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郑黄月芳:19岁那年就嫁了 恪守"增城媳妇"本分77年

13-10-5 06:38|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10066| 评论: 0|原作者: 熊俊敏|来自: 增城社区报

摘要: 增城有很多华侨,郑黄月芳就是其中受人敬仰的一位。这位冠了先生郑中均夫姓的女人,带领着她的家族,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为增城的发展捐资赠物超过300万元。她虽然已96岁,却有着66岁的容貌和36岁的心态,至今仍然 ...
增城有很多华侨,郑黄月芳就是其中受人敬仰的一位。这位冠了先生郑中均夫姓的女人,带领着她的家族,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为增城的发展捐资赠物超过300万元。她虽然已96岁,却有着66岁的容貌和36岁的心态,至今仍然很“忙”,忙着打理事业,忙着旅行,忙着朋友相聚……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在增城,很多人都亲切地叫她一声“郑太”。



19岁做了增城媳妇

郑黄月芳祖籍东莞,却是地道的“香港女”。18岁那年,她还只是黄月芳,结识了到香港发展的“增城仔”郑中均。“我姑妈的好朋友,是我先生的姨妈。有一次我们去酒楼吃饭,他见到我很中意,就问他姨妈要怎样才能追我,我们就这样相识了。”说起往事,郑太爽朗地大笑,“我们性格很合得来,要不我也不会嫁给他。”

两人相识不够一年,就共结了连理。19岁那年,她已是郑黄月芳,冠上了夫姓,成了增城人的媳妇。同一年,两人的大女儿出世,郑黄月芳与万千女性一样,担当起相夫教子的“贤内助”角色。此后,他们共生育了4儿3女。战乱时,她才2岁的小儿子回乡避祸却不幸罹难,“当时是想避难,没想到反而害了他。”郑太不无追悔和遗憾,两度停顿才简单讲完这段鲜少知道的过往。

她的儿女们在各行各业大有作为,都在香港或国外定居。三个儿子,分别做了建筑师、律师和医生。“她的儿女都很听她的话,已经70多岁的儿子,还整天‘妈咪妈咪’地叫她,吃饭时还不经意地撒娇,举手和她说,‘妈咪,我要吃那个菜。’包括她先生郑中均都很听她的话,她既是贤内助,又是女家长。”

邓珠女和郑太是好朋友,两人同为祖籍东莞,又同为增城媳妇,邓珠女退休前曾是增城市政协联络委主任,几十年的相识相知,邓珠女谈起郑太时如是说。是否真是女家长?郑太笑笑说:“我先生很聪明,有事就往我身上推。儿女们有事要他做主,他就让儿女们来问我。儿女们就说,以后有事不找老豆了,直接找妈咪得了。”

郑老先生的豁达、包容和热心,同样感染了郑黄月芳,两人相濡以沫地走过了几十年,以至于郑老先生去世10多年后,郑太还为了纪念他,特地回到增城捐巨资建起了郑中均中学。几十年来,郑黄月芳默默坚守作为“增城媳妇”的本分,带领郑氏后人行走在郑老先生走过的乡间田野,助力家乡增城的发展。

捐资兴学成自然

郑中均先生有个辉煌的家族,他的叔公太郑景贵是增城市中新福和郑新村人。清朝末年,40岁的郑景贵在马来西亚已是有名富商,号称锡矿业头子。郑家鼎盛时期,实业发展到香港、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地。时至今日,在马来地区的商圈,仍有很多郑氏后人。郑景贵为人慷慨仗义,曾因捐款赈灾被清廷赐赠“急公好义”的牌匾。

郑中均先生同样乐善好施,太太郑黄月芳,也同样有着一颗“观音心”。“我帮助人没有说是受到谁的影响,感觉这是与生俱来的。读小学的时候,吃午餐家人会给我1角钱,我会把5分钱买午餐,另外5分拿给路边的乞丐,当时我们校长的妈妈就很喜欢我,总是说我有一颗‘观音心’。”

郑黄月芳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还未被外界所认识,很多旅港华侨还在“观望”的时候,她作为一个独居香港的女流之辈,已率先踏上了增城的故土,加入增城侨联。在百废待兴的当时,去郑新村只有一条能走手扶拖拉机的泥泞小路,开车前去的时候遇上大雨,车打滑开不动了,人还得下车推车。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等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已经跃然成
  • 2023年广州乡村美食汇暨增城区粤菜师傅职业
  • 广州市增城区在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上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村晚第11场 牛牯嶂下亚
  • 增城区仙村大道上跨广州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