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球2013年就已经有93岁,增城永宁街永宁路郭村人。1939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十七期八总队工兵(科)队,1941年冬被编入驻扎在湖南浏阳的第4军102师,又先后被编入90师和59师。经历过1942年的“赣东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如今与子女生活,衣食无忧。2013年8月的一个周末午后,广州市增城永宁街永宁路郭村村旧村池塘边的一户小院中,郭惠球一个人在自己的小屋里吃午饭。 尽管已是93岁高龄,老人一顿仍然可以吃下两碗米饭,而且最好是要有猪肉做的菜。“他不喜欢呆在老人院,因为在那里和别的老人一起,吃的饭太软又少,他又特别喜欢吃肉。”小孙女偷偷告诉前来探望的南都记者。所以每到周末,儿女们就会把老人接回来,只有在家的时候,他才会觉得吃得够痛快。听到有人前来探望的消息,郭惠球连忙放下碗筷两腿蹒跚走出来迎接。不久之前,老人因为胃出血住进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目前身体仍在恢复之中。当年参加国民党军队、抗战杀敌的岁月一直深埋老人心中,如今他期待认同与肯定。 长途奔袭血战赣东 1920年农历八月,郭惠球出生在广州市增城郭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在当地完成了初小教育后,1937年考入广州市立一中就读高中。一年后广州沦陷,不到18岁的郭惠球在兵荒马乱之中逃往香港投奔亲戚。然而香港的生活却并非想象中那样安稳,1939年初,郭惠球偶然得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后期)招生的消息,再次从香港辗转到广东韶关参加入学考试. 最终他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十七期八总队工兵(科)队。因为前方战事吃紧,同年11月,他随学校前往广西宜山正式入伍,1940年又迁往贵州独山学习。经过2年的军事学习,1941年冬,郭惠球毕业后被编入驻扎在湖南浏阳的第4军102师,担任工兵连少尉排长。在浏阳驻训2年,郭惠球又先后被编入90师和59师。 1942年5月下旬,驻南昌日军第11军团为配合浙江日军作战,企图打通浙赣线,摧毁浙赣走廊美中两国军用机场,消灭浙赣铁路沿线的中国军队,半月之内,抚州境内东乡、临川、宜黄、崇仁、金溪、南城相继失陷。战争形势对中国国军十分不利,第九战区司令薛岳令驻守湖南株洲、浏阳附近夏楚中的第79军,星夜驰援赣东,要求6月4日前全部到达临川集结,并令时任军长欧震的第4军从湖南向江西移动,以策应79军行动。 郭惠球跟随部队从湖南浏阳出发,步行前往千里之外的江西,这也是他第一次正面参与对日作战。当时正是夏天雨水颇多,山区道路雨后泥泞不堪,沿途不断有人掉队。为了避免日军飞机的轰炸,部队很多时候只能昼伏夜出,就这样经过近一个月的急行军,终于在6月初到达宜黄。 6月14日,第4军军长欧震率部由乐安、宜黄小路绕道至龙骨渡、荣山,然后移至临川城外附近待命。15日,第4军陈侃的90师克复崇仁,歼敌千余人。翌日,张德龙的59师又将踞宜黄之敌击溃,光复县城。20日,第4军分途进击邓家山、长岗圩、新塘圩、上顿渡之线。 直到今天,郭惠球依然记得,当时在龙骨渡一带与日军的激烈战斗。战斗从山上打到山下,又从山下打到了河里,桥下的水面上漂满了尸体。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激战,史称“赣东会战”的这次战役,以国军的胜利宣告结束。7月,经过短暂的休整,郭惠球随部队先返回宜春,8月后回到湖南浏阳驻地。 长沙被攻克渡江逃一命 返回湖南后,郭惠球被调到工兵营担任中尉代理连长,部队也开赴长沙整训。1944年,郭惠球还被派驻到广西桂林参加中美合办的东南干训团受训,这段平静的日子在当时的烽火硝烟中十分难得。首次参战即获得胜利,但这样的幸运却并未能一直伴随在郭惠球身上。 1944年5月,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8个师、1个飞行团和海军一部,共20余万人,以攻占湘桂铁路为目标,向长沙、衡阳地区进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4个集团军共约40万人,以一部依托湖北通城东南山区、湖南新墙河南岸、沅江和益阳地区的既设阵地,节节抗击,消耗、迟滞日军;主力分别控制于浏阳、长沙、衡阳及宁乡等要地,相机歼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