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农家乐项目办木材加工厂,让村集体收入由每年1.1万元增加至每年30.6万元;发挥所长,给村里人看病不收诊金,还给贫困村民自费买药……增城市派潭镇水口冚村有一位海归博士李大鹏,新婚未满一个月便主动请缨,到该村驻村扶贫,且一待就是两年。此前,他刚刚在香港大学医学院获得公共卫生管理硕士MPH学位回穗,时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门诊部的负责人、医院的骨干医生。 扶贫想方设法发展村集体经济 扶贫期间,李大鹏样样都能来。“左手扶贫,右手治病”,让水口冚村的集体收入大幅增加,还把村里的卫生站建成当地的样板;扶贫任务结束后,他还主动当起了联络员,组织同学同事回村义诊。2011年3月8日,新婚未满一个月的李大鹏主动请缨,到增城市派潭镇水口冚村驻村扶贫,且一待就是两年。此前,他刚刚在香港大学医学院获得公共卫生管理硕士MPH学位回穗,时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门诊部的负责人、医院的骨干医生。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他把敬老院以每年2万元的价格租给广州市增城威福工艺制品厂发展项目,部分留守妇女的工作有了着落。依托现有资源,“青鹏山庄”农家乐项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00元,村木材加工厂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000元。此外,李大鹏还联系企业,以水口冚村委会的名义买了增城市中心最旺的商铺用于出租。 李大鹏扶贫期间,水口冚村的集体收入由每年1.1万元增加至每年30.6万元,超过了每年10万元的目标。水口冚村现有的4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0230元,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0%脱贫。“扶贫任务是硬指标。”白天没时间写材料,他只能晚上加班加点。李大鹏告诉记者,他最早的休息时间是凌晨两点,通宵也不足为奇,前后整理的40多个档案盒足有3米高。在李大鹏骑着一辆电动车在村里忙前忙后的时候,同事们都已经评上了高级职称。 “后悔吗?”面对旁人的发问,他笑笑说,“没事儿,哪怕丢了医院的饭碗,还可以回来做个逍遥自在的村医呢!”“有舍就有得,扶贫两年时光让我把人生看得更通透,不再斤斤计较,看到百姓健康平安就是快乐。”面对媒体镜头,李大鹏幸福地举起手机,屏幕上他6个月的儿子活泼可爱。如今,李大鹏已经回到中医院工作。放不下村里的他转行做了联络员,每周回村里看看,给村民带些药品,组织同学同事回村义诊。马上到来的国庆假期,李大鹏又主动承担起加班义务。 治病看病不收诊金,还给贫困村民自费买药 说起李大鹏,派潭镇很多人都知道,因为他几乎给派潭镇每个村的人都看过病。作为驻村干部里唯一的一名医生,大鹏发挥所长,“左手扶贫,右手治病”。从早上六点半到傍晚,找他看病的村民常常在办公室排队,田间地头也能碰上他为村民瞧病。刚到村里一个月,李大鹏了解到贫困村民王桂水患有晚期癌症,医院诊断还有一个月时间。他发挥中医优势上门义诊,给他用最便宜的药,两年过去了,王桂水已经可以慢慢下地活动,还在院子里养了几只家禽。 据了解,他给人看病不收诊金,给病人开的药以中药为主,并尽量选用价格便宜的药材,事后还会打电话到村民家里询问近况,叮嘱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有时候接诊贫困村民,李大鹏还自费给他们买药。至今,他已经免费义诊了4500人次,自费为贫困村民赠送药品4000余元。 为了改善农村的医疗状况,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建立农村医疗的长效机制,李大鹏经常给村和镇医院的医生讲课,并且安排基层医院的骨干医生到广州市中医院进行临床和医院管理培训。村里卫生站条件差,在他的改造之下已经成了十里八村的样板,目前正着手升级硬件设施。 村里的工作脱不开身,医院的病人也离不开大鹏。周一到周五忙扶贫,周六上午回广州,周日全天在医院开诊……细细一算,李大鹏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只有一个下午。新婚妻子不但没有抱怨,还常常带上米、油、方便面来村里看望他,身为画家的老父亲也义卖画作,捐出了6.8万元扶贫款。甚至香港的导师、副导师也全力支持,曾组织狮子会等机构来村义诊。 ![]() |