瑶石台一,石色如玉,直耸六百余丈,广七十丈,天之茎台也。台有铜柱,谓之茎,瑶石者,台之柱,其上无盖,张衡所谓通天渺以竦峙者也。铁桥之两端,皆有铁柱,高亦数百丈,是亦茎台之类。又昆仑县圃,有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罗浮多天成楼台,瑶台而外,有见日、凤凰二台,各为一石,盘踞飞云顶上,旁无依附,色如锴铁,然内则玉白莹然,亦一瑶石台也。其下大小麻姑台、华首台,皆与十二楼仿佛,而二石楼相去仅五里,各有门俯视沧海,夜半见日,云霞中常若有人开阖,则仙人之大府也。

根据上文的描述可以知道,罗浮山雄伟的山势和形形色色的层层叠叠的石楼巨台,与昆仑神话中的层城“五城十二楼”相仿。因此,罗浮山“《真诰》呼为层城”和“《真诰》谓之增城山”就不难理解了。民间也有将罗浮山称为增城山的例子。乾隆至道光年间画家、小说家、杂剧家曾衍东的笔记小说《小豆棚》就有关于罗浮山就是增城山的记载。《小豆棚》卷十一鬼魅类讲了一个叫“罗浮心”的故事。

故事讲熊孝泉携一化作美女的女鬼到罗浮山游览,其中有如下一段记述:买舟入粤,十日抵广州境,去罗浮尚三百里。南望一抹黛痕,弯如新月。女曰:‘此增城飞云顶也。’熊不之信,询舟师,诚然。抵增,篮舆入山。日暮至梅花村,宿卖酒田。文中的“增城飞云顶”指的就是罗浮山飞云顶,因为罗浮山的顶峰叫飞云顶。

“梅花村”和“卖酒田”两地名在上述屈大均《广东新语》罗浮山一文中也有记载:“梅花村在山口。前对麻姑、玉女二峰,深竹寒溪,一往幽折,人多以艺梅为生,牛羊之所践踏,皆梅也。冬春之际,以落梅醅酒,于村南麻姑酒田卖之。…….酒田一曰卖酒田。”罗浮山飞云顶又被称为聚霞峰,因此,“增城飞云顶”与上述《康熙增城县志》中的“罗浮聚霞峰真诰呼为层城”这句话正好相互印证了罗浮山就是增城山。

以山名作县名新县称为增城

罗浮山就是增城山,那么,增城山与县名增城又有什么关系呢?上述《康熙增城县志》卷十四外志说“有以层城为增城,古名者不知其何所据。”这句话意思是不知道古时命名的人是依据什么将神话中的地名“层城(增城)”用于县名的。这段话提及了“层城”与县名“增城”的关系问题。从上文的分析知道,增城山就是罗浮山,因此上述问题也可以问:增城山是依据什么成为县名增城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古代地方命名的规则。

古代取地名有什么规则呢?地名学专家华林甫博士给了我们最好的解答。华博士著有《中国地名学史考论》一书,他在书中对中国古代如何起地名的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书中阐释了古代取地名的规则:“嘉名”也叫“美名”,《战国策》中已有“美名”一词,汉刘歆《西京杂记》、西晋潘岳《西征赋》也有“美名”的说法。

不过“美名”运用到地名上大概较迟。《元和郡县志》卷四乌水:“初,统万城成,(赫连)勃勃下书曰:‘今都城已建,宜立美名。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国,宜以‘统万’为名’。”《元和郡县志》卷一七恒州:“(北魏)道武帝登恒山郡城,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遂移郡理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