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风土人情 查看内容

从废墟中抢救回来的增城市“乡村文物” 将进挂绿湖历史纪念馆展览

2013-10-5 06:28|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547| 评论: 0|原作者: 安石榴|来自: 增城社区报

摘要: 乡村家庭中具有年代和时代印记的木床、柜子、桌椅、服饰,农业生产中代表着文明进程的锄头、犁耙、石碾、水车,甚至还有国内较早出产的自行车、缝纫机、拖拉机,以及木匠的用具、店铺的招牌、生产队的帐本……这些林 ...
乡村家庭中具有年代和时代印记的木床、柜子、桌椅、服饰,农业生产中代表着文明进程的锄头、犁耙、石碾、水车,甚至还有国内较早出产的自行车、缝纫机、拖拉机,以及木匠的用具、店铺的招牌、生产队的帐本……这些林林总总、种类丰富的农村生产用具、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共计1500多件,分门别类地摆放在增城图书馆腾空的地下车库内,俨然一个乡村博物馆的展厅。未来的挂绿湖历史纪念馆,在此已现出一个令人目不睱接的雏形。


(何其钊、陈思思和他们收集回的增城文物)


20个村庄祖祖辈辈的情感与记忆

征地拆迁范围达65平方公里,涉及三联、五一、明星、光明、太平、西瓜岭、增塘、罗岗、夏街、金星、麻车等20个村庄,包括成百个散落的自然村社的增城挂绿湖水利工程核心区,自2012年年底动迁以来,工作陆续推进,至今,大部分村落的房屋已经拆除或者正在拆迁中,昔日声息相闻的连片村庄已基本成为废墟,期待着以规划中的挂绿新城面貌重新崛起。

20个正在消失的村庄即将成为历史,但历史并不应该被忘记。村庄和房屋清除了,但那些伴随着20个村庄祖祖辈辈村民的生活习俗与记忆,以及维系着乡土、家族、家庭情感的众多事物,同样不应该被清除。为此,增城市政府于2013年8月初决定筹建挂绿湖历史纪念馆(暂名),而筹建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把那些已经拆迁、正在拆迁或者即将拆迁的村庄中的有收集意义的物品先行“抢救”回来。

废墟中一件件捡回的“历史物品”

接受挂绿湖历史纪念馆展品征集任务的是增城市文体旅游局,负责具体收集工作的则是事业管理科的何其钊和陈思思,何其钊之前曾在增城博物馆担任过7年的馆长,称得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自8月7日开始,何其钊和陈思思雇了一辆大卡车,带着几个临时聘请的工人,在炎阳酷暑中展开了到拆迁村落收集物品的艰辛历程。

此时的挂绿湖核心区内,不少村子的部分房屋已经开拆,到处都是杂乱的废墟,为了抢在房屋推倒之前完整收回有用的物品,他们跟推土机比赛速度,首先进入那些村民业已搬迁的村子,深入一个个撤离后一片狼籍的昔日农户,搜寻那些符合收集条件的物品。

何其钊介绍说,很多时候,他们是冒着危险在混乱不堪的废墟和频临倒塌的屋墙间穿行的,常常会在砖石瓦砾之间发现惊喜,有些物品,像木床、桌椅之类,发现时已经支离破碎,得一个部件一个部件捡回来。有些村子,头天还在那里寻找,但第二天再去,就已经进不去了,拆迁工程如火如荼,也使得他们的的收集工作更显迫在眉睫。

倾听隐藏在物品中的故事和声音

就这样,到9月初,他们已经从挂绿湖拆迁村庄中收回了1500多件物品,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农村生产用具,包括犁耙、锄头、铁铲、石碾、石椿、铁器、木器、竹篾器等;二是日常生活用品,包括厨具、酒具、茶具、雨具、旧式家具、家居陈设品、衣物服饰等;三是商业用品、交通工具和习俗活动实物,包括店铺的招牌、木轮车、手推车、老式自行车、木鼓、铃铛等。

此外,还有一些木雕、石雕、砖雕、陶器、瓷器、编织等民间艺术品。这些物品,被集中到增城图书馆的地下车库中临时存放,并按照原貌、种类等重新拼装、分开摆放,使之条理井然,俨然一个乡村博物馆的简易展厅。何其钊介绍说,他们在收集这些物品时,并不是泛泛的收集,而是注重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这些物品,有年代痕迹、有时代印记、有故事、有记忆、有趣味.

如其中的一张满是精致雕刻的旧木床,是从一位老太太那里收回来的,老太太已经90多岁了,这张床是她嫁过来的时候添置的,直到临搬迁时她还在睡,至少也有70、80年了,可以说承载了她大半生的光阴。在众多物品中,有一套相当完整的乡村木匠工具,包括铇、凿、硾、塞子等等,这些工具,早就退出了木工制作的用途,今天也已难以见到了,但他们东家收一个,西家收一个,居然收回了几乎全套。

 已同步至 lujunfei的微博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增城公安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进
  • 广州市增城区慈善会募款2.4亿元办实事 多措
  • 广州增城现有中医类医疗机构344个 推进基层
  • 增城区人民医院的夏菊梅 加强肾内科能力建
  • 增城区人民医院的夏菊梅 加强肾内科能力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