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增城市正果镇畲族小学 仅有4个老师和12个学生

13-9-10 09:08|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036| 评论: 0|来自: 羊城晚报

摘要: 4个老师,12个学生,这样的小班化教学,在城里人看来是一种奢侈的教育配置。但在增城畲族孩子眼中,却是一种匮乏。教师节前夕,记者探访了广州市“最袖珍”的小学——畲族小学,这是一所深藏于广州增城市正果镇大山深 ...



身兼多职的校长

在畲族小学的教师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教师的分工一览表,表格上疏疏落落地填写了4行——校长盘国辉,教导主任来土根,教师盘镜明和教师李文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旁边一张密密麻麻的课程总表,六年级开了11门课,一年级开了7门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显然,为了兼顾到所有的课程,校长和老师都得身兼多职。

校长盘国辉,是原增城师专的毕业生,畲族人,也是小学所在地——吓水村的居民。他从学校毕业就来到这里,现在已经是第21个年头了,在师范学的是数学专业,但他现在要带六年级的语文和综合实践课程,还得兼带一年级和六年级的体育和音乐。对于普师毕业的他,教语文他还能应付得来,但由于缺乏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只能凑合着教。

比如,体育就教学生排队,跳高、跳远等基本动作,而音乐就只能教他们唱歌仔,乐谱他自己也不懂。近年来,很多畲族村人都把孩子送到镇里上学了,但盘国辉却把女儿盘远远留在身边,女儿现在就是六年级9个学生之一。“很多孩子出外后,一句畲语都不会说了,我不想女儿这样。”

学生少也有压力

同样是畲族人的教导主任来土根,2001年从湛江教育学院毕业后便到畲族小学教书。谈及为何回来当乡村教师,他说,“到哪里教书都一样,我是本地人,能安心些。”尽管面对的只是十几个学生,但来土根却有压力。“这里的孩子没上过幼儿园,脑子一片空白,第一学期就像是幼儿园一样,先教他们适应学校生活。”

他说,只有1个人跟不上,那就等于30%的学生跟不上了,就会拖慢了全班的后腿。为了不让女儿重蹈覆辙,来土根已经把自己4岁的女儿送到增城市上幼儿园了。来土根的压力还来自于工作,现在负责教一年级语文和六年级英语。他坦言,我并不是学英语专业的,所以也得边教边学。此外,他还得负责帮学校写各种汇报材料,这让学术水平有限的他感到很棘手。

“我们学校就这么几个人,但还是得做跟其他学校一模一样的材料,真的很痛苦。”老教师盘镜明,也是畲族人,在这个学校教了23年,算是“元老”了,他见证了畲族小学不断萎缩的过程。不过,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看着家乡的孩子渐渐成才。“我们有不少学生考上了大学,有南京大学、华农、广工等。”

教师李文军,是四个老师中唯一的汉族人,他的家在正果镇水口村,距离学校16公里,每天都要来回奔波。6年前,他被分配到畲族小学时,学校还有40多名学生。2008年毕业走了18名学生,2010年又毕业了一批,学生一年比一年少。不过在他看来,人多人少都一样教。“我们每节课也是45分钟,备课也一样,只不过批改的作业少些而已。”

同样,令他感到力不从心的也是专业的限制,他除了做六年级班主任,还得教六年级数学、品社、科学及心理健康等。“让我教语文和数学还行,但像科学、心理这些课程我是不专业的。”好在,由于学生人数少,他可以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