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观点社论 查看内容

增城市挂绿湖“亲情劝迁”拆毁的是信任

2013-9-12 08:52|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649| 评论: 0

唯有循着法治轨道破解拆迁难题,才会让美好生活的梦想递进一层。公职人员被政府发文要求参与征迁,表现不力即被批评“思想落后”,轻则面临停薪、重则可能停职……2013年9月上旬据广东省某本地主流媒体报道,广东增城挂绿湖水利工程动用“体制内”人员游说亲属,拆迁工作得以进展迅速,此举引发社会热议。

近年来,由于公共舆论对“强拆”的敏感度一升再升,尤其随着征地拆迁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凭借暴力胁迫、断水断电等方式的强制拆迁已难以再行其道。在此背景下,依托公务员、教师等“体制内”群体,借由熟人社会的亲情联系,搞责任制、打亲情牌,“做工作”变相劝迁,成为一些地方推动拆迁的新手法。类似案例,不止增城一地。

根据报道,旨在打造“代表广州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生态地标”的挂绿湖水利工程,与一般商业开发项目不同,具有多重生态功能,其综合效益可期,最终受益的也是广大增城市民、村民。而且,与搞不定就走强拆程序、诉诸暴力的惯性思维相较,动员相关力量去劝说、谈心,这样的方式也比较温和、柔性,甚至不失为一种进步。

然而,这种做法经不起深究。发动“游说”无错,但如果“游说”有违自愿原则、采取强制形式,甚至游说者不乐意、未能做通思想工作,就要“严肃处理”,这样的做法看似柔性,实则严苛,有违依法行政的原则。大拆大建中,最大的难题无疑便是拆迁,“带血的拆迁”屡屡成为热词,便是最好的佐证。

为了顺利拆迁,近年来,各地拆迁部门使出了五花八门的招数,最基本的比如“断水断电”。更狠的便是趁你熟睡之际,直接给你“代劳”搬家,等你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已经睡在空旷之中,四周是一片狼藉的家具。亲情逼迁,则是拆迁大战中又一新利器,虽然不动一兵一卒,但是从战斗力来看,却十分强大。

作为公务员,为了保全公职,必然全力以赴,想尽各种办法劝服亲属“服从大局”。而对于被拆迁者而言,面对来自官员亲属的“劝服”,可能会有大部队压阵所没有的效果,无论从亲情还是从面子上,都可能做出让步的考量。从这一点讲,亲情逼迁,确实可以起到别的方式所不能比拟的效果。

但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却建立在公权力的滥用和亲情伦理错位之上,公职人员其本职工作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管理服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从权利义务上还是工作职责上,都没有为拆迁服务的职能。如果强行安排,还涉嫌占用公共资源。从亲情角度来说,和睦友善是亲情中最宝贵的伦理情结。

如果被裹挟到拆迁中来,必然涉及到利益纠葛和亲情矛盾,这就必然影响到亲情伦理的构建,甚至引发伦理错位的情形。虽然无法与拆迁成效做出可量化的比较,但至少以这样的方式是对社会秩序的祸乱,是最不能动用的“资源”。即便一些拆迁户碍于情面或迫于压力,最终无奈让步、签署协议,内心却埋下了亲情的撕裂感.

在增城拆迁中,就有公务员因劝说不了亲友拆迁、怕“完不成任务”,而无奈自掏腰包5万元补偿亲属动迁。政府部门把本该由自己直面的拆迁矛盾转移给下属工作人员,这种看似巧妙的“转嫁”,不仅有悖法治精神,也忽略了撕裂亲情的隐形成本。回到增城拆迁上来,牵涉20个村、3万人命运的动迁,触及的复杂利益格局不难预见。

然而,对于拆迁拆不动、难推进的原因,是否应从源头上想想?比如,给出的补偿是否公平?利益协商机制是否完善?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是否有申诉、救济的合理渠道?从这些角度多一些考虑,在依法行政上多做文章,才可能做到法、理、情的统一,从根本上理顺利益链条,减少拆迁阻力。在这个意义上,唯有循着法治轨道破解拆迁难题,才会让美好生活的梦想递进一层。

政府部门把本该由自己直面的拆迁矛盾转移给下属工作人员,这种看似巧妙的“转嫁”,不仅有悖法治精神,也忽略了撕裂亲情的隐形成本。拆迁是一个城市发展中必然面临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如何拆迁,一个必须坚持的底线是:不能滥用了公共资源,不能违背了亲情伦理。比如这样的亲情逼迁,不仅乱了拆迁,还会坏了亲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湖塘埔 欣赏山野美景中
  •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的古祠堂和碉楼
  • 广州市增城区推动“区政合一”试点工作出实
  • 走进乡镇企业亿元村增城区新塘镇大敦村 感
  • 参观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竹园村阮海天故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