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以“和”为贵的增城市离休干部邱秋同志

2013-10-1 17:50|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310| 评论: 0|来自: 增城市委老干部局

摘要: 邱秋,男,1935年4月出生,1948年4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95年在增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上离休。1999年10月,他被广州市政府评为广州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02年,他再次评为广州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连续两届 ...
邱秋,男,1935年4月出生,1948年4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95年在增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上离休。1999年10月,他被广州市政府评为广州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02年,他再次评为广州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连续两届);2008年11月,他获得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老干部局、广州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广州市关工委联合颁发的“广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

他是增城市最年轻的离休干部,也是增城离退休老干部中威望最高的人。老干部们碰上什么烦心事,都愿意找他谈;遇上难以解决的困难,大家第一时间也会想到他。而他也乐于帮助别人,他是增城离退休老干部的贴心人。邱秋说:“凡事应以和为贵。一个人拥有宽广的胸怀,什么事情都好解决。”

“和”是中国儒家学说中的中庸之道的最好诠释。对于老干部来说,心平气和、身体健康是最大的福气。“和”就是邱秋的生活哲学,是他的处事之道。他用这个“和”字解决了老干部遇到的很多困难,用这个“和”字解除了很多老干部的思想顾虑,用这个“和”字带领老干部们,把老干工作带上一个新境界、新阶段。


和衷共济,构建和谐增城

邱秋同志离休后,支持市历任五套班子领导的工作,为增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老有所为的作用。2002年,增城市老干部局决定改建老干部活动中心,起初因为资金不到位,工程迟迟不能开工。邱秋同志知道后,多次找市有关领导商量,希望市政府尽快解决老干部活动中心改建的资金问题,使工程能够按时开工。在他的努力下,工程资金很快得到解决。

2007年初,按照时代发展需求,钓鱼协会的老同志们希望钓鱼场能够向国际标准靠拢,以提高整个钓鱼协会的水平,提高老干部钓鱼的兴趣。邱秋同志与其他老领导一起多次向市有关领导提出建议,得到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后来,钓鱼场的改造共争取到的资金合计120多万元。

近几年来,增城市关工委在他的带领下,发动老同志和社会热心人士以及有关部门支持扶助山区贫困学生资金达382000多元,为学生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支持经费26000元。2004年,增城参照广州市的做法为离退休干部增加生活补贴,财政统发工资人员由市财政负责,企业离休干部由企业自酬解决。

因为这次增加补贴的数额比较大,大部分企业负担不起。有部分老干部意见很大,联名上书市领导,并扬言要集体到市委、市政府门口请愿静坐。邱秋同志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对这些有怨气的老干部们说,问题肯定会慢慢解决的,不要采取过激的行为,要用正当的途径反映解决。

在他的多方周旋下,市政府答应将企业离休干部增加的生活补贴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他所作的努力平息了老干部的意见,化解了一场危机。一直以来,他都以增城发展大局为重,充分发挥沟通者和“润滑剂”的作用。增城市被评为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及中国和谐城市奖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和气生财,化解老干部矛盾

邱秋对自己的事情一贯带着平和的心态对待。但遇到老同志的待遇不落实的问题,他会一方面与市领导沟通,一方面做好老同志的思想工作。2001年,广州企业离休干部实行了医疗统筹,由离休干部所在企业负责每位离休干部55000元,市财政负责10000元,不足部分由财政包底。增城市因为企业离休干部人数较多,且大部分企业经济较困难,无法支付这笔统筹金。

邱秋同志看在眼理,急在心上,多次与老干局相关领导一起到各区(市)调研取经,寻求解决办法。他采取双向行动的方法,既向困难企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认识到无论多困难也要想办法解决离休干部的这笔统筹金;另一方面,他多次向市领导反映企业的困难,希望市政府能伸出援手,解决困难。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湖塘埔 欣赏山野美景中
  •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的古祠堂和碉楼
  • 广州市增城区推动“区政合一”试点工作出实
  • 走进乡镇企业亿元村增城区新塘镇大敦村 感
  • 参观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竹园村阮海天故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