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发挥夕阳红的中新镇退休教师莫振英

2013-9-11 11:28|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710|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2013年9月10日是中国第29个教师节,也是莫振英度过的第29个教师节。从1951年参加工作到1998年正式退休,莫振英在教育岗位上奉献了整整47个年头。然而,退休后的莫振英并没有停下传播知识的脚步,现年86岁的他多年来坚 ...
2013年9月10日是中国第29个教师节,也是莫振英度过的第29个教师节。从1951年参加工作到1998年正式退休,莫振英在教育岗位上奉献了整整47个年头。然而,退休后的莫振英并没有停下传播知识的脚步,现年86岁的他多年来坚持剪集《增城日报》、《老人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文章,自费印发给街坊邻居以及退休老人阅读。同时,他也不忘持续学习,热切关心下一代的教育与成长,成为了合益村街头巷尾的美谈。



从教47年,扎根基层教育

莫振英家住中新镇合益村,从教47年,曾担任福和中心小学校长,桃李满天下、德高望重,村中人至今仍尊称他为“校长”。2013年9月上旬,记者来到中新镇合益村,一路打听莫振英老人的住处,许多村民竟都可准确说出“校长”的住址。记者来到莫振英家中时,他正在灶台前忙着做饭,虽满头银发,却仍精神抖擞。

他告诉记者,自己从新中国建国初期就开始从事教师工作,先后在曾经的八益小学、五联小学、福和中心小学和合益小学等多所学校任教,期间担任多所学校校长,后任职于福和教育指导中心。谈及建国以来增城教育事业的发展,莫振英感慨万千,而对于自己能够为增城基层教育事业做出长期贡献,如今桃李满天下,他也颇感自豪。“从事各行各业的学生都有,能有现在的成就,我很为他们高兴!”莫振英说。

老有所学带头坚持学习

莫振英退而不休,多年来坚持读报剪报,成了当地的“报刊编辑员”。记者走进他的书房参观,只见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里摆放着一张方形书桌,上面放置着各种书籍报刊材料以及裁剪装订报纸的小工具,一旁的书架上则分门别类地叠放着多年来制作的《莫振英剪集》。

记者翻阅后粗略统计,《莫振英剪集》每年约制作50期,每期内容围绕节日、人物、大事记等某一主题剪录8个16开的版面。其中,还有不少老人自己撰写的文稿以及读书笔记。每当剪集完成后,莫振英便会自费印制50—100份,并亲自装订,免费派发给街坊邻居和退休老人阅读。在资讯相对贫乏的村里,莫振英的剪报成了村民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在莫振英的影响下,村里的其他老人也开始了剪报。

“读报剪报是当老师养成的习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有时间就剪。”莫振英说,“我能够这么精神和健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坚持用脑,不断学习。”他还向记者介绍了自己2013年9月上旬正在研读的《增城市志(1994—2005)》以及长达数页的读书笔记,他说将推荐更多人来阅读这本深入介绍增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书籍。

心系教育关注后代成长

即使已从教育工作一线退下10多年,但莫振英依旧时刻关心着下一代的教育与成长。村民莫湛光告诉记者,莫校长很关心自己孙子的教育,经常到家里了解孙子的学习情况。“莫校长为人很好,也很喜欢小孩,经常给村里的家长一些教育建议,大家都很尊敬他。”莫湛光说。据了解,莫振英曾为《广州老园丁》杂志写下《老园丁的中国梦》一文。作为一名退休的人民教师,莫振英对教育的热情不变,始终心系增城教育,关注增城下一代的成长,其精神实属可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民经历代风雨沧桑 世代
  • 增城区瓜岭村有三宝:明清的古村落 广州唯一
  • 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湖塘埔 欣赏山野美景中
  •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的古祠堂和碉楼
  • 广州市增城区推动“区政合一”试点工作出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