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分为“洪”和“涝”两种 “洪”,指大雨、暴雨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 “涝”,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的积水成灾。 同时也有相应的洪涝灾害预防和预警机制,其中包括根据防汛特征水位,对应划分预警级别(通常由重到轻分为一、二、三、四共4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色表示) 20a世纪最大洪水有三次。1931年,中国发生特大水灾,有16个省受灾,其中最严重的是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五省,山东、河北和浙江次之。8省受灾面积达14170万亩,占8省耕地面积的1B4强。据统计,半数房屋被冲,近半数的人流离失所,不少人举家逃难。这次大水灾祸不单行,还伴有其他自然灾害,加上社会动荡,受灾人口达1亿人,死亡370万人,令人触目惊心。 1954年那次全国受灾面积达2.4亿亩,成灾面积1.7亿亩。长江洪水淹没耕地4700余万亩,死亡3.3万人,京广铁路行车受阻100天。国家对自然灾害的救济费为3.2亿元。其他重大水灾有:1958年黄河郑州花园口出现特大洪水,郑州黄河铁桥被冲毁。海河流域1963年遭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受灾面积达6145万亩,减产粮食60多亿斤。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1982年遭特大洪水,安康老城被淹,损失惨重。 1998年,一场世纪末的大洪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洪波汹涌,水位陡涨。800万军民与洪水进行着殊死搏斗。据统计,当年全国共有29个省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6亿元.目前,我国平均每年受洪涝面积约一亿亩,成灾6000万亩,因灾害造成粮食减产上百亿公斤.
发生时间 |
成灾原因 |
损坏水利工程情况 |
受灾情况 |
1950年5月14日至6月22日 |
普降暴雨 |
崩决堤围10条、冲坏水陂20座 |
受浸农田10.1万亩,淹死6人,倒塌房屋98间。 |
1953年6月1日至6月10日 |
东江、增江连续大雨,龙门山洪暴发 |
碧江围决口4处,增博大围决口10处,增城县共崩决堤围35条,溃水圳99条 |
农田受浸面积23.7万亩,成灾面积9.04万亩,,受灾人口11.03万人,,死15人,倒塌房屋1382间。 |
1954年6月6日至6月7日 |
增江上游地区2日降雨量357毫米 |
增城县共溃决堤围19条,冲跨山塘10座,水陂269座,水圳161条 |
倒塌房屋205间,死5人,伤22人,受浸农田8.1万亩,冲毁公路桥梁20座,沉船13条。 |
1955年7月16日至7月22日 |
东江、增江、西福河连降暴雨,山洪暴发 |
崩决堤围4条,增博大围于7月24日博罗石湾决堤 |
受浸农田19.5万亩,成灾面积6.7万亩。 |
1957年5月12日至6月4日 |
东江、增江、西福河普降暴雨,洪水猛涨 |
西福河沿岸堤围全部漫顶崩决,增城县崩决堤围10条,其中万亩以上1条,垮山塘29座,其他工程冲毁1509宗, |
受浸农田22万亩,倒塌房屋2208间,死10人,冲毁广深铁路蓝山至潮汕段。 |
1959年6月10日至6月15日 |
东江、增江、西福河连降暴雨,江河水位猛涨 |
增博大围、石滩围、仙村围、附城围漫顶溃决,万亩以下堤围漫顶溃决120条,冲垮山塘62座,其他水利工程1793宗 |
受浸农田22.07万亩,倒塌房屋2.82万间,死14人,伤14人,广深铁路石沥窑段被冲毁。 |
1960年8月28日至8月29日 |
增江上游日降雨量493.5毫米 |
增博大围于27日决是,增城县决堤41条 |
受浸农田15.9万亩,淹死1人,冲毁房屋2301间,受灾5.4万人。 |
1966年6月20日至6月22日 |
增江上游连降暴雨 |
增博大围九比段决堤,增城县崩决万亩以下堤围41条 |
受浸农田15.65万亩,成灾面积5万亩,倒塌房屋2301间,浸死1人。 |
1968年6月13日至6月14日 |
增江中游连降暴雨,永汉降雨527.9毫米 |
万亩以下堤围崩决23条 |
受浸农田10.6万亩,成灾面积1.68万亩,倒塌房屋2261间,死2人。 |
1971年6月5日至6月7日 |
受18号强台风影响,增江降雨集中 |
损坏较小 |
受浸农田13.86万亩,死3人,倒塌房屋1214间,倒断高压电线杆56根,电话杆172根 。 |
1973年6月29日 |
增江流域连日普降暴雨 |
冲毁水利工程913宗 |
受浸农田10.1万亩,倒塌房屋27间。 |
1974年6月28日 |
增江龙门从23日至28日6天降雨568毫米 |
溃决万亩以下堤围6条 |
倒塌房屋157间,死亡26人。 |
1975年5月13日 |
增江龙门渡头从9日至13日共降雨量418.7毫米 |
崩决万亩以下堤围68条 |
受浸农田14.11万亩,倒塌房屋21间。 |
1979年6月12日 |
龙门从9日至12日共降雨量307.5毫米 |
崩决万亩以下堤围4条 |
受浸农田5.62万亩,倒塌房屋114间,倒断高压电线杆777根,电话杆549根。 |
1980年4月26日 |
增江上坪21日至26日共降雨量511.4毫米 |
崩决万亩以下堤围16条,冲垮山塘2座,冲坏其他水利工程设施346宗 |
受浸农田19.7万亩,倒塌房屋707间,死亡2人。 |
1983年6月19日 |
增江麒麟咀6月份降雨量419毫米 |
崩决万亩以下堤围7条,冲毁山塘2座,损坏涵闸45座、其他水利工程79宗 |
受浸农田14.15万亩,倒塌房屋351间,死亡2人。 |
1986年7月11日至7月12日 |
受7号台风影响,增江江湾降雨量236毫米 |
崩决万亩以下堤围3条,冲坏电排站1座,山塘1座,涵闸19座,水陂117座,其他水利工程77宗 |
受浸农田13.5万亩,冲坏房屋133间,倒塌房屋64间,受伤3人。 |
1987年5月19日至5月22日 |
东江、增江各地普降暴雨 |
崩决万亩以下堤围13条,冲毁水陂84座,渠道175条,冲坏涵闸37座、水电站3座,其他77宗 |
受浸农田16.5万亩,倒塌房屋124间,受灾人口39.5万人,死亡1人。 |
1988年5月25日至5月27日 |
普降大到暴雨、增江上游龙门县也降大到暴雨 |
毁坏水利设施297宗,其中冲毁水陂109座125宗,其他水利工程63宗 |
受浸农田4.1万亩,成灾1.47万亩、失收990亩,受浸农作物690亩,冲崩、漫顶鱼塘290亩,受浸房屋210间、倒塌房屋54间,损坏桥梁28座,损坏公路20.3公里,倒断电话线路9公里,损失160.87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